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中国核电王国的起步与构建
如果说,“两弹一艇”打破了西方的核讹诈,为中国人民撑起了“核保护伞”,那么,秦山核电站则填补了中国和平利用核能的空白,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这个被邹家华副总理誉为“国之光荣”的核电站,无疑是中国核电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由秦山核电站发端,大亚湾、田湾、岭澳、红沿河、宁德、三门、福清、昌江等核电站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国核电王国构建了清晰的发展版图。
零的突破
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设计图纸不全,实验研究不够,设备加工有困难。”1978年8月,有人建议停建30万千瓦压水堆,与法国合作建设9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
在核电问题上,科学家的话最有份量。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在《红旗》杂志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原子能工业体系,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根本不必整套买。他倡导把核电列入规划,争取在20世纪末发展到一定规模。
1979年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主持召开联席会议,6个部门表决,3票赞成,3票反对。最后,谷牧副总理坚定地举起了右手。他说:“七二八工程是个原型堆核电厂,搞这个工程主要是为了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现在已经铺开了摊子,试验研究工作不宜草率下马。”
10多年里,关于堆型选择、科研设计、地址选定也充满争议。有人对国际普遍采用的压水堆先进技术不屑一顾,提出了熔盐堆方案。在双方争执不下时,被誉为“开创核电纪元的设计大师”的欧阳予出现了。1971年秋,从“五七干校”接到二机部“急速回京”的电报,刘伟部长对前来听命的欧阳予开门见山说:“中央决定在华东建一座核电站,中央同意你做技术负责人。”
欧阳予立即找来相关资料,还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平利用原子能第三次会议的英文资料调出来,研究发现压水堆技术成熟,结构严谨,安全性好,具有可操作性。他主张搞压水堆。
科研、设计几乎与选址同期展开。从1974年起,在欧阳予的组织下,二机部第一、第二研究设计院、上海原子能研究所和上海市工厂、学校等30多个单位组成七二八工程设计队,以“大会战”的形式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八年抗战”,1981年9月,欧阳予们终于完成了《秦山核电站开展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报告》。11月14日,项目获国务院批准。
“秦山”耸立
1983年6月1日,秦山工地开山炮声隆隆响起,中国核电站的建设似乎要顺利出海扬帆了。
然而,两个月后,一条消息传来:引进法国技术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上马,而秦山核电站建设工程要下!
“不可能!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怎么能说下就下呢?”赵宏迅速向主管核工业的领导伍绍祖、张爱萍报告,并很快向中央领导提交了报告。陈云明确批示:“不管广东核电站谈成谈不成,自己都要搞自己的核电站,再也不能三心二意了。”邓小平在陈云的批示上画了个圈。秦山核电站建设项目保留了下来。
这一情况引起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重视。1986年11月3日,南斯拉夫克尔什科核电站总经理杜拉访问秦山核电厂,看到现场施工情况,杜拉不禁眉头紧蹙。回到住处,毫不掩饰地对自己的夫人说:“像中国人这样搞下去,是要毁了核电的。”
陪同翻译不敢马虎,把杜拉说的话加上自己的参观感受,写成《杜拉同志在秦山核电站的反映》,向核工业部作了汇报;部外事局将此整理成简报,转报党中央、国务院。李鹏指示:“派一个比较超脱的组(即核工业部除外)去认真检查一下。”核工业部蒋心雄部长要求尽快采取措施,加强工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使国家和人民放心。 这场由施工管理问题引发的、经杜拉先生提出、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风波,被称之为“杜拉旋风”。随后,国家先后颁布了十几个核电建设的法律法规。赵宏立即要求各参建单位采取措施整治。1987年10月,整顿和治理初见成效,国家核安全局、秦山核电公司再次向国务院作了汇报,“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使人放心。”李鹏表示,工程可以继续进行。
1991年1月3日,姚启明赶到秦山,却发现干部职工中弥漫着焦急和失望,劳动纪律松弛。尽管手握“尚方宝剑”,尽管有赵宏的强力支持,姚启明还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生与困难“叫板”的姚启明,毫不犹豫选择了挑战:签发措辞严厉的文件,成立公司党委,严明纪律,提出目标,争当劳模的活动层层展开。
这一刻,让在场的蒋心雄、赵宏、姚启明和其他人员情不自禁地跳跃起来,鼓掌欢呼。这一刻,多年来的委屈、辛酸、劳累、担忧等种种复杂的情绪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姚启明如期完成任务。
2002年6月,国家副主席胡锦涛视察秦山时说:“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也为我国核工业的再次创业和国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大跨越
秦山一期攻坚克难之时,秦山二期悄然拉开序幕。
1987年10月10日,国务院领导批示:“工程建设拟采用‘以我为主,中外合作’,部分引进国外技术的方式,设计和施工中的技术难点,拟向国外提出咨询,总体设计由国内承担。”
次年11月,国家核安全局批准了秦山二期厂址。此时,与外国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二期电站设备的意向也已谈判成功。但是,“六四风波”骤起,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制裁,对外合作谈判被迫中断。二期起步不顺,一期又面临全面整治,压力如山。“我把秦山交给你了!”蒋心雄部长对赵宏提出要求:“你在国内可以出差,但不能出国,在国内坐镇指挥。”
于洪福无疑是赵宏手下的一员大将,担任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命令刚下,他就带领9名强将上阵了。适逢国家调整基建项目期间,尽管主管部门砍掉一批小项目,挤出有限资金保证秦山二期,但仅仅是杯水车薪,工程前途未卜。
此时,赵宏的又一干将出场了,中核总调国营404厂党委书记李永江接手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中核总给李永江的任务是:秦山二期一定要按时开工。
为了抢回施工进度和算出投资概算,赵宏拖着一条病残的腿,一个个单位去督促、去协调,不止一次派人到设计单位坐等,拿到图纸就直奔机场,为加快施工进度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了抢回工期,李永江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打破国际上核电工程建设的惯例,出了“三个提前介入”的决定,即在责任不转移的前提下,安装提前介入土建,调试提前介入安装,运行提前介入调试。
1998年是秦山二期工程建设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总公司要求,11月15日之前1号反应堆厂房封顶。反应堆厂房内部共有七八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按常规施工进度,每一层的浇注需要近两个月时间,全部完成则至少需要15~16个月,更何况设计图纸跟不上。
李永江和班子成员商定:无论如何要按期完成第一个里程碑目标,继续抓好图纸设计这一关,最大限度地抢时间赶工期。在赵宏的首肯下,李永江力排异议,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几百万元设立“赶工奖”,直接奖励提前完成任务的施工单位和协作单位。奇迹产生,最后提前5天实现了1号反应堆厂房封顶重要节点。
8年的建设,李永江几乎没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工作像赶场一样,“会场―现场―机场”成为他生活的主线。经过他和同事们艰苦拼搏,取得了一回路水压试验一次成功、首次装料一次成功、首次临界一次成功……创造了核电建设史上的一个又一个佳绩。
温家宝总理在中核集团关于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的汇报材料上作了批示,称赞秦山二期“走出了一条核电国产化的路子”。
合作典范
秦山三期的设备和主要安装材料全部由外国进口,制造商涉及加拿大、美国等国家。设备制造厂家众多,总经理部排兵布阵,根据设备制造厂区域分布的实际,重点建立了驻加拿大多伦多、日本日立、韩国韩重3个设备制造质量监督点。停工令,是保证设备制造质量的撒手锏。
2000年5月7日,秦山三期副总经理吴兆远
接到驻韩国重工业公司设备监造办公室的传真报告:热板固定槽开反了,继而又在反面再开一道槽,并且没有事先通知业主。直到我驻韩重设备建造工程师到车间监督检查时,韩方才通报了这一事件。
我方意识到这种行为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及时、冷静地处理好。总经理部先按合同规定以书面形式行使业主的权利,表达我方的意见和要求。同时,指示我驻多伦多办事处,尽快与加方当面交涉和谈判。然而,加方却辩称这只是一个误差,拒绝向韩重下达停工令。我方寸步不让,在加方一再拒绝的情况下,我方按照合同规定向加方下达了停工令。
这只是“三大控制”中质量控制的前奏。投资控制的过程是极其复杂的,但结果最能说明管理的成效――秦山三期节约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100天赶工计划”又保障了进度控制得以超前,“三大控制”完美收官。
秦山三期核电站建设,不仅实现了与国际核电站工程管理的接轨,而且科学地与中国国情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借鉴意义重大。
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成功仅15天后,中国就收到了国外的一个大订单――邻国巴基斯坦与中方正式签约,拷贝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在巴基斯坦再建一座。中国一举成为世界第八个出口核电站的国家。
蝴蝶效应
中国核电潮犹如“蝴蝶效应”,在东南沿海强劲地显现出来。
田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而当时秦山一、二、三期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仍处于建设阶段,实在抽不出更多支援人手。当时执掌田湾帅印的原中国核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肇博忽然想到了许多退休赋闲的老专家。秦山一期总设计师欧阳予成为陈肇博挖掘的第一个“宝贝”,他亲自登门拜访,邀请老先生“出山”。欧阳予的老伴担心丈夫的身体,陈肇博就请她一同到田湾全程照顾欧阳予先生。陈肇博就是这样想方设法,在田湾集合起一支经验丰富的老专家队伍。同时,也积极组织社会招聘和专业大学生选录。“爷爷带着孙子干”,开启了田湾的建设征程。
田湾核电站调试前的土建和安装阶段,场场都是攻坚战,每一环节都考验着田湾人的承压力。到2002年底,工程只完成了总任务量的40%,但田湾人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过人的智慧和克难的勇气,于2003年10月提前一周进入冷试期。
田湾转入调试阶段后,再次出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人断言“田湾核电站不可能发电”。严峻的现实再次逼出田湾人骨子里的斗志,面对诸多不符合项,中俄双方积极沟通,不符合项一个个得到了妥善处理。
通过建设三门核电,中国可掌握第三代核电AP1000的五大核心技术:核电站核岛筏基大体积混凝土一次性整体浇注技术、核岛钢制安全壳底封头成套制造技术、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主管道制造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大型锻件制造技术,为推进中国核电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海南昌江核电站厂址可容纳四台大型核电机组,其中首期建设两台650MWe核电机组,总投资200亿元以上。工程采用“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核电技术,即中核集团自主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NP600压水堆核电机组技术。
海南昌江核电项目双机组投产后,发电近130万千瓦,每年发电量约为90亿千瓦时,将占海南省电力供应的30%左右,将大大缓解海南省能源短缺问题。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核电事业由“适度发展”转变为“安全高效、积极推进”,在陆续开工的一批核电项目中,除了以三代核电技术引进为依托的三门、海阳项目外,包括福清核电站在内的其他核电项目均采用了我国自主设计的“二代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
核力无限
以秦山为“引擎”,田湾、三门、昌江、福清等核电站相继发展,中核集团核电站可谓星罗棋布,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属下的核电站共同构建了中国核电版图,一个崭新的中国核电发展格局正式确立。
中国核电一路长歌,步入了核电技术和商业化开拓的崭新里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欢乐的婚礼
- “梦幻花园”电脑
- 我好烦
- 我最爱打爸爸的屁股
- 瞧,我们这一班
- 我是妈妈的小帮手
- 美丽的千丈幽谷
- 有趣的小实验
- 地球妈妈哭了
- 父与子
- 梦中的故乡
- 读《生命的舞者》有感
- 难忘的花博会
- 冬天
- 游赤城湖
-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新思考
- 教学游戏在语文教学中的功用
-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的尝试与思考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育
- 谈小学计算机有效教学
-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 试析奎因“自然主义”视域下的语言学转向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新课标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之我见
- 优化小学数学课堂的信息化教学
- 浅谈小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
- 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新知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 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试论新课程下初中几何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口语交际《传话游戏》
- 比尾巴
- 《爷爷和小树》
- 爷爷和小树
- 三年级体育教学进度表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及教案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
- 语文园地一
- 13.古诗两首
- 创新教育与班主任工作
- 体 育 课 教 学 常 规
- 王二小
- 一去二三里
- 雪孩子
-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