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思考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08-14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思考

【摘 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问题就是高职院校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的问题。本文阐述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文化;文化对接

0.引言

在国务院部署开展一批地方本科院校向技术应用型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高职院校,如何加快转型发展和特色发展,已成为高职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脱节,这已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加快转型和特色发展的主要屏障。高职院校要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基本内容

1.1高职院校文化的含义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之根基,也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高职院校的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其学校成员,即学生和全体教职工。高职院校的文化是学生和全体教职工通过多年实践沉淀下来的被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高职院校文化具体包括:高职院校物质文化、高职院校制度文化、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和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四个方面。这四方面文化包括校园的环境与建筑的景观和特色以及图书馆、教学楼、宿舍、食堂等物质形态;教学和管理制度及行为规范、学生守则、文明公约、社团章程;校训、校风、教学风和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和学校的历史传统、校同风貌。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员工所认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思维模式的综合。企业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文化,人是整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企业只有充分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培养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不断增加企业的内在活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1.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含义

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应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色―校企合作,对接现代企业文化。[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主要是指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要与企业的具体岗位相对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接。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需要具备必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才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企业需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作为企业的生产的生力军。因此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因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是必然的。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影响因素

2.1学校因素

虽然校园的实训室、景观、雕塑和道路等是高职院校物质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双方文化对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高职院校不能一味只追求硬件发展而忽视校园软文化的发展,要重视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将企业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实现校企文化对接,营造特色学校文化,并将特色文化体现在学院的管理、教学中,形成被学校文化主体普遍认同的观念,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等和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相结合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建立企业化的办学理念,为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打下基础,这样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

2.2企业因素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这一目标定位决定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毕业后将到企业就业。进入企业后,他们需要迅速融入现代企业文化氛围。如果企业对校企文化对接缺乏热情,不愿参与,那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无法进行。

2.3政府因素

在政府政策支持和指导下,我国高职教育改革过去封闭办学状况,实行开放办学,采取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重视工学结合培养方式,逐步步入内涵建设的健康发展轨道。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各地政府也都出台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政府重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文化对接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和资金上的保障。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对策

3.1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元素

吸收优秀企业理念,强化职业感受,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受职业文化的熏陶,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2]高职院校要把企业中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去,把企业的优秀的生产管理制度整合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中,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使得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也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加强学生吃苦和奉献的精神以及团队意识。

3.2切实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和企业,它是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简言之,高职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而高职院校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上花费了很多的人力,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但是还是不能适应企业的工作,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人文课程体系。人文教育给学生的是为将来工作和生活做准备的本体性知识,注重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这些对于未砣魏胃谖缓椭耙刀加兄匾的作用和持久的价值。

3.3企业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文化对接提供便利条件

企业在校园展开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在校内办艺术节、科技节,安排各类学术讲座和专业竞赛活动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等,在让学生展示的同时,深入了解企业文化。[3]为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让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和中层管理者常来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通过企业人员的讲座,切实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感受企业文化。 [科]

【参考文献】

[3]王伟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154-155.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山菊花
神奇的记忆法
默默无闻的身影
生日礼物
我和爷爷拼玩具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军训有感
乌鸦非凶兆
一分钟倒背如流九大行星
我的生日,她的生日
这也是一种悲哀
游啊,游啊,游!
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光阴相伴六十年
炒粉王
SDN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发展
绘画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比较
试论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电子商务论文
浅谈当前“红色文化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启示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措施
激励青年职工创新创效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试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公平性”问题
广告设计中的创意表现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蕾丝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
地域传统建筑符号意义的重构分析
试析双导师制新员工培养模式在供电企业的创新应用
浅谈外贸企业的营销策略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分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抓特征,明类型---高考诗歌鉴赏快速解题能力训练---谈怀古咏史诗的鉴赏
观刈麦
综合性学习《微笑着面对生活》教案——怎样写演讲稿,进行演讲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泪珠与珍珠
16.我的“长生果”
第八册第四单元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歌词三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十三岁的际遇
《春》说课材料
《荷塘月色》观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