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2
浅析马铃薯病害的防治技术
马铃薯,俗名土豆、洋芋和山药蛋。马铃薯茄科茄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因为生产上用它的块茎(通常称薯块)进行无性繁殖,因此又可视为多年生植物。它在我国的种植,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到处都有。
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抗灾,早熟,高产,易于种植,更重要的是它既能做粮又能做菜,营养价值高,因而成了我国人民喜食的农作物。因此,马铃薯在我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农作物,但它发展很快,已经扎根于全国东西南北各地。
马铃薯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居第四位,总产量和种植面积仅少于小麦、水稻、玉米。
为了使马铃薯有效的高产增收,要积极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1、马铃薯早疫病
1.1症状
可危害叶片、茎、薯块。叶片和茎部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上有黑色同心轮纹,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病斑正面产生黑色霉。薯块发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病斑下面组织干腐变褐。
遇有小到中雨,或连续阴雨,或湿度高于70%,该病易发生和流行。瘠薄地块及肥力不足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耐病品种,适当提早收获;
(2)选择土壤肥沃的高燥田块种植,增施有机肥,推行配方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2、马铃薯晚疫病
2.1症状
主要侵害叶、茎和薯块。发病叶片,最初在叶尖和叶缘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扩大后变为褐色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和健康部分交界处长出一圈白色霉层。茎部受害,出现稍凹陷的褐色条斑,潮湿时也产生白色霉层。薯块受害,出现褐色稍凹陷病斑。
2.2发病条件
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大的地块,或氮肥施用过多的地块,发病都较严重。多雨年份,空气潮湿,或温暖多雾条件下发病重。在温、湿度适宜时(持续48小时白天22℃左右,相对湿度高于95%持续8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上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晚疫病迅速扩展蔓延,病株成片枯死,发病后10~14天病害蔓延全田或引起大流行。
2.3防治方法
(2)选用无病种薯,减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块、春化等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剔除病薯,有条件的要建立无病留种地,进行无病留种。
(3)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田块,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病力。
3、马铃薯癌肿病
3.1症状
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匍匐茎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
3.2 发病条件
3.3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划定疫区和保护区。严禁疫区种薯向外调运,病田的土壤及其上生长的植物也严禁外移。
(2)选用抗病品种。
(3)重病地不宜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
(4)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
(5)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
4、马铃薯青枯病
4.1症状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白天萎蔫,傍晚恢复,两天后,不再复原,由下向上逐渐发展,4天后,病株茎叶萎蔫枯死。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白色细菌粘液溢出。
4.2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多雨的地区发病重。种植带病种薯,连作地,地势低洼,土壤偏酸,易发病。连阴雨或大雨后转晴,气温急剧升高发病重。
4.3防治方法
(1)种植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和无青枯病的留种体系,包括用脱毒试管苗繁殖原原种和从未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生产种薯。
(2)实行马铃薯与非寄主植物3年以上轮作。
(3)小整薯播种,以杜绝切块时通过切刀感染。
(4)及时挖除病株及病薯,病穴最好用科博500倍液灭菌,对与病株相邻的植株,进行药剂灌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发展我成长
- 我的喜、怒、哀、乐
- 友情
- 我的一家
- 这就是我
- 高大挺拔的身影
- 朋友
- 感激伤害我的人
- 祖国,我爱您
- 星期天的世界
- 永恒的心
- 祖国在我心中
- 我爱我的妈妈
- 实力的差距
- 感谢批评
-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值服务探究
- 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与内部效益分配
- 探析企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对策
- 内蒙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志愿服务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的措施
- 对警官学院刑事执法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 浅谈图书馆设备类资产的管理理念
-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电厂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探究
- 浅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 基层审计人员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的若干思考
- 精细化管理在高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 浅谈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札记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札记
- 《矛和盾的结合》片断赏析
- 《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课文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矛和盾的结合》教材理解
- 《科利亚的木匣》教材理解
- 《科利亚的木匣》练习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
- 《矛和盾的结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