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7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论伦勃朗与维米尔绘画的差异性
一、光与力的伟大表达者——伦勃朗
在艺术生涯的第三时期伦勃朗创作出了绘画事业中被评为最成功的作品《夜巡》。这幅作品不仅在光与影的表达上完美之至,而且构图也十分精巧严谨,但却并未让定件人满意。同时,伦勃朗的绘画风格渐渐产生了重大的转变,却不被世人接受,他的生活开始走下坡路。在艺术生涯的第四个时期,他在艺术道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人逾越过的高度。《犹太新娘》《浪子回头》以及大量的自画像等作品中透露出一位愈近晚年的老人对坎坷一生的理解和回顾,极富有力度。欣赏这位绘画巨匠的作品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他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光线的运用。画面中流淌的那些灿烂的光线总是能够在第一时间牢牢抓住观看者的眼睛,无人不为之叹服。
二、卓尔不群的艺术大师——维米尔
谈到古典绘画,谈到荷兰,谈到光线,我们不难想到的是另一位将光线运用到极致的大师——扬?维米尔。荷兰在几乎同一时期诞生了两位运用光线的绘画大师,实在令人惊叹。 当伦勃朗26岁的时候,维米尔来到了这个世界,俩人在美术史上属于同一个时期。维米尔所描绘的主题一般是室内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画面里那些明亮而闪烁的光斑。光线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在画面中宁谧地流淌着。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作为他的传世名作,其艺术性曾打动了数不尽的艺术家。这幅画的画幅仅46×40cm,却精巧至极。少女面庞上流淌着明亮的光线,在眼睛、鼻子、嘴唇上形成恰到好处的高光。少女耳环上那颗珍珠被高光精心强调出来,高光点内有室内窗户的映像。然而最美妙的还是那颗珍珠反射在少女脸颊上的柔和的反光,光线的力量被精巧地描绘到了极致。光线被赋予了音乐般的律动感,巧妙地把人们引进了画面所描绘的气氛中。
《戴红帽的少女》是维米尔作品中特殊的一幅。女孩的面庞有大部分都隐藏在红帽的阴影中,只有左侧鼻子以下被光线照射,这些位置被画上了具有标志性的闪耀的光点。红帽上的笔触清晰可见,眼神表达到位、简洁利落。这种放松的画面处理状态仿佛与维米尔之前的严谨有所不同,多了一些伦勃朗的大气。
三、光的歌颂
作为17世纪的两位画坛巨匠,伦勃朗和维米尔存在着一些微妙的相同点。伦勃朗用他充满力道的画笔和具有冲击力的构图为人们展现光线的大气磅礴,让人体味到生命的力量;维米尔用精致的色调和巧妙的光点为人们展现了光线的微妙流转,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宁静甜美。
相对于伦勃朗,维米尔的选材趣味更为狭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室内活动令他的创作如鱼得水,创作手法也更为朴实严谨。画面中透露出一种完美,但不缺乏大气。他对人物和色调的处理完整概括,浑然天成。而伦勃朗的创作则更为奔放、热烈而充满生命的力量。特别是他晚期的作品,笔触十分奔放,亮面颜色层有相当的厚度,后期的罩染又令作品笼罩上一层金黄色,画面效果十分震撼人心。
那些画面里穿越了时间的美好光线,定格了历史,定格了生活,最终闪耀出熠熠的光辉。我们应该铭记几个世纪前荷兰两位艺术巨匠对光的歌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看台风
- 打雪仗真好玩
- 给妈妈洗脚
- 可爱的小狗
- 我的妈妈
- 一个背叛我的人
- 我最喜欢的课余活动
- 孔明的“略懂”让我肃然起敬
- 奇妙的飞行衣
- 我第一次独自睡觉
- 我学会了游泳
- 放飞小鸟
- 我的玩具手枪
- 失踪的小狗
- 我爱秋天
- 治理腐败:德治与法治的思考
- 津滨轻轨过渡段附加防水层防水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 对新世纪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划的思考
- 柏拉图政治正义思想探析——城邦衰败的原因与复兴的出路
- 唐朝羁縻府州制及与南诏政权政治行政关系探析
- 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业发展的关联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北京城轨交通信息交换平台的研究
-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 北京奥运会交通组织的经验
- 制宪的悲情与学术的探微
- 一种简单的环网供电方案的研究
- 浅析情感维度下的声乐教学策略探索
- 从经济正义到政治正义:休谟与洛克财产权理论之比较
- 香港西部铁路无碴轨道结构及减振降噪措施
- 关于好理念通过制度才具现实性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3
- 《浅水洼里的小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2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实录1
- 《父亲和鸟》说课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之一
- 《“红领巾”真好》综合资料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 《清澈的湖水》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综合资料
- 《清澈的湖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2
- 《父亲和鸟》教学设计之二
-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