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摘 要】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变成内在德育潜力。加强朗读指导,明白文章“之道”,与读者产生共鸣。朗读品文,“句句悟其神,字字陶情操。”思想得到深化。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德育教育;心理换位;身临其境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授业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文道统一。说明语文教学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从课文内容去体会感受蕴含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论深浅,是一个人的能力问题,而人的品质的好坏是关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方向的问题。什么样的教育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因此教育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是为政治服务;是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是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现行教材的编写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刚入学学生就学习古诗《锄禾》又继续学习了《英雄黄继光》、《刘胡兰》、《我不能忘掉祖国》、《白杨》、《长征》、《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师,掌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状况、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学生的发展情况尤为重要。如此了解自己的学生,在传授知识育人过程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教育要直观形象、幽默恢谐,巧布悬念,视听共享,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三、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课文中的词句段中
1 在“词语”中体悟德育教育
所谓“词语”能体现文章的“道”,因为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老师的引导更必须紧抓不放。
2 在“句子”中感受德育教育
从文章的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
3 在“段”中领悟德育教育
文章的重点段是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细读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 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1 “设身处地”法
通过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改变角色,这样可使其与作者、主人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容易把对文章中的思想内容学习变成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让学生讲被热饭烧伤的感觉。再放熊熊烈火燃烧邱少云的课件,再假设自己就是邱少云,体会熊熊烈火燃烧的危急和痛苦,再品味病痛的折磨,再重复朗读有关的句子,来体会“我”极度痛苦焦急的心情。学生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落下来,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 “身临其境”法
通过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动过程,把抽象文字符号描述的事物还原,形成相应的新形象,可以增强学生置身其中的感觉,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文章的描写很优美,但学生并未真正到过桂林,为了更好地激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就可以先出示中国地图,了解桂林在祖国的位置,在结合课文朗读,观看漓江水的录像,以图画再现情境,使学生在有形、有声的画面中直接感受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
3 “朗读体悟”法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能使无声的书面语变成内在德育潜力。加强朗读指导,明白文章“之道”,与读者产生共鸣。朗读品文,“句句悟其神,字字陶情操。”思想得到深化。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既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更是学生陶冶性情,体悟思想的过程。因此对一些情节感人,语言生动的课文,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体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诵读激发情思”等方法,
4 “挖掘内容”启悟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讲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内容、学习知识的层面,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它的德育功能,达到育人育情的目的,。朱熹指出:“读书比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其味了。”讲读时诱导学生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品味其谴词造句的精当,体验其真情实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从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优势,把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结合在一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时期德育的特点,对德育教育的方法不断创新、总结、发展。全方位促进学生从小自觉养成文明礼貌、诚实谦逊的品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伞
- 舛误
- 花儿
- 他难道是大师
- 贝壳项链
- 寻找
- 豪日
- 还是近视
- 天上的街市
- 自大的蚊子
- 《八荣八耻拍手歌》
- 窄小的天空
- 希望如是说
- 八荣八耻儿歌
- 那天晚上
- 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大培训,筑牢根基底层突破
- 记得住不变的乡音留得住不变的乡愁
- 探讨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处理措施
- 奶粉追溯一年奶源关键信息没“追上”
- 河道清淤施工
- 探析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 苹果生长后期要加强管理
- 一种富有特色与实效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
- 奶牛饲料最佳搭配比例
- 秋大白菜种植有方法
-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 爱洒学子 情牵山区
- 大投入,先把最迫切的事情办好
- ARMA模型对山西省火电在全国比重的拟合应用
- 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
- 歌声悠扬
- 小学生作文:看书使我着迷
- 培养自主,快乐学习——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应十分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徜徉书海,享受阅读
- 难忘的童年[学生习作]
- 体味生活
- 爬石记(学生习作)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之我感
- 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及校正
- 没有笨孩子
-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 《润物细无声》
- 怎样布置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