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09

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某学校新校区中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和施工技术要求的要点。为了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均匀超载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对于圆形挖孔桩的空间效应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工艺

该项目人工挖孔桩由人工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混凝土护壁,分层循环挖至持力层或设计深度,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桩孔,及时进行钢筋笼安置和浇灌混凝土成桩。根据规范要求,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挖孔桩应采用间隔式施工进行分批开挖与浇筑。当相邻桩混凝土并未初凝时,进行相邻桩孔施工时容易造成土体滑移和水的渗透,相邻桩孔会发生窜孔现象。通过采用间隔挖孔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土体滑移和减小水的渗透,还可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的窜孔现象。工程中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均不小于4.5m。整个施工流程图如图一所示。

三、施工技术要求

3.人工挖孔土。人工采用镐、锹由上到下进行挖孔,先中间后周边的挖土次序,孔径的尺寸误差控制在30mm以内。扩底桩先进行桩身柱体的土方挖掘,再根据扩底尺寸,从上到下削土成形。手插绞盘支架设置在孔口上方,孔中土方通过吊桶或箩筐方式垂直运至孔外,通过人工将土方堆放在指定地点。在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架设十字点作为桩中心的控制点,通过吊大线坠作为空中心线,采用水平尺确定孔径,每次完成护壁混凝土浇灌时重新校核孔垂直度以及孔中心位置,确保桩径的垂直度。

四、注意事项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人工挖孔桩的优点,结合某建筑工程实践,对人工挖孔桩施工过程的分析探讨,总结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的流程图和施工技术要求的要点。对圆形挖孔桩的空间效应提出了相关控制措施,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均匀超载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2] 蔡来炳,李永盛,施峰.花岗岩残积土持力层人工挖孔桩承载力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34(1):33-3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