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9
细节决定成败
所谓细节,就是组成事物的细微片段。生动的细节,可以感染人心,产生共鸣,引起联想。然而一篇广播电视新闻作品,真正经过时间的筛选、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下来,除了题材因素外,能够给人留下记忆的,往往就是细节。这个细节不仅是解说词,更是电视画面语言。
一、细节很重要
一部成功的电视新闻片,不仅要有好的电视解说词,还要有丰满的电视画面语言。现在很多电视片尤其是电视新闻片,往往看起来很“热闹”,解说词很华丽。各种电视表现手段齐备,然而却是过目即忘,无法引起受众的共鸣。其原因就是缺少细节,特别是画面细节。细节看似很微小,其实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往往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镜头,结果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笔者曾经拍摄一部反映贫困群众生活的新闻汇报片――《来自贫困人群的报道》。市里组织乡镇和市直机关党政领导观看此片时,一些领导当场掉下了眼泪。事后他们说,当看到年近八旬的老人给智障儿子喂饭的镜头,看到年迈的老妈妈那充满期盼的眼神,看到贫困群众住着长满蒿草“透天”的危房时,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亲人,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当场情不自禁,深感工作失职,如坐针毡。此片播发后,在全市掀起了扶贫帮困的热潮。
二、细节很挑剔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但是新闻绝不是有闻必录,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给人以更多的启迪和感动。而这主要依靠细节来表现。缺少细节,新闻作品只是一般的事实记录,平淡如水。而有了细节,就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带来更多的感动。如何捕捉住细节,其实是一门功课,考量着新闻人的素养。这里要澄清一个认识。细节往往以特写镜头来表现,但是事实上细节并不等同于特写。现在很多新闻片子,要么是几组中近景画面的组接,空洞无物;要么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齐全,剪接得很流畅,但是很平淡甚至很不舒服。究其原因,前者没有细节,后者缺少的是真细节,有了特写并不等于有了细节。
比如我们在新闻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各级领导不戴安全帽在工地上谈笑风生,西装革履挥锹舞镐参加劳动;农民在镜头前咬文嚼字侃侃而谈;拍摄成就片时,机床轰鸣,稻浪翻滚,就是不见劳动者;还有采摘时“假摘”、维修时“假修”等等这些画面,让人看上去不舒服,有时甚至都脸红。而这样的特写镜头,再多也难构成细节。细节是什么?细节是最能反映主题的点睛之笔,新闻现场的场景、人物的表情与语言等都是细节,只有把典型的人物置身于典型的环境中,把典型的事件放大到典型环境里,我们才能发现细节,才能捕捉和拍摄到那些能够深化主题、能够反映人物特点、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场细节。
三、细节很势力
很多新闻人感叹细节难以发现和捕捉,尤其对于摄像记者来说,往往拍摄的所谓细节由于反映主题不突出,甚至不合拍,结果在最后剪辑时只好忍痛割爱。长此以往,只好拍摄一些所谓的万能镜头,来弥补细节的缺失。凡此种种,都是我们新闻敏感性不够、新闻观察力不强、新闻摄像思维定式陈旧、缺乏创新力的表现。如何发现和捕捉到最具点睛之笔的细节?一是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不但要学习业务知识,更要涉猎各行各业,不但要成为杂家,更要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摄像记者不但要懂文字,更要会写新闻,这样才能明晰新闻的角度,充分认识报道意图,通过对拍摄对象和拍摄环境的足够了解,及时捕捉到最有个性、最动情、最能反映主题的细节。二是要沉下身子,真正深入基层或现场第一线,而不是浮光掠影。要通过与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零距离接触,抓住最有个性的人物、最动情的场景、最佳的拍摄角度,深入采访、深挖细节。三是要求我们要常怀好奇之心,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采访事件新闻时,不放过现场任何重要的细节;采访新闻人物时,要学会察言观色,注意从采访对象身上获取感性的细节,从而让电视新闻变得丰满,让电视画面增加信息量。因此,学习发现细节、捕捉细节、升华细节,是每个新闻记者的必修课。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月桔
- 我的同桌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 喝水
- 扫墓
- 给爸爸泡茶
- 梦里的天堂
- 喂,换个同桌吧
- 聪明的蚂蚁
- 挑刺
- 第一次炒菜
- 小黑石后传
- 我学会了买菜
- 我的同桌
- 包饺子
- 安徽实施棉花价格补贴政策的探讨与建议
- 世界棉花市场最新动向
- 科技型企业核心员工离职负效应管理机制构建
- XJ128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使用体会
- 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效能关系研究
- “棉棉”相睹
- 中国山羊绒品质分析(二)
- 品牌故事:奇安弗兰科·费雷(GIANFRANCO FERRE)
- 骆驼、探拓者等冲锋衣被曝光:网上仍有售,商家躲采访
- 江苏:淡水鱼价格稳中有升
- 芦荟纤维:悄立市桥人不识
- 印度电商服装销售何以超中国
- 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统计数据建模与决策分析
- 国家将扩大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 籽棉存放时间与公检颜色级结果关系探讨
- 把孩子培养成社会人
- 常见的句式转换
-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 标点符号
- 修辞
-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
- 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降低教学质量
- 让学生动起来
- 爱,生命之源泉
- 一日常规的魅力
-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初探
- 2009——2010秋学期期末作文复习
- 教师要有自己的魅力
- 修改病句
- 课外阅读与大语文教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