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5
果业大县的“泥腿子”农艺师
浓重的乡音、简朴的衣着、满脚的泥土、一脸的憨厚,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果树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李建明与围绕在他身边的果农从外表上并无二致。
24年来,这位果业大县的农技员每年有200多天奔走于各乡镇,不厌其烦地为果农答疑解惑、指导修剪,累计培训果农36万人次。静宁县果农们都说李建明的指导“听得懂、看得见、很实用、见效快”,在静宁县他是大伙儿最亲近的“泥腿子”农艺师。
一年有200多天在乡间
面对广大群众长期务农、对果业生产一无所知的情况,李建明一年有200多天奔走于各乡镇进行技术指导。1991年冬,他和同事来到李店镇搞技术培训,在当地一块果园里现场示范讲解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前来学习的群众将他们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课结束时天都黑了,但果农仍然还在问这问那,不愿离去。”李建明说,10多年过去了,那个场景还深深刻在他脑海中,“在那一刹那,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伙脱贫致富的愿望是多么的强烈。”
24年来,李建明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帮助果农解决疑难问题,在12个果园大乡、60个果园重点村,与5 100户果农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和果园档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两项技术获引用并推广
工作越久、与群众打交道越多,李建明就越感到将果品生产高新技术转化为果农易懂的实用技术的迫切。
1990年秋,李建明和同事们总结出一套适合静宁气候特点的红富士苹果早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即“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拉枝细管、四年成形挂果、五年丰产”。这项成果使高深理论通俗化、复杂技术简单化,很快就被果农接受并掌握,大大激发了全县果农的务果积极性。通过这项技术的推广,果树比使用传统技术提前两年挂果,年亩增产值1 000元以上,全县10万亩果园因此项技术推广年增产值1亿元以上。
让果农活出幸福和尊严
俗话说“人穷志短”,摆脱贫困才能让果农活出幸福和尊严。这也是李建明为自己设定的人生价值目标。2012年3月,甘肃省开展“双联”活动,李建明借此机遇,发挥专长,积极帮助联系户摆脱贫穷走上富裕之路。
李店镇阴坡咀村村民郭跟太和郭跟勤兄弟俩是李建明的联系户,两家果园面积均在5亩以上。李建明先后26次来到坡咀村,不仅手把手地向兄弟俩传授果园管理技术,还联系村干部,组织其他村民前来接受培训。
经过两年的“精耕细作”,郭跟太的2亩结果果园从地面管理到整形修剪管理都达到了标准化水平,年产优质苹果6 000千克,收入4万多元。
在李建明的带领下,静宁县率先在甘肃省内建立了苹果出口基地和GAP基地,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帮助果农建立经济合作组织32个,帮助5家果品龙头企业完成出口认证,为“静宁苹果”出口欧盟、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开辟了通道。
李建明辛勤的工作换来了广大果农的尊重与信任,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由于工作业绩突出,李建明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甘肃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并被省林业厅聘为“甘肃省林果专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贝壳项链
- 豪日
- 寻找
- 还是近视
- 伞
- 舛误
- 窄小的天空
- 八荣八耻儿歌
- 希望如是说
- 他难道是大师
- 天上的街市
- 花儿
- 那天晚上
- 《八荣八耻拍手歌》
- 自大的蚊子
- 奶粉追溯一年奶源关键信息没“追上”
- 土木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 爱洒学子 情牵山区
- 苹果生长后期要加强管理
- 探讨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处理措施
- 一种富有特色与实效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
- 奶牛饲料最佳搭配比例
- 河道清淤施工
-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 大投入,先把最迫切的事情办好
- 探析建筑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 大培训,筑牢根基底层突破
- 记得住不变的乡音留得住不变的乡愁
- ARMA模型对山西省火电在全国比重的拟合应用
- 秋大白菜种植有方法
- 《润物细无声》
- 爬石记(学生习作)
- 难忘的童年[学生习作]
- 怎样布置作业科学
- 歌声悠扬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之我感
- 体味生活
- 没有笨孩子
-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 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
- 培养自主,快乐学习——浅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 课堂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误区及校正
- 应十分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 小学生作文:看书使我着迷
- 徜徉书海,享受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