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独立学院英语视听说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浅谈独立学院英语视听说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浅谈独立学院英语视听说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 要】独立学院是新形式下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其人才培养和定位是按照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最能展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当为英语听说能力,因此《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独立学院《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此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视听说课程;语言输入;语言输出

在以往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笔头能力,一味地把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通过率作为英语培养体系的重中之重,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却偏离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目标。传统的视听说课程有其弊端,教学中费时低效的现象一直存在。本文作者针对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教学模式来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1 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第三批次录取,学习基础较弱,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给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实践中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1 课程设置普遍单一,课程教学缺乏延续性

以往学生一年级的听说课程为听力课和口语课两门课程,“听”与“说”脱节,而且听说课程在许多院校的课时安排普遍较少,基本上是2课时/周,在学习方式上,时间安排的也过于集中,强度偏大,以至于许多学生在训练中有了明显的疲劳反应;而到了二年级,听力课的延续课程变成了中级视听说,课程内容有所改变,学生适应性不好。

目前视听说课程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上授课形式形式比较单一,“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要点讲解”是大部分老师课堂授课的普遍流程,学生在课堂上看的多,听的多,说的少,应用少,甚至还有个别教师采取影视欣赏结合视听文化背景介绍来替代视听说课程,在语言文化方面存在“重输入轻输出”的观念。

1.3 对学生在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方面训练不足

1.3.1 语言的视听输入普遍不足

语言是一种声音的体现,文字只是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存在,“听”是“说”的前提,是语言表达的第一步,主要通过“听”来获取语言、知识和重要信息。对学生来说,学会准确表达自己思想并具有一定语感的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持续不断的听力练习,所有语言的学习都是要从听起步,建立听觉的语言氛围,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说的方式和内容,然后产生说的意愿。但是,当前的教学实际是,视听环节主要采取欧美新闻和英文影视的方式,很多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剧情多于语言内容,听的被动,意识不强。

从很大程度上讲,判断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学生最终能有效的输出多少英语,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运用英语,而不是看学了多少教材,背了多少课文。然而,由于缺少必要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的知识运用和输出的机会少。因此,创造各种运用英语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课的力度,已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2 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输入理论

世界着名的TESOL专家Krashen指出: 学生掌握语言必须通过 “可理解性的输入” (comprehensive input)。假如输入在一定限度上超出个人的现有水平,习得就自然而然地产生。Long(1985)提出,语言必须通过“对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才能习得。他认为,学生所需要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与输出的机会。根据上述理论,外语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在“习得”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英语,然后逐渐过渡到“学得”。

3 视听说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我院英语专业2012级《高级视听说》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来介绍教学实践模式。

3.1 课前任务――针对输入不足的问题,加大输入数量,并且提升输入质量

3.1.1 输入材料

英语专业现使用的教材因出版周期较长,内容滞后,信息量有限,很难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师生互动不足,评估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依赖自身经验、感性教学,所选取的英语视频也缺乏时效性和真实性。作为输入,听力的材料应该选择真实的语音材料。这一点在倡导交际法的语言教学专家中是得到了公认的。另外,语言专家 Krashen指出当语言输入恰好相当于或高于学习者的熟练程度时,当有足够的机会可以有意义的使用第二语言时,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学习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取得成功。因此,我们把新闻引入高级视听说课堂,主要考虑到新闻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对参考资料的更新要求也较高,而且,它显然会高于学生们的英语熟练程度,肯定会对学生们的听力的提高有所促进。 我们选取的新闻不超过5分钟,以便学生们更好的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我们还提供一些VOA或BBC新闻供学生学习,以及推荐一些英语新闻网站,让他们下载一些最新的新闻,并在每节课前让学生用英语说一说最近一周国内外大事。通过这种监督检查的方式,我们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学生输入量不足的问题,对学生的视听训练起到了一种督促作用。

从输入方式来看,以往的输入方式较单一,且较被动。所以,老师要提前一周把学生要听的新闻材料拷贝给班长,让他组织大家反复听和看课上即将讲到的内容,让学生变被动的输入为课前自主输入。另外,还会让学生通过上网或其他方式了解新闻的背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会让学生对此新闻事件做一回应,看看他们对此事的态度,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政治敏感性。除此之外,每周每节课都会有一个学生走上讲台,做一个值日报告,题目由老师事先安排好,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宗教、两国关系等等。 3.2 课上任务――以语言输出为核心

在视听说课的课堂中,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对输入的检查和深化,二是强迫性输出。

3.2.1 输入的检查和深化

(1)背景解说

高级视听说课程的实践性主要在要求学生收听英语新闻,而新闻英语中涉及很多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老师应该在课上介绍相关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对听新闻的恐惧感,得到一定的跨文化意识,为其理解新闻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础。

(2)预习检查和重难点精讲

由于课前学生对新闻已做了预习,上课时的重点就由初步学习转向了学习效果检查。我们会再次播放新闻,然后针对新闻提出问题,若学生回答不上来,则会再多听几遍,进行详细讲解。

3.2.2 强迫性输出

(1)口头报告

在每节课上,我们都会安排有学生的口头报告。第一学期采取的形式是学生在课下就某一选定的政治问题做PPT, 课上讲述PPT的内容,时间是10分钟。要求学生以说为主,PPT上的内容要言简意赅,以辅助同学对内容的理解。第二学期的口头报告是让学生背诵一段新闻或播放一段5分钟以内的新闻并就新闻内容作以评论。这些报告是由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展示的,以锻炼学生自主选题,查找资料以及有组织有条理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输出性学习

在输出性学习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复述、跟读、听写、听译等。 第一学期,针对句子比较短的慢速新闻我们会给学生按句停顿,让他们复述或跟读,甚至背诵新闻,以熟悉新闻英语的用语和结构;从第二学期开始,老师应该每周给班长拷贝一篇新闻,让他带领学生做听写练习,然后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讨论,如果时间有限,则把新闻文本发给班长,由他组织学生交换批改,老师会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此外,在第二学期中后期,老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新闻内容进行概述甚至口译,以检查学生中英两种语言之间切换的能力,为口译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3)讨论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的,选择新闻英语的重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课前向学生公布,使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中,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小组推选代表全班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思考问题的创新点,指出学生看问题的片面性或错误,建议进一步研究问题的思路。

通过上述学习活动的运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潜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3.3 课后任务

3.3.1 听译训练。通过要求学生把新闻的文本翻译成中文,加强学生对比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增强翻译能力和双语应用能力。

3.3.2 撰写书面报告。通过让学生评论相关新闻,撰写书面报告,来提高书面表达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3.3.3 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推荐学生参加英语角、特训班等活动,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听多说英语,增加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进一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院英语专业《高级视听说》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是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通过具体的实践检验,把大量的输入活动移到课前,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视觉能力、听觉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h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

[2]Swain, M “The Output Hypothesis:Just Speaking and Writing Aren’t Enough [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93.

[3]Wills,J& Wills, D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M].Hong Kong: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6.

[4]Krashen 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5]于红英.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J].当代教育科学,2010

(5).

[6]李伯芳.英语视听说试点课程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7

(6).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蝌蚪哪儿去了
暑假怎么过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盛夏
夜行军
我的新轮滑鞋
停电了
春游
小乌龟“食肉王”
难忘的钢琴考级
海底历险记
广东省河源文化广场游乐场!
"冷"这个家伙
快乐的我
妈妈的热水袋
近十年国内外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情况及研究述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网络环境下高职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实证研究
新时期如何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例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三法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艳丽之形与平凡之情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
基于培养职场交际能力的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探析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美国医疗剧在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英文原版影视片辅助高专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利与弊
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二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新型玻璃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
12*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1、秋天的图画
坐井观天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五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三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四教学反思
新型玻璃教学片段赏析三教学反思
《风娃娃》20分钟教学片段精选
我叫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