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_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

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8

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研究

摘要:

回族中学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后备人才。本文从回族中学生的特点,伊斯兰教的特点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三个方面论述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目的在于试图强调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意义的同时使大家对回族以及伊斯兰教有个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回族;伊斯兰教;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

回族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是仅次于壮族的第二大少数民族,是生活在中华民族文化圈里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一群穆斯林,它在民族形成中兼收并蓄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回族的民族认同既包括了对伊斯兰文化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包括了对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这对回族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智成熟的重要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回族中学生而言,中学阶段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心智,还会影响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即,他们有可能因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形成良好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努力成长为符合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反之,他们中的某些人则可能会沦为与正统伊斯兰道德和中华民族道德背道而驰的异类。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我们认为加强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这是由于回族中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笔者作为一名回族学生,亲身经历了其他回族中学生所必须经历的一些基本宗教教育,比如对“先知”和教义的经堂教育、“出幼”教育以及礼拜礼节教育。儿童没有宗教信仰,他们的宗教信仰是在家庭和环境影响中形成的,这就像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样。回族中学生与汉族中学生的最大区别是他们一出生就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着方方面面的宗教影响与教育,比如他们不听话的时候会时常听到家长的吓唬“也不里斯(魔鬼)最喜欢你这样的孩子。”回族中学生最主要的特点主要是:

第一,宗教思想浓厚。如上所述,回族中学生在没有接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之前,他们的宗教思想在脑海中占有重要成分。当然,这些宗教思想不单单有“真主独一,真主万能”等一些排外性比较强的思想,也有一些比较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思想,比如“恶(wu)恶,孝亲,忍耐”等思想。这种宗教思想的二元性既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阻碍,同时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借鉴的民族经验。

第二,宗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每个自幼接受伊斯兰教育的小穆斯林都有个为“做真主的奴仆”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们需要努力学习《古兰经》等经典,努力成为一名阿訇。但是,现实的残酷性会使他们踌躇彷徨。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从名利的角度来看,那些成为万人尊重的阿訇的生活往往是不富裕的;从个人发展来看,要想成为一名万人敬仰的大阿訇,除了要耗时十数年阅读和学习伊斯兰经典和伊斯兰礼仪以外,留学中东阿拉伯国家也是必需的。但是出国留学又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如果不能拿到全额奖学金,巨大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受的。另外,回族中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是和汉族学生一样的教育,现实的诱惑或许使他们会沾染上伊斯兰教义不允许的习惯,例如酗酒,抽烟,这会是他们实现宗教理想的致命障碍。从个人性格发展的规律来看,当个体在自身发展中遇到挫折或者彷徨时,必然会求助于外部世界。因此,回族中学生宗教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决定了我们有必要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这种彷徨也是我们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机。

第三,回族中学生具有坚毅的性格特点。从其历史渊源来看,回族的先民大多是阿拉伯国家来中国通商后与中国人通婚逐渐形成了回族。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回族群众也是以做生意为主要谋生手段。大多数回族儿童不仅遗传了父辈们灵活的经济头脑,也有他们作为一个生意人的坚毅的性格。回族中学生的坚毅性格在其学习方面表现为他们一旦觉得认真学习会有助于自己的成长便会努力学习,直到成为硕士生或者博士生;他们一旦自己不是“上学那块料”便坚决不会在勉强自己学习,退学做生意走南闯北使他们的第一选择。因此,从回族中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看,正确而又适时的思想引导将会使他们更快速地成长为合格的现代化建设者。

二、这是回族的宗教特点决定的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以信仰真主,信“先知”,信后世为其主要特点,主张前世虔诚向主,后世才能进天堂。它不仅有像其它宗教一样的封闭的宗教认识,也有开放的宗教思想。尽管当今世界有许多伊斯兰教宗教极端思想,但是他们都是在歪曲伊斯兰宗教思想达到个人目的,我们不能因一些极端的个人思想来抹杀伊斯兰教的积极影响。

第一,伊斯兰教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印象――回民喜欢打群架。这固然是伊斯兰教凝聚力的极端的消极体现,但是也有许多积极的体现。抗日战争中伊斯兰教徒马本斋带领回族支队积极抵抗日寇就是积极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也不断涌现出了许多回族官员,他们既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也是一名穆斯林,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功绩。伊斯兰教的凝聚力对于我们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来说,它的重要作用在于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的合格人才(尤其是优秀人才)会加强这个群体的凝聚力,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能力。

第二,伊斯兰教的某些观点与中华民族传统观点契合。笔者曾经对一位阿訇的话印象深刻,他说,真主万能,我们穆斯林别的没有要求,我们只要求一块朝拜真主的洁净的地方,其他的争夺都是不符合真主要求的。虽然伊斯兰教对世界持有神论的观点,这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观点格格不入,但是它的某些观点却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伊斯兰教教义要求广大穆斯林孝敬双亲,遵守国家法律,要施舍穷人,要戒赌博嫖娼等,这是与我国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契合的,是符合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要求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伊斯兰教经典对穆斯林的要求为我们对回族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他们可以接受的民族理论依据,是符合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 第三,伊斯兰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矛盾。从表面上看,回族中学生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我们所倡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格格不入,在进行宗教信仰教育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一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事情。从一般逻辑来看,宗教有神论信仰与科学文化素质是一件完全相反的事情,因为宗教反科学,科学反对宗教意识渗透。但是伊斯兰教信仰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时进行的状况为回族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双重空间,这个空间的两个方面也可以和谐相处。回族坚持“宗教无强迫”的宗教教义,认为社会教育和宗教教育在本质上都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途径,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这一途径,它的终极目标是使教众获得真理,它从本质上不否定教众接受其他方面的教育;而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以事实为基础,在发展中获得真理的真理获取途径,马克思主义不排斥有自己宗教信仰的理论工作者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实际上西方诸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都是基督教徒。宗教教义与马克思主义和谐共处的双重空间为回族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获取真理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的家庭教育可以是以伊斯兰教教义教育为主,初步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观和对家庭的态度,学校马克思主义教育则引导他们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培养他们做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种合格人才可以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建设者,也可以是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传教者,这与马克思主义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不矛盾。

三、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变革、教育手段和理念的更新,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处的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发展了重大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认真分析这些变化,正确总结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程中存在的不足,预估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正确需求,增强回族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归属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面临的重大课题,对我们教育工作和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

第一,回族中学生不同于汉族学生的重要一点是他们拥有自己的民族信仰,自出生开始在家庭熏陶下的宗教信仰在他们心中有着重要位置。因此,我们正确处理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总结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的疏漏,适当预估未来工作的会出现的问题,不仅会使回族中学生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归属感,也有利于实现互相学习互相信赖、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和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对于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相互不信任和隔阂的痕迹,促进民族团结共存,和睦相处,从而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要求我们各个民族共同努力。回族中学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能否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关。因此,加强回族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回族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归属感,是培养合格的建设人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总之,伊斯兰教不是世界的反动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不都是所谓的“暴徒”。加强回族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自己的身心成长,也是民众更清楚地认识回族,更全面地认识伊斯兰教的需要,这是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马文梅.关于当代回族教育的一些思考[J].昌吉学院学报.2008(01).

[5]杨其勇.回族学生民族道德行为检视与治理――以云南回族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3.

[6]李淑兰,王永亮.回族教育“两难选择”的当代抉择[J].回族研究,2003(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红树林
飘•韵
过年真快乐
五龙谭
伤心的一天
建立“S”星球
校园的春天
写作的乐趣
鸟趣
那一次妈妈哭了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幸福的回忆
杭州之美
最宝贵的一句话
龟兔第二次赛跑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依依惜别》演讲稿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