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08
高层建筑施工
一、高层建筑概述:
(一)高层建筑定义及技术发展概述: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
1、基础工程:
桩基技术——尤其混凝土灌注桩,能适用于任何土层、承载力大,施工对环境影响小,因而发展最快,目前已形成挤土、部分挤土和非挤土三类、数十种桩和成桩工艺,最大直径达3m,最深达l00m左右。桩基承载力的检验,已开发应用了动态测试技术。目前基础埋深超过15m的已很普遍,其中中国大剧院工程基础最深达41m。支护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方法也较多,可根据土质、深度和周围环境选用。
常用的挡土结构有灌注桩、钢板桩、土钉支护及地下连续墙等,常用的支撑结构分坑外支撑(主要为土层锚杆)、坑内支撑。土层锚杆技术不但可用于较好的土层,也已成功地用于含水量饱和的淤泥质软黏土中。我国对支护结构计算方法、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均进行了研究和开发,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例如北京京城大厦23.76m的深基坑,采用H型板桩、3道预应力土层锚杆,比日方提出的设5道土层锚杆,节约工程费用约1/3。支护结构与地下结构工程结合、地下连续墙与逆作法联合应用,效果显著,这方面亦已取得初步经验。在深基坑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方面,对于因降水而引起附近地面严重沉降的问题,也研究了防止措施。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
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开发的组合小钢模,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使用面积最广的一种模板。其优点是模板成本较低,周转次数多,使用灵活方便;缺点是模板拼缝较多,给装修带来极大困难,在结构表面往往要刮多道腻子,既费工又拖延工期。对于组合小钢模需要的及时维修,国内生产了不少修理组合小钢模的专用设备;租赁体制对组合小钢模的使用与管理,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小钢模用量已开始逐年下降。20世纪70年代中期研制开发的全钢大模板,用4~6mm厚钢板作面板,8号槽钢作龙骨,焊接而成。其优点是模板整体刚度好,不易损坏,浇筑成的墙面平整;缺点是自重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环保先锋----李大爷
- 世界之最--最爱逛街淘宝的老妈
- “死党”简介
-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 感谢您,妈妈!
- 家里的大王---老弟
- 老妈的千里眼
- 妈妈的手把我从小牵到大
- 我的外婆
- 最爱美的人
- “小可爱”
- 善良的大姐姐
- 讨厌的同桌,拜托你离我远点
- “好吃”的谭高驰
- 我有一个坏妈妈
- 新常态 新路径
- 从男性到女性
- 打造个人的世外桃源
- 太祖拳徒手制暴秘籍成书
- 高尔基和威尔斯的情人
- 汇聚民意 奏响浙江强音
- 承包单位承担工伤赔偿后能否向“包工头”追偿
- 韩国人的“耻感心”
- 探索H.R.吉格的神秘世界
- 审计需要更大的独立性
- 德日博物馆反思二战大不同
- 大道至简 打造权力紧箍
- 文艺不能沦为权力的附庸
- 新干线半个世纪的旅程
- “难缠”的印度
-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化石吟》简案
- 《看云识天气》简案
- 《散步》教学设计3
- 《诗两首》简单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2
- 《风筝》教学设计3
- 《散步》教学设计4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6
- 《风筝》教学设计2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8
- 《诗两首》教学设计6
- 《风筝》教学设计5
- 《秋天》教学设计
-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