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1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实用性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实用性 肖像在陶瓷装饰中的实用性
一、审美特征
陶瓷肖像画以写实为基准,发展之后以审美性为大众服务。参照陶瓷肖像画的发展历程便可总结陶瓷肖像画的审美特征,基本上可以分三方面来进行论述。首先,从以纪实为目的早期陶瓷肖像画创作为例,陶瓷肖像画的审美性主要与纸质肖像画相较,相比纸面肖像画陶瓷绘画有着更为生动的写实性,这源于陶瓷釉料的强大模仿性,可以最大限度的模仿油画的技法及效果。并且能最大限度的将油画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结合,体现东方绘画精髓,凸显东方审美特征。其次,瓷面肖像画在空间的占据上,比较布面油画或纸本绘画有着更好的展示性。在一定的空间中,无论是纸本绘画还是布面油画,其所占据的空间都不及陶瓷油画的空间体积感强烈,陶瓷油画有着更为出色的空间占据感。最后,陶瓷肖像画在时间的跨度上也有更为长久的保质期。综合这儿方面的装饰特性,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审美性自然跃然纸上。陶瓷肖像画不仅满足世人的审美需求,更是愉悦大众的审美心理,考虑大众审美情绪。
二、艺术特征
陶瓷肖像画是将西方的写实油画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瓷器文化相结合,聚东西方文化精髓而成,散发着独特的东方意味。西方传统油画艺术强调写实性,注重对对象的真实性的把握,而东方绘画注重以形写神,强调人物神韵在肖像画作品中的重要性。陶瓷肖像画成为独立的装饰题材,出现在陶瓷绘画领域以来,便由其独特的装饰效果引起广大陶瓷工作者的广泛注意,陶瓷肖像画创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更加注重对人物精神内涵的表达。造成此种不同的呈现效果,本质上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西方油画史与西方雕塑史相互影响而发展,所以在西方传统艺术风格的影响下,西方肖像画更加注重画面的写实性与细节性,画面客观性很强。而在东方文化影响下的中国陶瓷肖像画,在技法上虽然借鉴了东方油画的写实风格,但是其实质性的精神传承于中国古代传统文人肖像画。顾恺之提出的“以神写形”的绘画观点,不仅是对肖像画本身创作的规范点评,也成为我国传统绘画创作的主旨性追求。故此根据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艺术背景。陶瓷肖像画具有比西方写实肖像画更为传神的艺术特征。
三、陶瓷肖像画之创作前景
纵观整个陶瓷史,二十一世纪数码产品快速普及,且随着陶瓷喷绘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市场。虽然陶瓷喷绘技术无论是在制作成本上还是在绘制时间上,相比陶瓷肖像画的创作都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失去了创作意义,相反由于近儿年人们审美水准的变化,以及陶瓷艺术家对创作技法和创作思路的创新改良,使得陶瓷肖像画重新焕发生机。例如吴康、杨厚兴等一大批的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钻研努力,使得陶瓷肖像画的发展进入到一片新的领域。对于陶瓷肖像画创作,近儿年艺术家的普遍创作水准也逐年提高,基本功扎实、技法娴熟,相信有了广大陶瓷肖像画爱好者的不断努力,陶瓷肖像画的创作前景将愈加可观,陶瓷肖像画的独特工艺及美学价值定能在瓷器密林的景德镇绽放自己的魅力之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宝莲灯》读后感
- 续写《南辕北辙》
- 我的假期
- 迷人的秋天
- 遇龙河漂流记
- 滥竽充数(续写)
- 滨海行
- 一张照片
- 生活中的一道难题
- 操场上的笑声
- 快乐的课
- 令我感动的母鸡
- 我的老师
- 家乡的黄包车
- 我的新发现
- 用VEF值评价地铁车站内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
- 国家联合的制度类型
-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形式
- 中欧关系现状与未来
- 城市轨道交通中小半径曲线问题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战略思考
-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 柏拉图的“由德返法”和商鞅的“由法返德”
-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调整规划
- 城市轨道交通杂散电流的防护
- 重庆单轨交通信号系统
- 论社会治理模式中的德治及其制度安排
- 政治自由的悖论
-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 权力概念分析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3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1
- 《回声》教学设计2
- 《回声》教学设计4
- 《回声》教学设计3
- 《回声》教学设计5
- 《回声》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4
- 《我是什么》说课设计
- 《太空生活趣事多》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2
- 《回声》教学设计5
- 《回声》教学设计1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3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