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经典物理学的发展

浅谈经典物理学的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7-25

浅谈经典物理学的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物理学领域发生了重大进展,基于传统物理学的基础上,人们开始不断探索自然的未被开发的规律以及应用潜能,我国的物理学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古代物理学时期、经典物理学时期和近代物理学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实验手段更新,规模不断加大,且对物理学的整体研究对象已经从宏观、低速、低效率向微观、高速、高效率方向发展,新发现、新实验不断出现,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针对经典物理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为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经典物理学;发展;人类文明进程

人们最早对物理学说做出细致的分析和科学的解释是根据物体的机械运动,通过机械运动对动物或其他物体的机体运动获得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从17世纪到19世纪,机械运动学说成为一套完备的理论,并成为物理学研究的主体,然而随着人们视野的开阔并为了不断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人们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又相继了解了热运动、磁场运动、电场运动以及万有引力带动的相关宇宙内行星的运动等。纵观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次有代表性的运动,可以说每一次运动都是人们对未知世界追求的一种表达,并带动了文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升。

1 从日心说到万有引力定律

1543年,欧洲物理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标志着欧洲物理学说自然观的范围性扩展,在宗教势力的笼罩下突破了神学的束缚,并在封建教会内部形成了“上帝创造了宇宙内万物的中心,那就是太阳”这一理论,并很好地为宗教进行服务。哥白尼日心说提出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它是对封建落后的神学说的一次抨击,推翻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球是万物之本,是世界的中心”这一地球中心学说,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很多学者对物理学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对新的宇宙观的建立提出了更多的观点,如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诺,他提出,“日心说”这一太阳核心观并不能成立,宇宙内并不是所有星体都围绕着太阳转动,其实每个恒星都是中心,只不过离地球距离的远近不同而已。这一观点的提出引发热议,人们开始对“日心说”提出质疑,而布鲁诺更是为宣扬自己的主张到处发表演讲,在教会内形成一股反封建势力,教会因此感受到了压迫,为稳定权利和地位,将布鲁诺捕获并囚禁7年,在狱中,布鲁诺不服管制,最终被判处火刑。

布鲁诺这一事件对后来著名物理学家开普勒的天文观测产生了重要影响,他通过他的老师弟谷以及自身的不断实际观测总结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并对后世的物理学以及航空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开普勒第一定律确立了太阳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这也是对“日心说”通过科学理论进行的解释,所有的行星都是通过一个特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开普勒第二定律进一步论述了行星的运动,这一运动并不是完全的圆周运动,即它们的运行轨道并非圆形,而是以一个特定周期进行等面积运动;第三定律用公式用数据解释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开普勒三定律的提出引起了众多科学家的探讨,尽管这一定律明确了行星的运动规律,但是却无法解释为何会发生这些运动,比如为什么地球会绕太阳公转而不是绕月球进行转动。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一系列实验总结出了力学的运行规律,形成了一套新的力学体系,并提出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其中运动三定律是对力学的科学解释,总体来说就是物体在受力以及受哪种力的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运动,且这种运动趋势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做出怎样的改变。万有引力定律通过重力的引用,不仅解释了星体的运行规律和运行原理,还揭示了自然界的一种基本规律――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到宇宙中的天体,小到尘埃甚至是看不到的微观粒子,它们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力,这是物质之间发生关系的基本原理。

从日心说的提出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经典物理学完成了人类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与价值的较量,也暗示着物理学革命的积极作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萌生出的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无论是对物理学还是自然界整体,无疑都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

2 从蒸汽机到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定律

1765年,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实现了蒸汽技术的生产生活化运用,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他将蒸汽机的冷凝过程安排到设备外端,实现了蒸汽机的恒温转化,大大增强了蒸汽机的使用效率,降低了运作成本,为工业和农业以及机械化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1807年,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美国“克莱蒙特号”诞生,在航海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1814年,史蒂芬孙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性蒸汽机,成为资产阶级生产领域的核心动力资源。

3 从指南针到统一的电磁场理论

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我国物理学史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宋代的《萍州可谈》中就提到了广州的研究者用指南针进行航海并顺利返航,指南针通过电磁场作用共同推动,在诸多领域广泛使用并用于方向导航。在物理学史中,第一次对电磁场理论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吉尔伯特发表的《论磁》,他不仅发现了磁场的一般规律,同时发现了物质摩擦起电的现象。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了第一台手摇发电机,为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打开了科学的大门,此后,电磁感应原理被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领域中,这也是物理学史上实现的第二次重大突破。

为了更好地解释电磁场现象,麦克斯韦提出了“位移电流”和“漩涡磁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为后来电子产业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奠定了重要基础,如现在的人造卫星、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网络等通讯工具和信息传输工具都是通过电磁波进行连接和定位,都离不开电磁波的热传导,通过电磁场理论的建立,人们的视野迅速扩大,世界形成了一个整体,全球化经济进程加快,人类实现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又一次大跨越,在这一基础上,汽车、火车、轮船的产生以及信息化产业实现了大发展,不仅加强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也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2]张庆胜,李会联.物理与文明[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邹海林,徐建培.科学技术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上网是非“ 简谈
竞争
诚实
人生与责任
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创新吧!
自尊自强-做生活的强者
拣垃圾不丢人
《身边处处有科学》
遵纪守法细节决定成败
我来了
尊敬老师,从我做起
你会道歉吗?
残疾人
我学会了宽容
浅议高中政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多元对话,让初中语文课堂更出彩
《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2013北京版) 的乐谱识读问题
浅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
听,玫瑰花开
一片竹子一段情
高中物理课教学改革初探
提高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之我见
坚持形象教学思路促进学生主动构建
浅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
“二月二龙抬头”说法的来历
如何让人物“鲜活”起来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国际竞争策略
研究生招考自命题业务课试题自动打印封装的实现
12* 大自然的启示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A案教学反思教学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二教学反思教学
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教学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教学反思教学
12*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A案教学反思教学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蝙蝠和雷达说课设计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一(附后记)教学反思教学
12*大自然的启示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