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1
浅议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
【摘 要】农村初中数学教学问题一直影响着农村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此问题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习惯及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阐述了农村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和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呈现出来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针对当前学生、教师在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情感交流、学习方法、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将课堂转变为学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改进的策略,对改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初中;教学;改进策略
凭祥是一个集老、少、边、山于一体的小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没有什么文化底蕴,整个社会缺少学习的氛围。笔者在这所农村初中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有十四年,这些年来,笔者没少在教学上花时间、投精力,也参加课改培训并从中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方法,但始终感觉教学效果不理想。尤其近几年来,所带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一届不如一届,这令笔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学生。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大多数是留守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农村有70%的留守孩子,这些留守的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在外,远离了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而他们的监护人往往都是年老体弱者,文化水平低,无法真正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重任。这些留守孩子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的真空状态,他们普遍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
(二)薄弱的农村小学教育又造成学生的学习底子薄,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不足。
1、现在我镇农村小学的教师老龄化且师资不足,几乎所有的农村小学只能勉强维持教学秩序,所以学生的基础十分薄弱。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众多学生面前讲话,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在课堂讨论问题中,学生不主动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他们不敢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所表现出的状态是常常畏缩、躲避、说话小声、胆怯。不敢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缺乏自己的主见等。总是依赖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总是听从个别学习好的同学的现成的意见;逐渐养成了“听、靠、等”的坏习惯。
(三)学生学习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学习习惯。
根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升上中学后仍然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由于学习科目、内容、要求的明显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大多数学生解题时不遵循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过程缺乏逻辑性,对知识不会灵活运用,对方法不会归纳总结。
(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1、由于部分农村教师安于现状,满足于当前的教学方法、方式,不思进取。
2、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课改后对新理念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甚至出现偏差,要么教学方式两极分化,要么教学方法今天改明儿变,学生无法适从。
3、我们老师自己对课堂任务是否完成理解出现偏差,认为上课只要完成教学内容就可以了,完全忽视学生的反应,导致部分学生长期被边缘化,不被老师关注,进而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采取措施及改进策略
(一)学会关爱每一个学生
1、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这种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主动模仿,提高教学效果。
2、用诚心赞美鼓励。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成绩与优点得到教师的认可与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及时表示欣赏之意。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3、用心交流。我们的学生来自农村,缺乏自信,不敢交流,若长期得不到及时疏导,他们就会认为被边缘化,从而变得越来越叛逆或不自信,所以,我们老师要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跟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的情感得到倾诉、得到释放,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关注,这样他们才亲其师,信其道。
(二)以导学案为载体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预习是学习各科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学大多数的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因此,教师要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预习导向作用,通过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的重点,并自觉地进入预习状态,80%的学生能解决80%的基础知识,并重新发现和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自觉地做好了课前准备。为学生的预习设置了阶梯,指明了方向。
2、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阵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课上,如何让学生参与课堂呢?一是利用导学案的书面指导,二是教师的动态点拨,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有了导学案这个学习载体和教师的动态点拨,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自学或互学,或自笔者钻研,或小组讨论,或研讨、探究。学生自觉地参与群体中,融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这里没有教师陈述式的讲解,完全成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参与了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三)以导学案为载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单一、被动和陈旧的,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中度过9年或12年学习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的应付、机械地训练、 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他会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呢?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笔者选择了蒙山“自主、合作、探究”生命教育之高效课堂模式,它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独学、对学、群学等个人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完成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在两年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高涨,完全没有当初课堂上那种死气沉沉的场面,发生这样的改变,是因为他们参与了课堂,成了课堂的主人。我们践行有效教育的切入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他们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将对我们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四)以导学案为载体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教学活动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对学生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非学生。学生学的过程就是教师知识复制的过程,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学,学生不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机械的模仿。所以,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导学案导学再也不是教师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更不是大屏幕上幻灯片过眼云烟式的展示,而是真正的异步学习异步指导。学生手头有导学案,每个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速度,教师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或集体点拨或个别指导,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身上,并根据他们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独立钻研,或请教老师,请教同学,按需索取,自由的完成学习任务。导学案虽然明确了学习要求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但它绝不是一个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学习线路图,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自由地设计和实施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则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因人、因事随机做好指导。
总之,要改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单靠转变老师或学生都不行;我们只有了解学生,了解我们教师自己,认真剖析,转变观念,转变教和学的方式,我们的课堂才能转变为学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笑在舞蹈
- 看日出
- 鲁滨逊,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 亲情的思念
- 我爱春天
- 家乡的杜鹃
- 校园,我把你追寻
- 小涑河的悲歌
- 家乡的小山村
-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 农家小园
- 我爱家乡的小草
- 四季的美
- 回首上甘岭
- 家乡的农家乐
- 我们要为你建一座花园
- 悲痛只因为得闲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 塞纳河左岸的梦
- 刍议小学多声部教学的有效性
- 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
- 浅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策略
- 我该怎么称呼你?
- 初中语文的学习方法浅谈
- 浅议比较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创设良好课堂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 浅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转变策略
-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 村级小学片区校际合作教学的思考
-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
- “教你学观察”教学实录
- 走近庄子:《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阅读教学
- 《失街亭》与《群英会蒋干中计》比较鉴赏
- 《窗》作文教学实录
- 我教《南京大屠杀》(课堂虚录)
- 《夸父逐日》
- 《想像表达训练》教学实录
-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 一个老师的《咏雪》研究课和李研的点评
- 《陌上桑》
- 《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思路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学设计
- 《狼》
-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 空城计教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