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从《岁月》到《挥手》
聚会地点在一个叫“岁月”的茶坊。茶坊靠河边,绿树掩映,内设古朴,处处茶韵流溢。大家品茗聊天,其乐融融。突然,诗人蒋明英对我说,你是写小说的,给你说个故事。接着,她就讲了两个老人的故事。说他们打赌,看谁先死,到后来住到了都走不动的时候,就在阳台上挥手,以示自己还活着。蒋明英说完,接着对我说,把这个写出来,题目就叫《岁月》。
小小说是一种“减法”和“以小博大”的艺术,为了在极简的文字内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或丰富的情感,必须要有突出的“矛盾冲突”。于是我为两个老人设置了“七同”――同一天出生,同一学校毕业,同一天参加工作,同在一个单位,同一天结婚,同一天退休,同一个爱好。为突出老人的友谊,重点着墨在二人共同的爱好上。先后设置了手动下棋,电话下棋,最后无法下棋,靠拍出声音等几个情节,一步一步把两个老人的交往推向绝境,让他们的孤独不断发酵。直到最后不得不挥手来抗争,来联系彼此。文章可以表现无奈,但更不能失去希望,为了增加文章的亮色,最后,我设置了儿子们继续挥手的情节――毕竟,人与人的关心,是人类的一大渴求,谁忍心让它终结?
文章写完后,突然觉得文不对题。我想表达的重点是人与人的关心,不是人生的无奈。最后我将《岁月》改成了《挥手》。原因在于岁月是个名词,很平淡,缺乏画面感,而挥手,极具动感,最能表现老人们互相关怀情感。
2010年的一天,受邀去成都参加以老诗人王尔碑为首的散花女子诗社的一次聚会。我大学毕业次年就不写诗了,之所以前去,是对尔碑的敬重。一想起她90多岁了,还不停写作,自己就很是汗颜。
我自以为《挥手》是一篇容量较大的文章,达到了“以小博大”的目的。尽管它算不上精典。写文章,首先得让自己感动。《挥手》感动着我,每当想起《挥手》,我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两个老人以及他们的儿子挥手的画面,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和喜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日记一则
- 鬼子进村
- 螃蟹
- 我进步了
- 做作业
- 秋天的田野
- 诚实的可贵
- 机灵鬼——我的表妹
- 我们的班主任
- 老师生气了
- 我爱书法
- 天空的颜色
- 我的妈妈
- 我的妈妈
- 我班的“四大名菜”
-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研究
- 加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 浅谈电视综艺晚会中镜头切换的重要性
- 积累“五大”经验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维护民权
- 创新之于期刊编辑的不可替代性
- 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 “四个融入两个强化”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 张家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
- 装修中的不规范行为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 浅谈如何在殡葬行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 试论数字化时代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问题
- 如何构建完善的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
- 鲁迅自传
- 城南旧事
- 写信指导教案
- 孔乙己
- 珍珠鸟
- 挖荠菜
-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 《白杨礼赞》教案
- 梅花魂
- 日记讲评
- 雅舍
- 挖荠菜
- 人是什么
- 写信指导教案
-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