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10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1939年,中共豫南省委以信阳四望山为立足点成立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1940年底豫鄂边区扩大到19个县,建立了9个抗日民主县政权,全区部队发展到1.5万人,民兵发展到约10万人。豫鄂边广大抗日军民在开展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经济斗争的同时,也坚持不懈地进行了文化方面的建设,迅速掀起敌后抗日救亡、壮大统一战线的运动高潮。革命文艺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工作作为团结教育人民,分化瓦解敌人的有力武器,对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戏剧创作

根据地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中的戏剧创作,并充分利用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向部队和地方广大的人民群众宣传抗日,鼓舞士气,形成统一抗日的氛围。

抗日战争期间,部队和边区先后建立了一批抗日救亡的戏剧创作演出文艺团队,涵盖师(纵队)、旅(军分区)及地方各层级。主要的文艺团队包括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部宣传队、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文工团(队)、中原军区文艺团体等。在这些戏剧文艺团队的带动下,迅速掀起了抗战文艺运动的高潮,涌现出一批颇具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战争年代,广大文艺爱好工作者不仅要在险恶的环境中行军打仗,而且还要搞创作,做好部队的宣传鼓动工作。当时创作的戏剧剧本题材大多数是以反映战争为主,同时也讲究多样性,反映面比较广阔。一方面,揭露日伪残暴本性,批判顽固派妥协投降、反共反人民罪行,涌现出话剧《满城风雨》《狐群狗党》等;另一方面,积极反映新四军指战员英勇作战和生活学习,反映根据地人民群众生产、支前、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崭新面貌,话剧《一条腿的战士》《解放桐柏》、秧歌剧《兄妹开荒》《钟万财起家》。

汪洋和黄英雄合作的《赶杀记》和集体创作的《反共害民记》,受到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的充分肯定,广大指战员和群众的热烈欢迎。

此外,根据地文艺团队为满足演出需要,除了现代戏外,还编演了一些古代戏、历史剧,如《风波亭》《王佐断臂》,这些戏剧的上演,都给前线的指战员在艺术上以享受,在政治上以鼓舞。

戏剧创作是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各地还训练农村文艺骨干,举行演出比赛,把根据地农村的戏剧文艺演出搞得轰轰烈烈,在抗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区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当地群众不仅喜欢唱山歌、茶歌和各种小调,而且喜欢跳花篮、划旱船、跳花鼓灯等。在军队和地方的关怀和支持下,根据地的文艺工作者与民间艺人相结合,将高雅音乐与民间歌舞融合起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充分运用音乐作品唤醒民众,扬我军威,教育和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团结战斗。一方面,揭露黑暗,控诉罪行,打击敌人。如《伪军月下叹五更》(李野作)、《只有参加新四军》(集体词、翟民曲)、《奉劝同志们》(米林作词、翟民作曲),从不同侧面控诉日本侵略者残暴行径、滔天罪行,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另一方面,歌颂胜利,抒发豪情,展示军威。如《挺进进行曲》《战洪山》《夺长江》(皆为邓耶作)等,则反映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军旅生活,抒发广大官兵的豪情壮志,鼓舞军队勇敢战斗,在根据地广为流行。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五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既狠狠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又坚决打击了投降日寇的伪军。即使是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在敌我力量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在日伪顽反动派的重重包围之中,第五师官兵依然高歌《挺进进行曲》:

“江汉两岸,豫鄂之边,从西北东南,我们是扣住锁住武汉的铁链,当日寇闯进了家园,我们到处燃起反抗的火焰;在这山野里我们苦战五年,五年我们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汇合边区兄弟千百万……”

这是新四军的军歌。歌词词句简练朴实,易懂易学,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在当时那种环境下,既鼓舞了新四军抗日的士气,激励了斗志,又活跃了部队的文化生活,同时起到了教育群众,唤醒民众积极投入抗战洪流的作用。

另外,根据地还组织演出《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舞蹈《青年舞》《团结舞》等群众歌舞大型表演,通过独唱、齐唱、轮唱、男女声二重唱等,以不同形式歌颂根据地各项建设所取得的成绩,鼓动力和感召力都很强。

三、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创作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美术创作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进步美术工作者以美术为武器,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有力配合了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运用宣传画这一生动形象、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抗日宣传,是根据地美术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广大美术工作者每到一处,就利用墙面、大幅布画、传单画等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墙画比较醒目,宣传效果好,行军时绘画组与打前站的尖兵一起走在大军的前头,边行军边作画,只要有墙可以利用,就绘上墙画,如《正义》《中华民族好儿女》等画作,用简明的画面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战救国十大纲领等内容。大幅布画则是将宣传画内容画在一幅较大的白布上,每到一处就挂出去宣传,转移时收起来带走,可以重复使用,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如《怒吼吧,长江》《支援夏收》等,都起到了很好的抗日宣传作用。

根据地还充分运用漫画、连环画、木刻版画等形式,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战活动,勇于支前,搞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文化建设,把根据地的干部、民兵和群众的沉着、机智、勇敢生动地表现出来。1943年至1946年期间,美术家武石扎根豫鄂边抗战根据地,创作了版画《军民生活》《鱼水情深》《劳军图》、连环画《汪老头转变了》等近千幅作品。唐亥创作的《刮民党》《异曲同工》等漫画,生动鲜明,简洁明快,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他们用绘画工具,去画去刻,用美术这个武器为革命而宣传、战斗。一次战斗过后,战士们在树林里休息时,附近的老乡热情地送来茶水慰问,并和战士们在一起谈战斗和生活中的趣闻,这种鱼水深情激发了艺术家武石创作了版画《鱼水情深》。

1944年春天,鄂豫边区党委副书记陈少敏在大悟山滚子河召开农民代表大会,艺术家武石也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中,武石了解到:车家田有个姓汪的老头,怕开会影响他的田活,便不让儿子来开会。开了一天会后,他理解到边区政府号召大生产,确实是为了给群众办好事,他的思想通了,就主动回家换儿子来参加会,武石就根据这个素材画了六福连环画《汪老头转变了》。连环画在《农救报》上登出后,起到了推动边区大生产运动的积极作用。

四、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社会影响

各项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对抗日根据地社会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各种整合效应逐渐显现。

豫鄂边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成了文化建设的接受主体和实践主体,直接参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观念和狭隘的乡村意识得以改变。当时一些文艺工作队在农村进行的巡回演出,对群众的影响很大。“有些青年农民看到表演中敌人的残暴行为,激起了对敌人的仇恨,当场报名要参军抗日,保家乡,保祖国。”

与此同时,根据地进行的一系列文化建设,也唤起了民众的彻底觉醒,严重动摇了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大大推进了农村阶级关系的实质性变革。此种变革,“简单地说,就是工农们抬起头来了,青年们、妇女们抬起头来了,开明的、正直的士绅们抬起头来了。”

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使广大民众学到了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了文化素养,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性和生产积极性,在根据地,人们的求知欲望得到空前的激发,学文化已经成为群众翻身运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豫鄂边抗日根据地文化建设,虽是一次带有开拓性的尝试,然而,它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却孕育了深厚的无形历史遗产,凝练出大别山区抗日革命精神,奠定了它在豫鄂文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它有力促进了根据地社会的新陈代谢,使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得以成为中原地区抗日战争的战略支撑点,成为新四军成长壮大的兵员基地之一,为夺取抗战全面胜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个让我印象最深的人
母爱无言
一尾红烛
同桌
我的演员老爸
我的好爸爸
我一个有趣的同学
好妈妈与坏“爸爸”
可爱的“傻子”
带红发夹的小女孩
大方的“小气鬼”
小妹妹
我身边的活雷锋
我的胆小朋友
幽默的学习委员
高职院校女生厌学体育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专利工作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低碳经济视阈中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困境与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研究
浅谈以短文听写为突破口的英语专业四级高分攻略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应扮演什么角色
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探析
高职文秘职业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
Illustrator软件中钢笔工具的教学方法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质量的三维度提升
普通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说课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札记
《田忌赛马》片断赏析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说课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其它杂项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说课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