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6
关于草莓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文关键词:草莓酸 合成工艺 应用 展望
论文摘要:叙述了草莓酸的基本性质,合成工艺及其应用,大量资料表明草莓酸已大量应用在现代中,并在未来更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对其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
1 草莓酸的合成工艺
长期以来,国内的草莓香精一般都采用玫瑰醇、杨梅醛、低炭类的酯调和而成。这样配置的草莓香精没有天然新鲜草莓的青、酸、甜的特殊香气,缺少真实感,并有花粉香气的弊病。为此,国内于1979年,由上海轻工实验厂试制成功了草莓酸。上海日用化学品厂用它调制研制了1173号草莓油香精,经食品工业行家们的鉴定,并与进口草莓香精对比品味,认为1173号草莓香精具有香气浓郁,风味醇厚持久,新鲜草莓真实感强等优点,基本上解决了长期不能解决的草莓香精问题。
1.1草莓酸的合成
第一步在NaOH的水溶液中缩合,收率约80%,第二步氧化以AgN03-NaOH作氧化剂,收率76%,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第一步缩合时以NaOH作催化剂。易引起丙醛多聚的副反应,得到2-甲基-2-戊烯酸的纯度不高,在第二步氧化中使用价格贵的AgN03作氧化剂,使得草莓酸的生产高。采用KF-PTC催化剂合成2-甲基-2-戊烯醛,收率达到90%,且后处理简单,参照Dalcanale报道的方法,采用亚氯酸钠体系氧化醛生成相应羧酸,此方法成功的应用于草莓酸的合成: 选用异丙醇作溶剂。磷酸二氢钠或醋酸-醋酸钠作缓冲溶液,经多次实验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以及加料方式等进行优选。 将溶于乙醇中的2-甲基-2-戊烯醛在快速搅拌下,加到AgNO3水溶液中,在40℃滴加NaOH水溶液,反应3h,室温放置过夜,次日将反应液过滤,滤藏用6N盐酸酸化至pH=I,分去水层,油层减压蒸馏。收集105~107℃/1333Pa馏分,用己烷在一30℃重结晶。得精制反式草莓酸,收率可达76%。
1.3氧化银氧化法
该法是美国专利报导的,利用a、B-不饱和醛在一银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a、B-不饱和醇及酸,方程式如下: 1.4空气氧化法
空气氧化法一般采用锰、钴和镍的醋酸盐作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之间。由于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必须用水浴冷却。反应液可通过碱提的方法将产物与原料分离,再酸化。未反应的2-甲基-2-戊烯醛可重复进行氧化。
2 草莓酸的应用
2.1制草莓酸奶
经马云杰的研究,乳酸菌的接种量为3%,草莓与酸奶的质量比为1:5,此时制出来的草莓酸奶产品外观色泽朴实、质地细腻,果、奶香味协调,酸甜适口。草莓酸奶的配方如下:
酸奶 80%; 白沙糖 2%;
草莓汁 15%; 发酵剂 3%。
以上配方开发出来的草莓酸奶,色泽悦目、质地细腻、口感柔和、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草莓香味。该产品既保持了牛奶和草莓的营养价值,又增添了对人体具有功能的有益菌,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前景。
2.2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草莓酸奶在化妆品行业也有大量的应用。其最主要的是应用在面膜方面的。很多厂家都推出了自己草莓酸面膜。
3 展望
总的来说,草莓酸在现代工业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它在现代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广阔的应用领域、适中的价格、优越的性能决定草莓酸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地位。随着生产的发展,食品、化妆品工业的逐年发展,草莓酸的社会需求也会日益增加。因此,草莓酸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美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捉鱼
- 我的梦想
- 记一次广播操比赛
- 一次数学考试
- 假如我是特警
- 课室“蜂”波
- 第一次坐飞机
- 打篮球
- 猫鼠趣事
- 狐狸的梦想
- 滑草
- 我心中的小秘密
- 变
- 第一次做饭
- 斗鸡”
- 论未登记物权与租赁权之对抗关系
- 西藏本教文化与纳西东巴の幕的比较研究
-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自主型城市化
- 功利主义义利统一观视角下的道德资本探究
- 现代金融系统性风险新特征与宏观审慎监管
- 纪录的视角:教师实践共同体知识获得机制
- 论行业文化对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的导向
- 论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及其回归
- 中国社会组织:成长历程与现状透视
-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就业能力同步提升研究
- 关于房地产投资性过强原因及对策的探讨
- 巴西教师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 高校“学生评教”研究述评
- 教育变迁视野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路径及其困境
- 高校组织运行模式的分析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3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片断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2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外阅读材料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内容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1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原文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封信
- 《凡卡》课外阅读材料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 今天我们怎样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让爱在教学中流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A、B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