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电视杂志型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探析

电视杂志型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3

电视杂志型新闻节目编排艺术探析

摘 要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崭新的媒体环境: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让受众不再依赖电视传递实时的新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老旧的节目形式和编排方式的新闻节目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本文将以电视杂志型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分析列举好的电视编排的艺术手法,并借用节目《七分之一》分析电视内容编排和结构编排的应用。总结节目编排的优势和可能的不足,推陈出新,展望更好的新闻节目形式。

关键词 电视节目结构;编排艺术;电视编辑

电视新闻杂志作为一种经过市场检验受青睐的栏目类型,很大程度上依赖它的节目内容编排和结构编排。节目中实践的许多新闻编排方式和节目结构很值得分析。本文将依托上海电视台《七分之一》节目的具体内容研究,总结出节目编排的作用和常用的艺术手法,推陈出新,展望更完美的新闻节目形式。

1 电视杂志型新闻节目现状

1.1 老牌电视媒介平台,传播口碑好

2 节目结构和内容编排技巧

2.1 选题软硬结合,形成节奏,收放有力

正确的选题编排上,大事件一般以硬新闻的形象出现,能满足观众对新闻深度解读的信息需要。而为了保证观众的持续注意力,硬新闻还要搭配充满人情味的软新闻。所以,社会故事和人物板块最能反映人情。而硬新闻和软新闻的搭配,也是一收一放,形成节奏感。这种软硬结合的编排,也是满足了观众收看节目的心理,因为在《七分之一》栏目之前是每天的新闻报道节目,大部分重要的硬新闻都已经通过简讯的方式传达给观众了。观众在周日的准黄金档,已进入休息消遣模式,所以这时的节目安排,要照顾观众的收视习惯。这也是为何《七分之一》栏目的硬新闻比较故事化,而软新闻则是每期都占三分之一以上。

2.2 固定模式,统一包装,培养忠实度

与传统新闻相比,电视新闻杂志在内容编排上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信息需求。而且以美国60分钟为代表的节目,都有自己固定的节目模式,这是用于培养忠实度的。让观看变成一种习惯,每周都是老时间,老地点,老音乐。对于为何要建立固定不变的节目形式,《60分钟》的总制片人唐休伊特有过这样的描述:“我有一种疯狂的理论,即我们是美国生活中唯一一个看上去、摸上去、闻起来仍然保持不变的东西,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我们追求不变。”

2.3 新闻故事化,形成动力机制

2.4 精雕视听语言,增加新闻感染力

声音画面的艺术结合,赋予电视节目节奏感。镜头的运动和景别,使被摄体和前后景物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连续的变化。《七分之一》作为一个着重于发现新闻真相,做深度报道的节目,有时节目做的就是深入“旧闻”。而合理的镜头编排则是引导观众,传情达意的最直接工具。除去镜头的作用,声音因素在电视新闻中也有重要作用,而声音又分为:自然声也就是同期声,场景声虽然芜杂而无序但显其真实。

3 结论与展望

电视新闻杂志在当下电视市场面临强大竞争压力的产物,是突破传统新闻节目形式的创新。在网络信息泛滥,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它依托严谨有公信力的电视媒体,和新颖的电视编排形式,代表了新闻节目形式的发展方向。当然电视新闻杂志类本是定位在探究事实真相,挖掘新闻深度的节目,所以我们要避免新闻的故事性被夸大成为一种戏剧化,脸谱化的真善美。在节目编排过程中,要注重编排的故事性,更要强调新闻的完整性,综合利用视听语言和内容编排的动力机制来做好新闻

节目。

参考文献

[2]王伟.镜头里的“第四势力”美国电视新闻节目[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3]陈笑春.电视新闻采编学[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

[4]黄良.镜头真与美――影视新闻传播美学[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5]孙宝国.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6]颜纯钧.电视编导概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7]童宁.电视节目结构方法著[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8]殷俊.电视栏目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9]雷跃捷,沈浩,薛宝琴.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公信力的受众认知调查与研究[M].现代传播,2012,34(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