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研究新视野

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研究新视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0

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研究新视野

摘要:音乐表演专业是高等院校音乐类的传统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也备受关注,《内隐与彰显: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选取我国高等学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教师和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学业评价的本质、价值取向、理论基础特征、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建立起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是目前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表现性评价研究的唯一一本专著,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的出版,同时也推动了云南省高校音乐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并为艺术学科其他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南。

关键词:高等学校 音乐表演 学业评价

一、独特的研究视觉

一直以来,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延续着教师观察和聆听学生表演的评价方式。每个学期期末,学生现场演唱或演奏几首考试曲目就算完成考试,教师依据学生的现场考试情形给予一个综合评分。教师们的评价标准也不统一,通常表现出比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问题是一次考试的分数能完全体现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吗?只有一个综合分数,往往不能体现考试的公平性和客观性,这样的考试也反映出人们并没有完全认识到“学业评价”的概念,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业评价的重要性在各学科已被日渐重视的背景下。也有音乐教育学者和音乐表演专家提出要改革音乐表演专业考试方式、制定评价标准,但这些观点多是基于自己的经验总结,缺乏一定的学术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再加之我国对学业评价的研究多为引进和翻译相关著作为主,对音乐表演专业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学业评价定位还很模糊,因此较少有人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罗宇佳教授以独特的研究视觉,首次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现状的调查分析,在厘清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以当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科特点,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研究的相关理念和模式,着眼于我国高等学校音乐表演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培养创新型人材的理念与目标,罗宇佳教授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和分析研究,构建了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内容和途径,特别是提出了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量表,并通过实践检验与完善,基本建立起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框架下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二、丰富的研究内容

《内隐与彰显: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全书的构架自成体系、新颖别致,内容丰富清晰、论述深入全面,富有独立见解。书中绪论部分阐明深入研究“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的缘由和价值,对核心概念 “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给予明确界定。主体部分围绕“如何构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理论与实践模式”这一命题,调查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现状,总结出我国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存在功能窄化、方式单一、标准客观性差等问题。发现问题容易,但要从根本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长期的实践调查积累,几乎是不可能的。罗老师以艺术学、教育学、评价学、音乐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外音乐史中有关音乐表演美学思想的梳理以及对部分当代著名音乐家的访谈等,总结出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的目标、内容、方法、主体、标准、规则以及评价任务设计等理论框架,并借鉴“演出组评议模式”、“档案袋评价模式”以及“青歌赛式评价模式”,提出音乐表演专业入学考试、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中相应可操作的实践路径。该实践模式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实施和验证,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可以说,该著作不仅拓宽了学业评价的研究领域,促使学业评价理论深入与学科实践相结合,也对推进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三、严谨的治学态度

更加值得笔者敬佩的是本书丰富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包括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著作几百本、若干篇期刊论文、博士论文及网络资料等。著作中除了中文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的外文原著(记得罗老师曾提起过她的德文资料都是朋友从国外寄回来给她,由于不懂德文,她还花高价请人专门帮她翻译)。罗老师在对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学业评价和中国传统乐论美学思想作梳理时还涉及到了古文,因此她也阅读了《淮南子・汜论训》《溪山琴况》《闲情偶寄》《乐律全书》《新书・傅职 ・辅佐》《吕氏春秋・古乐篇》等大量古文以及《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中国古代音乐美学》《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中国古代音乐史稿》《音乐教育史研究》《中国教育通史》等音乐史类、教育学类专著。对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理论做研究和阐释时,罗老师还从Dimensions for Music Education、The Philosophical Disenfranchisement of Art、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usical Experiences、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等书中借鉴了西方学者的一些常用理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罗老师在研究中涉猎到的大量书目《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真理与方法》《国外后现代音乐》《情感艺术的美学历程》《安格尔论艺术》《美学史》《文艺对话集》《演奏艺术的心理生理学津要》《中国音乐文化大观》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罗老师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面。另外本书的脚注也非常详实,书中一些专有名词在脚注中也都有明确的解释。例如本书第270页对即兴演奏做的详细解释;第79页学生问卷调查时对判断进行的解释等。这些脚注一方面方便读者复核原文,判断资料的可靠程度;另一方面也提供给读者一定的资料线索,为他们的继续研究奠定基础。此外论证是否严谨、论据是否充足,与作者对文献的掌握及分析也很有关系,应该说罗老师的著作在这些方面都下足了功夫。

五、恰当的研究方法

罗老师的专著吸取了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中,研究采用历史法、文献法,对有关中外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后发现,由于古代音乐教育记谱法尚未出现,教学方式以口传心授为主,因而古代音乐教育学业评价常以师生之间“口试”的形式出现;后随着记谱法、宫廷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教材、师生等诸多教学活动所需因素的确立,“学生弹唱、教师考核”的形式逐渐固定成音乐表演的考试形式沿用至今,其中技能技巧的掌握与否一直是音乐表演学业评价的主要核心内容与评价标准。

专著的第二、三、四章涉及到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现状、目标的制定、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和评分规则制定等问题,这些环节构成了学业评价的基本步骤。依据相关理论,罗老师运用了大量的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目标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以及个人经验法对这些环节进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罗老师提出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的一级指标为音乐表演技能技巧、音乐表现力和临场表现水平。音乐表演技能技巧包括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读谱能力以及音乐记忆力四个二级指标;音乐表现力包括音乐风格、音乐理解力以及音色三个二级指标;临场表现水平包括音乐表演的完整性和舞台台风两个二级指标。最后再以评价指标为依据,吸收和借鉴了美学领域以及中外音乐表演美学思想中有关音乐表演评价的观点,制定出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量表。研究的最后,罗老师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以“演出组评议模式”、“档案袋评价模式”以及“青歌赛评价模式”为案例,论述了评价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性学习以及终结性考试中运用的可能性,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路线。

总的来说,罗宇佳教授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评价的研究具有独创性,作为第一部以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为研究对象的专著,罗宇佳教授的研究都将会给其他艺术相邻学科提供很好的借鉴与启迪。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第一次演讲
奥运之梦
给父母的一封信
令我愤怒的一件事
奶奶学健美操
朴实的桂花
大树小鸟
二十年后回母校
移动电话
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
我最亲密的朋友—— “台灯”
奶奶,您真好
游万卷书城
“推普”从我做起
七十六级台阶
工程造价专业学期项目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浙江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与转型升级
刍议旋流器选煤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煤矿电气事故和防治措施解析
关于进一步提高银行支付结算效率的思考
电力企业效能监察作用发挥研究
检索准备子系统在实用新型检索中的运用
预防危险性分析法在现实中的应用
辽宁发展农作物秸秆制燃料乙醇产业的综合分析
国有施工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对策探讨
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影响与危害探讨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现状及其策略分析
基于有线电视的实时交互平台应用研究
“四个能力”建设在高校火灾防控中的作用
航空发动机真实机匣的包容性数值仿真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备课参考
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白鹅》教学谈
教略而学不略——听略读课《卡罗纳》感悟
《给予是快乐的》自评稿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卡罗纳》教学中的爱
《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生命的药方》教学反思
武夷山简介
《生命的药方》教学一得
《卡罗纳》教后反思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体会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谁说没有规则》教学反思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课堂达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