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31
垂直带:竖着看水平的美景
这几乎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经验:当我们爬一座落差比较高的山,从山下到山顶,我们会感到气温有所变化,也会看到植被的变化,甚至可能山下是树木为主,到山顶变成草甸了。这其实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垂直带。
我注意到植被垂直变化的时候还不知道有“垂直带”这个概念,只是着迷于森林形态的垂直变化。一座山,从下到上森林会有所变化,阔叶林一般感觉温和闲适,树冠也是柔美的曲线。而针叶林则显得有些紧张冷峻,树冠的线条往往也比较尖锐。我尤其喜欢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冠形成的坡面,如果其中再有色彩的变化,那就更好了。所以我对像海南尖峰岭的雨林和江西武夷山的阔叶林可以说百看不厌,甚至很痴迷。后来听说亚热带森林景观在中国更经典好看,就更觉得这些至少在中国南方分布的常绿阔叶林非常珍贵和值得珍惜了。
一般的中高山,主要的植被还是森林为主,森林能坚持爬升的高度一般超出人们理论上的判断。当然如果一座山能超出林线,出现草原、草甸景观,这种明显的变幻会更加多彩。像武夷山,山下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但是在海拔2000多米,高山草甸出现了。在那个相对低的纬度,高山草甸算稀缺的美景。
不过,在垂直带的概念里,森林就仅仅是一部分了。按着垂直带理论,山地随着海拔的提升,气温逐步降低,加上降水的变化,植被会发生类似地球陆地水平地带的规律变化,也就是从低纬度植被特征向高纬度植被特征变化,直至南北极那样,成为冰雪世界。
垂直带的划分既然是比照植被在地球表面水平分布来划分,那么,最典型的垂直分布也就是最宽的带谱,只能在热带的高山――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山麓是热带雨林、山顶是北极冰原的景观。如此,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便是我们首先想到的山。这座海拔5895米的世界最高的火山,在炎热的热带,常年顶着硕大的冰盖,从热带雨林到荒漠带冰雪带,是对植被垂直带的最全面的陈列。而且如果我们走在乞力马扎罗山的脚下,身旁是热带雨林,远远的高处是凛凛的冰雪,我想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与在青藏高原看雪山相比,应该是别有一番滋味。
以最典型的陆地来看,从赤道到北极,水平分布着地球上所有的植被带,从热带雨林到北极冰原。这其中,也包含着地球上最经典的三大植被美景――雨林、温带林和北极苔原带。但是这些景观分布在不同国家,即使跨越国界,我们要欣赏全,也要接近1万公里的行程。但是,一座低纬度海拔几千米的极高山,就可以让人们欣赏到这水平距离几千公里的植被景观。例如,中国的南迦巴瓦峰,由于特殊的气候原因,就拥有丰富的地球植被带谱。想想是如此的美妙:一个半球的植被带谱,一座山竟可以收藏。垂直带,相当于把地球水平面植被竖了起来给我们看。
中国拥有超过4个垂直带的山,数量很多。东部的山,展示森林植被带谱的多一些,而西部的高山尤其那些高差比较大的极高山,则能展示更多的森林之外的带谱,如草原、草甸、荒漠、冰雪等。这意味着,我们登临这些山,可以领略成百上千甚至几千公里的地球水平带景观。这是我们拥有众多山地的一大幸运。我想,从垂直带的角度,我们在中国旅游,又多了一道值得欣赏的风景。
每每回忆经历过的那些高山上森林垂直分布的景色,我又常常会联想到看球幕电影的情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或者黄昏,远望一座高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看森林到草甸到冰雪的垂直变幻,在蓝色的天空背景下,何尝不是一幅如球幕电影中的真实画面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参加“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写于3.14)
- 硬币运动会
- 爱笑的刘菲
- 童年趣事——蜗牛让我有了新发现
- 大头小弟
- 自我保护乃财富
- 家有小龟到
- 一只燕子的自述
- 大嘴垃圾桶
- 消失在5的边缘
- 烟火
- 雨
- 可怜的课桌
- 学造纸
- 未来的地球
- 军校任职教育中多元学与教方式的构建
- 浅析大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武汉市小学生职业生涯启蒙教育研究
-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 加强班子成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探讨
-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研究
- 基于云计算进行教育资源构建的意义
- 武警院校学员保密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 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研究
- 浅析中央苏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
- 以人为本护理概念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 中日韩青少年教育旅游之探讨与研究
- 在《畜牧实验设计》课程中开展能力教育的方式研究
- 基本物理实验蕴含的创新教育
- 《少年闰土》教学的几个注意点_语文论文
- 导读平推学文明理_语文论文
- 新教材与高中一年级文言文教学_语文论文
- 高考语文复习模式刍议_语文论文
- 语文科应重视听说教学_语文论文
- 小学语文学法指导讲话_语文论文
- 作文教学救失谈——注意写作材料_语文论文
- 关于语文教学中语智训练的建议_语文论文
- 《木兰诗》的主旨和结构新探_语文论文
- 语文教材文化的建设和理论研究_语文论文
- 小议朗读训练中的语感培养_语文论文
- 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_语文论文
- 民主 科学_语文论文
- 建立特色课程的探索_语文论文
- 新教材,新教法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