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_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7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精品源自高考备战

论文关键词:翻译理论 中西美学 中国译论美学

论文摘要:文学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和审美活动。本文研究了西方翻译美学的理论内涵、发展过程,并分析了由于历史、社会原因造成的中西思想在表现和内涵上的差异以及中国译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而指出未来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本文对于研究翻译美学尤其是西方翻译美学的内涵,以及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一 引言

文学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语言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过程,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和一种审美的活动。一个好的译者一定有很深的美学理论基础,因为一部好的翻译作品必须忠实地反映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还用使用翻译后的语言准确、完整、美丽地表达了这一思想。所以,翻译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语言等因素。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文化沉淀的差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呈现出迥然不同的发展轨迹和面貌。西方美学更多地是采用哲学的思想和逻辑推理的方式阐述美学问题,而中国美学在表达这一问题时更多地是采用直觉和感悟的生活方式。所以,中西美学差异迥然。

二 翻译美学的发展

作为同属美学分支学科的文艺美学和翻译美学,文艺美学主要是由文艺创作者依靠个人审美观点、思想修养去感受生活并把感悟生活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通过文艺特有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引起听众和观众的共鸣。而文艺美学是研究文艺创作者在其作品中塑造美感规律的科学。美学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有内涵的学科,而文艺美学是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美学研究的主要是审美的一般规律,包括审美意识、审美对象、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和审美艺术等内容。审美的逻辑起点是美的本质,逻辑终点是由美和审美相统一的典型的艺术形态。文艺美学则是以艺术形态即美的逻辑终点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艺术在美学中是作为审美关系集中体现来研究的,是为了把美和审美的本质和规律更充分、更鲜明地展现出来。由此可见,美学为文艺美学提供了美学基础理论和原则,二者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它提供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具体素材。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翻译美学从文艺美学引申了许多理论资源来表达翻译这门再现的艺术从而再现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原作美感规律。简言之,翻译美学研究的内容是如何把一种语言作品的思想和内容更完整、更和谐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作品。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翻译中的审美主体(译者、读者)、审美客体(原文、译文)、翻译中的审美判断、翻译中的审美活动、审美欣赏、审美标准以及翻译过程中富有创造性的审美再现,等等。翻译美学问题的许多概念都是来源于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美学,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文艺美学理论资源。同时,我们无论是在进行理论研究的时候,还是在具体翻译工作的时候,同样应该学习和引入西方的翻译美学理论,采用了“中西并用,以中为主”的原则,将翻译美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较好地融合。

三 西方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美学最初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从古至今许多伟大的美学家也同时是伟大的哲学家。众所周知,哲学起源于德国,所以德国美学在很长一个时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德国的战败和美国的崛起,美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翻译美学是翻译和美学的边缘学科,这是因为对翻译美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这一领域,尤其是诗歌的翻译美学。其实美学翻译的实质就是要克服语言、文化以及思维上的差异,让全人类能够共享不同民族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直译还是意译,翻译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一个过程或是艺术的再生,有其自身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西方的翻译理论都有哲学的思想,而这也是美学的起源思想。泰特勒(A.F.Tyler)在着名的“翻译之原则”中阐述了他对翻译美学的理解。他认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应该做到三点:首先,译作必须能够忠实保留原着的全部优点;其次,译作应该能够还原原作的全部推理;最后,译作应该能够表达原作全部的美。而19世纪的译论家阿诺德主张翻译诗歌的精髓在于翻译者对作品中所表达的“真理”的审美感悟,并把这种感悟用流畅、令人惬意的文字表述出来,避免为了追求诗歌的形式而矫揉造作的修饰。在西方早期的翻译理论中,都把哲学中的美学思想作为主要的理论支撑。费尔迪南认为,语音是最能体现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的。而语音的审美效果并不是体现在声音本身,而是体现在韵律和节奏上,从而使得这个句子中的词汇区别于其他句子中的词汇。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语音在朗读同样的作品时,能够表达同样的情感。英语主要依靠音势即重音节和轻音节的交替形成韵律,这种语音的审美效果在英诗中体现得最为充分。

可以说直到今天,西方的美学仍然有很深的哲学内涵,所以西方的美学家在研究翻译理论时都首先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用哲学的思想表述对美的理解和感悟。这种表述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亚昆那一直到康德和黑格尔,再到今天的研究者都是如此。由此可见,同时代的美学思潮深深影响着同一个时代下的翻译理论。

四 中国传统译论美学思想

1898年,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主旨一直是中国译论美学的中心思想,其影响深远,直至今天无人能出其右。“信”指意义忠于原味,即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的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顺畅清晰;“雅”则指译文选词要恰当、生动、形象,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信达雅”三个字道出了翻译的本质,点出了翻译的精髓,涵盖了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的种种关系。相比国外长篇累牍的理论阐述,“信达雅”这三个字囊括了翻译美学的几乎全部内容,充分体现出了汉语的简洁美、凝炼美、模糊美。诚如罗新璋所说:“信达雅说,百年不衰,或许因其高度概括,妙在含糊,能推移而会通,阐扬以适今。思无定契,理有恒存;相信只要中国还有翻译,总还会有人念‘三字经’!”如果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思想,那就是至今仍在指导中国译论发展方向的“信达雅”。

中国传统译论的诞生伊始只是传统美学和古典文学的一支,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后来随着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了这一学科的不断丰满和完善,并最后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翻译学。如果用一条线来总结概括中国传统译论的发展路线那就是“案本—求信—神似—化境”。传统翻译美学在立论和论证上都采用了文艺美学的方法,重直感印象,不强调形式论证和结构分析;重经验,不强调对客观的语言规范的研究。传统翻译美学与传统的风格学一样,倾向于使用印象性术语,如“直质”、“婉丽”、“清雅”等等,更加注重对意象内涵的表达。纵观中国传统译论中的美学思想,其深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从古代佛经翻译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到后来作为译论美学典范的“信达雅”,始终没有超出古典美学的范畴。中国的古典美学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形态基础之上的,涵盖了政治、宗教、哲学、伦理、艺术等内容,是中国悠久历史背景下人们思想的高度概括,反映出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下人们思想状况的发展。这种美学思想也影响了中国传统译论中的美学思想,即在译论中更多讲究意会、不尚言传,强调直观的感悟和心灵感受,将对原文的理解和领会意兴抒发出来,而不注重缺乏科学的严密性和客观写实性。与其说这是中国传统译论的缺点,不如说是中国传统译论的特色,因为它真实地向我们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思想。

五 未来中国译论美学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不可否认,无论是中国译论还是西方译论,美学已经逐渐成为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特色和亮点。而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我国的译论美学既有其不成熟的一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这些问题,因为译论美学确实有助于我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发展。译论美学发展到今天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自然有其自身的发展动力和外界的发展需求。即使在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中,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哲学和美学的各种形态的交织,美学和哲学联姻有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层次的缘由。我国的翻译理论也同样深受我国古典美学的影响,这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极为相似。本文认为中国未来译论美学将会沿着下面几个方向发展。

1 翻译标准

和西方的翻译学相比,我国的翻译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经过许多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我国翻译自身特有的翻译特色和理论基础,但总体来看,我国翻译尤其是在译论美学的要求上缺乏规范和标准。所以,我国译论美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将是研究制定更加规范的译论美学标准,这样既可以量化翻译工作,更有益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传承。

2 翻译境界

我国的翻译境界问题一直以来是只是停留在学者的口传心授,并没有作为翻译的一个要求和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翻译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译论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在意境上和传神上的融合。当我们读一种翻译作品时,并没有感觉是读一种外国着作,而好像是在读一本本国的优秀作品的一些创新的思想,这就是译论美学的境界。

3 翻译风格

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时间较短,虽然很多学者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翻译风格。我国的翻译总体风格是忠实有余、审美不足。我们只是把国外作品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但里面的美学精神并没有进行提炼。在以后的译论美学的发展中,翻译风格的问题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研究,并逐渐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译论美学风格。

4 译论美学国际化

文化的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信息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从西方翻译美学谈中国译论美学的发展方向 精品源自高考备战

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推动了这种交流。译论美学作为世界的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已经融入到世界文化交流的体系中去。通过译论美学的交流,各国的文化可以更好地互相了解、互相学习,而这种了解和学习反过来又可以更好地促进译论美学的发展。因此,我国的译论美学必须积极地融入到世界译论美学的体系中去。我国的译论美学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外的美学思想,同时还需要国外更多的翻译研究者了解我国的译论美学的思想。这种国际化的交流是双赢的,正如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使得一个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另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一样,译论美学的国际化既是译论美学的发展趋势,更是我们了解世界并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有效途径。在以后的翻译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地把我们的译论美学展现在世界面前。

六 结语

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审美。翻译史上任何一部优秀的作品无不是翻译工作者伟大的创造和对美的完美展示,是用一种文化和思维对另一种文化和思维的诠释和致敬。译论美学是把这种创造和审美进行理性地分析和研究,从而使这门能够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学科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通过研究英美的翻译理论,尤其在译论美学方面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翻译中美学思想的运用方式,并用这种思想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翻译工作,更重要的是研究西方译论美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了解另一种文化的过程,通过这种过程,可以更好地把我们的文化和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很好地融合和交流,从而推动世界的不断发展。

翻译是一种创造、一种审美,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从而创造出更多的代表不同民族文化的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2] 朱瑞君、韩江洪:《试论翻译的自由性》,《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 刘宓庆:《翻译美学导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年版。

[5] 丛滋杭:《中国古典诗歌美译理论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水库风景
雷雨
孙老师,我向你推荐一个人
下雨了
诗意的校园
做个励志少年——读《鹏程万里》有感
田野秋色
美丽的通灵大峡谷
春天
乡村的傍晚
秋天
眼镜啊眼镜,别缠着我了
当我胜利时——乐
回家乡
理财收益的会计核算、税务处理及审计监督
对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体系的思考
基于国家治理层面的我国国家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协调
审计师行业专长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税务审计工资薪金扣除的问题及建议
CIO在物流企业的地位及价值
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税务审计
物流成本——物流管理的永恒课题
孤立点分析在税务审计上的发展运用
烟草行业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前标准化作业研究
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探讨
成本控制的产品分配方法
解析当前税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第一课时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三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五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四第二课时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六
人教版《阳光》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影子》教学设计一
人教版《比尾巴》第一组教学设计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