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0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对策探析

摘要:

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但少数人也存在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以个人为中心,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冷漠;追求物质利益,功利性强等现象。净化社会环境,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是应对之策。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来到北大同青年学子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了解大学生价值观的状况,找准其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能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

据笔者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认知水平较高、政治心理日趋成熟、生活态度积极向上、职业选择多样化等。但调查中也发现少部分同学的价值观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不占主导地位,但也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好逸恶劳,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去年有一则 “一个6岁的孩子帮忙大学生收拾吃饭后的脏盆子”的新闻,引来了不少的吐槽。以及在这之前,“南昌大学辞退保洁员,全面推行学生自主保洁,自主打扫宿舍走廊、楼梯、厕所。”初衷是为了让大学生通过劳动懂得艰辛、珍惜劳动成果,但是却引发学生不满,不少宿舍楼里垃圾成堆。学生的理由是,自己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扫厕所的。随后引来舆论关注和公众广泛的热议。“6岁女孩‘帮’收脏餐具,而大学生‘好逸恶劳’病‘谁来收拾’?”在就业领域的表现,更能说明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学生为什么找工作这么难?除了就业形势不好的客观原因外,大学生本身择业观也是一个问题。“高不成,低不就”,想要高薪,又不愿意吃苦,自身能力与企业要求不符,不愿在基层锻炼。

2.以个人为中心,不讲奉献,只讲索取

出身于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没有经历过任何战争和社会动荡,在父母的宠爱中长大,是家里的中心,独生子女居多,不懂得分享与忍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自私的性格,自我意识过分突出。虽然有学校、社会宣传的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还是有人会选择个人利益。部分大学生知行脱节,价值取向严重失衡。“他们虽然能够认识到社会、集体在个人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更强调社会、集体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形成以个人为本位,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社会需要,过分强调个人主体性的极端个人主义。”[1]

3. 崇尚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冷漠

“哈韩族、哈日族、哈美族”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以“哈韩”为例,“哈韩族”是近几年在青少年中逐渐形成的,也称为“韩流”,以另类独行的形象外观、生活方式,引以为时尚,他们热衷于韩剧,韩国化的服装,韩国化的饰品,韩国语培训班报名者“趋之若鹜”,韩国风味餐厅也是“遍地开花”。再如西方的一些节日,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这些都是为大学生生所熟悉并逢节必过的,而且比起中国的七夕、端午节、 中秋节甚至春节都更喜爱。虽然这些外来的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世界接轨,但是过犹不及。这些外来文化中无一不包含他们本国的价值观。如果中国的青年一代,都去崇尚别人的文化、价值观,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由谁来继承?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作为大学生,一时新鲜可以,但要保持清醒,警惕被同化,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价值观属于社会意识领域,而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受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1.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社会意识形态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造成了人们思想混乱,部分大学生也深受其害。个别同学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国家、集体以及他人的关系,过分注重个人利益。一些大学生,在为人处世上,过分强调自我,做事情最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个人主义盛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交流不断加强,文化的传播也迅速发展,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不断传入我国,大学生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对一些新鲜事物不加分析的全盘接受。造成一些信仰不坚定的同学,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摇摆不定,不知道何去何从,甚至变的偏激,失去理智。

2.家庭价值观教育缺失,学校价值观教育时效性不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成长的摇篮。家庭作为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其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影响。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的形成的,是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期间,家长教育方式以及其素质,对孩子价值观的培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部分家长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家庭关系不大”观念,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事实上,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孩子或多或少的模仿。现实情况中,家长忙于工作,忽视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当孩子出现疑惑的时候,没能及时得到解答,久而久之,问题越积越多,有些成为问题少年。

学校教育方面一直以来存在重智力轻德育现象,国家为鼓励大学生成才,设立了多种奖助学金,但相当的高校仍采用排名的方式进行发放,这实际上也给学生一种误导。虽然学校一直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但是总的来说,时效性不是很强。价值观教育方式单一化,不符合现在青年大学生张扬个性的特点,因此成效有限。同时,现在高校最关心的还是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价值观培育方面,下的力气不大,因此所收获的效果也就一般。 3.大学生思想防范意识差,自身修养力度不够

三、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在认清问题产生的原因基础上,因材施教,将大学生价值观引领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的轨道上。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对策:

首先,净化社会大环境。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指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如果在政治方面有稳定的政局、透明的决策制度;在经济方面,能正常运行,人民可以安居乐业;在文化方面,有健全的教育体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那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会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保障。因此,政府要下大力气去整治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

其次,优化家庭小环境,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提供良好的生活空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孩子。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父母的道德修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父慈子孝”就表明了父母的德行修养对孩子的影响。

再次,要发挥高校价值观教育的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直接场所。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辅导员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根据大学生教育主体多样性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引导,不能千篇一律。学校也要积极开展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更好的理解并认同主流价值观。

最后,作为大学生本人,要有积极培养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的自觉性,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得能力。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大学生在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下,更要通过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阅历,这样也不会轻易的就被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表象所欺骗,不会人云亦云。同时,大学生也要寻找机会,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好高骛远,才能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学问,认认真真办事情。

总之,在全社会都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大学生更应该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了解了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后,社会、学校、家庭要多方合力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大学生本人也要意识到自身不足,努力养成符合社会潮流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2]蒋玉清.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困惑及教育对策【J】.咸宁学院学报.2009

(4).9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4]黄蓉生.青年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2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红树林
写作的乐趣
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的世界
五龙谭
幸福的回忆
建立“S”星球
伤心的一天
校园的春天
杭州之美
那一次妈妈哭了
龟兔第二次赛跑
最宝贵的一句话
飘•韵
过年真快乐
鸟趣
浅析航天企业采购合同风险控制
义乌区域电子商务虚拟连锁配送模式研究
义乌国际贸易改革试点下航空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
航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物流管理效率的方法初探
加强天津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提升农产品物流能力的对策分析
小微物流企业发展困境分析
基于TQM的高职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标准研究
棉花新政 棉农三盼
浅析物流的是与非
透过“双十一”浅析电商物流
耐氯化水色牢度试验差异探讨
应急物资的政企合作储备模型研究
基于文化产业视角下提升呼和浩特城市品牌的对策研究
成长足迹(二)依依惜别阅读材料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看菊花》——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设计
《依依惜别》演讲稿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反思
聆听《慈母情怀》有感
五年级语文上《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欣赏,领会,创造——《泊船瓜洲》听课感受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黄果树听瀑》教学后记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2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慈母情怀》教学反思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