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7
浅谈避雷针接闪反击电压
摘 要:运用暂态过程和稳态过程分析,对建筑物分析其防雷系统在遭受雷击时的雷电暂态和稳态过程,确定了在各自情况下防雷系统中的反击电压。
关键词:避雷针;接闪;反击电压
1 雷击建筑物的电路模型
1.1 保护系统的结构模型
无论是独立的雷电保护系统,还是以建筑物本身钢筋结构构成的雷电保护系统,在考虑电流分布时,可不考虑混凝土墙壁的作用。[1]因此,在计算雷电流分布时,可将两种类型保护系统结构等效为由导电结构组成的框架。
为计算方便,采用雷电流幅值为100KA,波形为10/350μs的电源流直接加在建筑物上。
1.3 接地电阻
实验表明,只有当土壤电阻率很高且接地体长度很小时才会发生比较剧烈的土壤电离。因此,当雷击建筑物时,由于雷电保护系统中雷电流将通过多根导体及电极入地,接地体表面的电场强度将远小于土壤临界击穿值。
1.4 电路模型简化
在建筑物内还有水管,煤气管道及电话线的浪涌保护设备等都可些放掉部分雷电流,在本文中,不考虑这部分雷电流泄放通道的影响。
2 计算方法及过程
其电阻为r = ρL/S≈6.97×10-5Ω,分流系数取5,则冲击暂态阻抗Z计算步骤为:
冲击暂态分布电感量:
LH=[2ρLog (2L/d)]×10-7≈7.77×10-5(H)
式中: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d为导体半径。
冲击暂态冲击电阻量:
R=(ρ/2πL)×Log(2L/d)≈17.67(Ω)
冲击暂态阻抗Z:
式中:t为响应时间
u= Z ×(i/5)=65.5 (kV)
由接地电阻产生的电压为50×4=200KV
所以在建筑物上产生的最大可能电压为265.5(kV)
2.计算每根钢筋阻抗
其电阻为r=ρ1 L/S =1.11×10-3Ω,分流系数取5,则冲击暂态阻抗Z计算步骤为:
冲击暂态分布电感量:
冲击暂态冲击电阻量:
R=(ρ/2πL)×Log (2L/d)≈23.14 (Ω)
冲击暂态阻抗Z1:
房内钢筋总数为4×4=16根,16根钢筋的并联电阻值Z=8.59/16≈0.537(Ω)
u= Z ×(i/5)=0.537 ×(50/5)=5.37 (kV)
由接地电阻产生的电压为50×4=200KV
所以在建筑物上产生的最大可能电压为205.37(kV)
2.2.稳态过程[3]
1.把建筑物等效看做一圆柱体,计算建筑物的阻抗。
归一化电阻: (2.2)
归一化电感: (2.3)
其中 (2.4)
式中:
a为所求物体截面积;
f为雷电流波形频率;
μ为物体磁导率;
?啄cond为物体电导率。
计算f时,将雷电流看做等值余弦波,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式中,Im为给定雷电流幅值, ,
所以, =50KHZ (2.5)
联立(4.1)~(4.5)式求解,得
(a=2.8,δ=3.26×10-8,ω=3.14×107)
雷电流等值波形按等值斜角波计算。
波头陡度 = =20KA/μs.=20×109A/s
从而电流波形函数为:I=20t
U= =3.51KA
由接地电阻产生的电压为50×4=200KV
所以在建筑物上产生的最大可能电压为203.51(kV)
3. 结论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从中发现如下结论:
1. 在波头持续时间内,相比于电感产生的电位降,欧姆电位降是微不足道的。
2.在建筑物防雷中,在截面积相同的前提下,多根引下线接地与单根引下线接地相比,前者能更好的泄放雷电流,这与IEC规范要求的基本相符。
3.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雷击建筑物时,在建筑物上产生的电位降是巨大的,而这种电位降主要是由于接地电阻产生的。避雷接地装置在雷击瞬间使其周围的地电位上升,这样,即使该避雷接地装置与建筑物内其他设备的工作接地装置分开,也免不了因两个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够安全要求而造成地中放电,致使仍处于零电位的其他设备的工作接地引入反击电流而损坏设备。
参考文献
[2] 马守山.多级电源SPD之间能量配合的分析. [J].中国防雷.2006, NO.2:49-53.
[3] Reinhold Ludwig,Pavel Bretchko [美].射频电子线路[M],王子宇,张肇仪,徐承和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05.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明年今日,你29岁
- 我的奶奶
- 细心的奶奶
- 森林医院有鬼
- 我的铅笔盒
- 我对悲伤的意识
- 生命之匙
- 大话三国之三让徐州
- 我和爸的N个一样
- 心宜的友谊(1)
- 暗箭伤人
- 不朽的冒险家
- 科比-接近神的轨迹
- 老人与海
- 我心目中的娅娅J
-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 试论水产学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 余英时:为儒学的21世纪前景忧心
- 再论孔子与《春秋》
- 浅谈英语学习逆向法对英语“后进生”进行有效补偿教学
- 浅论认知语言学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 论儒家道统及宋代理学的道统之争
- 从反智论看禅宗发展
- 探讨过程写作教学法与高职学生的英语有效写作
- 探析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 试论大一学生心理特征与大学英语教学
-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
-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方式初探
- 浅谈英语写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 七 最后一课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十 晏子使楚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七背影(人教版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教师中心稿)
- 八年级上册《诗四首》(教师中心稿)
- 九 古诗四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十课《诗三首》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6课《醉翁亭记》
- 十一 背影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屈原《雷电颂》教学设计(八年级上)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5课《桃花源记》
- 二 《长征组歌》两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23课《愚公移山》
- 二十一 苏州园林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 语文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复习提要:认识社会感悟人生(教师中心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