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09
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某学校新校区中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和施工技术要求的要点。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均匀超载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于圆形挖孔桩的空间效应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工艺
该项目人工挖孔桩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混凝土护壁,分层循环挖至持力层或设计深度,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桩孔,及时进行钢筋笼安置和浇灌混凝土成桩。根据规范要求,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挖孔桩应采用间隔式施工进行分批开挖与浇筑。当相邻桩混凝土并未初凝时,进行相邻桩孔施工时容易造成土体滑移和水的渗透,相邻桩孔会发生窜孔现象。通过采用间隔挖孔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土体滑移和减小水的渗透,还可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的窜孔现象。工程中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均不小于4.5m。整个施工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三、施工技术要求
3.人工挖孔土。人工采用镐、锹由上到下进行挖孔,先中间后周边的挖土次序,孔径的尺寸误差控制在30mm以内。扩底桩先进行桩身柱体的土方挖掘,再根据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成形。手插绞盘支架设置在孔口上方,孔中土方通过吊桶或箩筐方式垂直运至孔外,通过人工将土方堆放在指定地点。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架设十字点作为桩中心的控制点,通过吊大线坠作为空中心线,采用水平尺确定孔径,每次完成护壁混凝土浇灌时重新校核孔垂直度以及孔中心位置,确保桩径的垂直度。
四、注意事项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人工挖孔桩的优点,结合某建筑工程实践,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和施工技术要求的要点。对圆形挖孔桩的空间效应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均匀超载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2] 蔡来炳,李永盛,施峰.花岗岩残积土持力层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1):33-3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爱
- 简笔画
- 发试卷
- 吹泡泡
- 照片引发的思考
-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我改掉了吃零食的坏毛病
- 以勇气面对灾难,以爱心面对同胞
- 成语大比拼
- 诺贝尔小传
- 我的生日
- 拔河
- 钓鱼
- 最喜欢的礼物
- 静静的夜晚
- flash动画制作课程建设思路
- 浅析船舶优先权与船舶留置权竞合之受偿顺序
- 变频群时延测试解决方案的探讨
-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创立高效课堂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初探
- 浅析农村配电网电力工程发展创新
- 浅谈产品设计的感性化
- 提升整体素质 突破美术教学极限
- 风力发电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建设思考
- 适度地合作学习 开拓英语教学新天地
- 试论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和探讨
- 高中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关于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反思的思考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一
- 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
- 一去二三里教学案例设计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二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 ang、eng、ing、ong教学反思
-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教案
- 汉语拼音复习四-教学设计
- 一去二三里 教案
- ie üe er优秀教案一
- 复习4优秀教案一
- 网络环境下汉语拼音ang eng ing ong的优秀教案
- 095汉语拼音(aneninunün)之教材分析
- 097汉语拼音(angengingong)之教材分析
- ang、eng、ing、ong优秀教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