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韶》乐名目考索

《韶》乐名目考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韶》乐名目考索

【摘 要】关于《韶》乐,历代的文献或正史乐志中均有记载。《韶》乐为上古帝舜之乐,起源于五千多年前,后来演变成中国宫廷音乐,并成为其中等级最高、运用最久的雅乐。《韶》又称《箫韶》、《九韶》、《英韶》、《九招》、《大招》等。吴大澄《韶字说》云:“古文召、绍、韶、招、昭为一字。”(《字说》,据《说文解字诂林》补遗卷三上)《韶》的创作,主要是用它歌颂帝尧的圣德,并加以继承。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韶乐历史悠久、地位重要,然而读者对其产生、发展、演变等情况仍感模糊,对《韶》乐这一乐曲名目进行考索,有助于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文本,对进一步研究我国古代音乐文献史料也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韶》乐;名目;考索

一、“箫韶九奏”说

(一)箫韶关于《韶》乐又名“箫韶”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篇:“下管鼗鼓,合止,笙镛以闲,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益稷》篇有完全相同的文字表述。从《尚书》开始,便认为《韶》乐为帝舜所创,这在后世为人普遍接受和认可。《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来聘,请观于周乐……见舞《韶》者,曰:‘德至矣哉!大矣!’”杜预注为舜乐。《乐记・宾牟贾》对吴公子季札到鲁国观赏《韶》乐的情况同样作了记载,描述语言颇为相似,或源于此。郑玄注:“,即箫也。……此言‘韶’,即彼‘韶’是也。”“言以箫名舜乐,或竟以作乐持箫而言之,如应劭说也。”是说因《韶》乐用箫这种乐器来演奏,所以又称箫韶。宋均注乐说云:“箫之言肃,舜时民乐其肃静,共绕尧道,故谓之‘箫韶’。”也就是说舜能继承尧的功德,使先民安居乐业,“箫韶”就是“肃韶”。

(二)九韶《庄子・至乐》篇:“《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这是第一次正式记作“九韶”。《楚辞・远游》:“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注曰:“美尧二女,助成化也。《韶》,舜乐名也,九成,九奏也。”“每曲一终,必变更奏”,即《韶》乐有九章,表演的时候要奏乐九遍,所以又称“九韶”。

(三)九招《墨子・三辩》篇:“汤放桀于大水,环天下自立为王。事成功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曰《C》,又修《九招》。”这是文献中第一次称《韶》乐为九招。按吴大澄先生的说法,《九招》即《九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音部》:“韶,市招切,或作招。《周礼》作磬,皆假借。虞舜乐也。从音,召声。”继《墨子》之后写作《九招》者屡见不鲜。如产生于战国晚期魏国史官之手的《竹书纪年》:“夏后开(启)舞《九招》也。”《吕氏春秋.古乐》篇:“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即启)上三嫔于天,……开焉(爰)得始歌《九招》。”

二、韶的本名系统

(一)韶《论语・八佾》篇:“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述耳》所记:“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即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孔子入齐观赏《韶》乐之事。又如《卫灵公》:“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孔子提倡“雅乐”,即符合周礼的宫廷音乐,他认为《韶》乐就是这种雅乐的典范。先秦诸子中《荀子》首次形成了专门谈论音乐的《乐论》篇,且提及诸多乐曲,其中就有《韶》乐。如《乐论》篇:“妖冶之容,郑卫之音,使人之心淫;身端章甫,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荀子认为《韶》乐是雅正之乐,可以使人心庄正。这里所用均为《韶》乐的本名。

(二)英韶《吕氏春秋・古乐》篇:“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陈奇猷先生认为“英韶”当是乐名,但未详所出,很可能就是《韶》乐。

(三)昭首见于李斯《谏逐客书》:“《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集解》:“徐广曰:‘昭’,一作‘韶’。”《昭》即《招》,亦即《韶》。这是由通假而产生的别名“昭”,在古代亦属常见的现象。

三、九辩、九歌与九代

(一)九辩、九歌《楚辞・离骚》:“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又《天问》篇:“启棘宾商,九辩九歌。”“九辩九歌,启所作乐也,然启能修明禹业,陈列宫商之音,备其礼乐也;九招、九韶、九歌、九辩,当为一事。”屈原在此为《韶》乐取了两个新名字,即“九辩”、“九歌”,这或许是浓厚的浪漫气息使然。《山海经・大荒西经》:“开(即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以下。”此处沿用了《楚辞》的称法。

(二)九代《海外西经》记载:“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郝逸行云:‘九代,疑乐名也。’珂案:‘郝说是也。九代即九招矣。’”

上古《韶乐》自先秦流传至秦代,虽名称众多,无论是《箫韶》、《九韶》、《英韶》还是《九招》、《招》和《昭》,都以《韶》乐的本名系统为中心。而自汉代以来,《韶》乐脱离了本名系统,名目上有很大变易。

我国第一部正史《史记》于八书中列《乐书》,首开正史中专门论乐的先河。《乐书》:“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又云:“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谐。”张守节《史记正义》注释为:“名者,乐名也;功者,揖让干戈之功也。圣王制乐之名,与所建之功俱作也。若尧、舜乐名《咸池》、《大韶》,汤、武乐名《大C》、《大武》也。”又云:“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裴S《史记集解》解释为:“作乐者,缘民所乐于己之德。若舜之民乐其绕尧,周之民乐其伐纣,而作《韶》、《武》也。”这里阐释了舜继尧作《韶》和王者功成作乐的观点。东汉时期,关于《韶》乐的记载首推班固。《汉书・礼乐志》:“高祖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文始舞》者,曰本舜《招(韶)舞》也,(汉)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这则材料关于《韶》乐的沿革流变至关重要,也就是说,上古《韶》乐流传发展到汉代有所变易,高祖改名为《文始》舞。 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韶》乐,《宋书・乐一》:“文帝黄初二年,改汉《巴渝舞》曰《昭武舞》,……改汉《文始》舞曰《大韶》舞……其众歌诗,多即前代之旧。”即魏文帝曹丕将“文始舞”变回旧称“大韶舞”。即夏代《韶》乐至汉朝改名为“文始”,至三国曹魏再次更名仍称“大韶”。

《南齐书・乐志》所载:“宋孝建初,朝议以《凯容》舞为《韶舞》,《宣烈武》为《武舞》,《凯容》舞本舜《韶舞》,汉高改曰《文始》,魏复曰《大韶》,又造《咸熙》为《文舞》。晋傅玄六代舞有《虞韶舞》辞。宋以《凯容》继《韶》为《文舞》。”这段记载清晰地概述了汉魏晋宋时期韶乐的发展流变情况,即帝舜之《韶舞》,流传至汉代高祖朝改名为《文始》,魏文帝曹丕再次更名仍称《大韶》,晋代傅玄创作《虞韶舞》辞,南朝刘宋时期以《凯容》为文舞,作用与《韶舞》相似。

《魏书・乐志》:“及卯金不祀,当涂勃兴,魏武庙乐改云《韶武》,用虞之《大韶》、周之《大武》,总号《大钧》也。曹失其鹿,典午乘时,晋氏之乐更名《正德》。”即魏武之庙乐为《大钧》、晋世为《正德》,二者都是在对《韶》乐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而形成的。

《隋书・乐志》:“及颜、何骤请,颇涉雅音,而继想闻《韶》,去之弥远。天嘉五年,诏尚书左丞刘平、仪曹郎张崖定南北郊及明堂仪注。改天嘉中所用齐乐,尽以‘韶’为名。”即《懋韶》、《通韶》、《洁韶》、《穆韶》、《嘉韶》、《报韶》,足见韶乐的深远效应。据此而言,递相因袭,纵有改作,并宗于《韶》。

唐、宋、辽、金、元各代对《韶》乐的流变情况没有开创性记载。有明一代,《明史・乐志》除总结各朝代《韶》乐发展历史外,《乐志一》中记载有“左、右韶乐”,“中和韶乐”,“殿中韶乐”,可见夏代之《韶》乐历经三千余年,在明朝还有着久远影响。

《清史稿・乐志》:“盖三苗格而韶舞,十一税而颂讴,玄鸟歌而商祚兴,灵台奏而周道昌。虽浑灏三五,炳焉同风,而寤想闻《韶》,之弥邵。是年世祖至京行受宝礼……教坊司置奉銮一人,左右韶舞各一人。”首句言及“韶舞”是对《韶》乐产生历史的追根溯源,末句清世祖皇太极于教坊司中置左右韶舞各一人,显然是继承了明代的设置方式。

上述对《韶》这一乐曲名目进行考索,得知《韶》乐为虞夏帝舜时期的乐舞,从西周延续至秦代,虽然产生了很多别名,但并没有脱离它的本名系统。汉高祖改称为“文始”舞,魏文帝曹丕再次更名回“大韶”,晋代傅玄创作《虞韶舞》辞,南朝时期孝武帝刘骏以《凯容》舞为《韶》乐,从汉高祖至北魏孝武帝,历代庙乐均奏《文始》,直至隋唐时期,《韶》舞的替身之乐犹发挥着文舞的作用。宋辽金元时期关于《韶》乐的新变不多,有明一代教坊司下设有左右韶舞,清代沿袭不改。秦汉至曹魏均把《韶》乐定为庙乐,使《韶》乐在国乐中的地位达到了极致。唐宋以后,《韶》乐被使用或表演的记载虽然不多见,但由《韶》乐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典范和文化艺术形式,一直影响着中国古代的音乐文明,《韶》乐当之无愧被誉为“中华第一乐章”。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条虫子
小黑鬼的诱惑
我的五个名字
大懒虫卡卡
一幅立体画
“爱护公物之星”
妈妈的好帮手
可爱的春天
有趣的爸爸
小猫学艺
可怜的磨坊学徒和小花猫
整理房间
可爱的小白兔
“神厨”奶奶
可爱的小狗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
十年评测,龙还是虫?
数据驱动创新
在线充驶向春天?
不同苹果品种(系)枝干轮纹病抗性鉴定及机制研究
不同水分处理对烟农0428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湖南不同区域花生气候生产潜力评价
花生果针离体培养研究
车圈“丑闻”
NaCl胁迫对忍冬光合作用的影响
高清制播网络的架构和安全
大白菜CBL4基因的比较分析
XML与SQL数据库
不同品种(系)青花菜农艺性状及其器官营养品质的研究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研究
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
写字教学五步曲
引导学生走进字宝宝的天地——低年级探究式识字教学法探索
教材答疑:黄盖的船有没有把帆扬足
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订二册教材答疑(一)
自主实践 体验感悟——综合实践活动《我爱秋天》教学例谈
还识字教学于精彩
减负与写字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修订二册教材答疑(二)
字理识字教学法
以阅读识字为突破口,提早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谈识字教学中汉字录入意识的培养
并列词语之间什么情况下用逗号
集中识字的主要方式
五步一环写字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