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春风拂面润物无声

春风拂面润物无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1

春风拂面润物无声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说:“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什么叫做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侧重点,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积累・整合”,二是“感受・鉴赏”,三是“思考・领悟”,四是“应用・拓展”,五是“发现・创新”。而高中语文新课程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怎样提高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基础;素养

一、以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卡尔说:“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高尔基说:“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康而勇敢。”大量的有台阶性的朗读训练,能引起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从感情、重音、停顿、速度、音调等去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感情。读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初读。叶圣陶认为,阅读的第一步是“通读全文,知道文

章之大概”。初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整体,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我布置了课前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勾划自然段序号,概括每一部分大意。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范读。教师或学生示范性朗读(也可放教学录音带),要求学生凝神静听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不同语气、语调以及句子的重读音节。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时,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课文,学生就会被文章的美所陶醉,就会被文章的优美语言所吸引。他们会不由自主的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兴趣。并且,范读能在无形中指导学生的朗读,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3.品读。文学赏析,不仅知其形式,晓其内容,还应辨其良莠,知其长短,记其精华。我在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在头脑中浮想林教头和陆虞侯的精神风貌,然后指导他们哪些该读重音,指导他们如何把握语速,指导他们如何读出气势和感情,经过指导,教室里沸腾起来,读着读着,他们有的推出拳头,有的拍手叫好,有的神情严肃,一刀比一刀更猛,一句比一句读得更有气势。一遍一遍的朗读,学生们读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形、有神、有情。通过朗读,学生们经深刻地感受到了林冲正义凛然、勇猛刚强的光辉形象。

4.背读。背读的目的在于积累思想和艺术上的精髓,以便在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良好的启发和运用。背读时要请注意指导方法,可以采用个人自由背读、分组竞赛背读、师生打擂背读等形式。在记诵精华句段的同时,将情感、评价等,整体性地印在脑海之中。如《劝学》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就要牢记于心。

读出文章的精彩,读出作者的感情。我们只有扎实地训练学生读书,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塑造人格,学会做人,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四大教育支柱。其实,核心就是学会做人。目前许多孩子难以与人相处、耐挫力差、自杀甚至杀人,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就是由于人格缺陷。而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代圣贤、领袖英雄、志士仁人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格言警句,这些折射着人文精神光芒的材料,最适合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发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使学生受到陶冶,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古代作品《屈原列传》中屈原坚守节操,决不变心从俗的斗争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塞士俱欢颜”忧国忧民、关爱民生的高尚情怀;《石钟山记》中苏轼勇于探索、追求真谛的科学态度,是古代中国人高尚人格的典范。他们的事迹是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最好诠释。而现代作品中,《记念刘和珍君》中青年学生追求正义、献身事业的顽强斗志;《边城》中祖孙俩的亲情,翠翠与傩送的纯洁爱情,更为青年学生树立了光辉的人格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进入“角色”,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妙语如珠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让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树立理想的人格目标。

三、注重体验,升华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同样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熏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诗词的教学和散文教学最适宜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刘勰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学生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如在教学杜甫《蜀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抓住“碧草”、“黄鹂”这两个意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碧草春色,黄鹂好音”是多么美好的景色!可是在这寂寞荒凉的地方,碧草春色为谁而绿,黄鹂好音有谁能听呢?感物怀人之意渗透纸背。“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泪满襟”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是,一个壮怀激烈的英雄人物,壮志未酬就以身殉职,怎么不令无数英雄为之泪流满面而荡气回肠呢!通过这样引导学生创设情景,一个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敬仰怀念与对自己功业未就的叹息感慨的诗人形象就跃然纸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像春风拂面,就要如润物无声。让我们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更要渗透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上网是非“ 简谈
我学会了宽容
你会道歉吗?
《身边处处有科学》
自尊自强-做生活的强者
尊敬老师,从我做起
一颗不变的中国心
残疾人
人生与责任
拣垃圾不丢人
创新吧!
竞争
诚实
遵纪守法细节决定成败
我来了
初中英语课堂“学案导学”模式的运用及思考
词块在英语写作中的优势分析
加强职专生语言能力训练之我见
我的语文课堂教学
拒绝随意使用,守住语言规范
高中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法的合理运用
通用技术课堂教育体验
初中语文课堂当充分体现教学智慧
浅谈汉代儒学
关于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效率的措施分析
中学阶段字词教学方法艺术谈
库尔贝和他的现实主义艺术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
论动态生成的初中数学课堂
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的点滴做法
蝙蝠和雷达-教案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一(附后记)教学反思教学
蝙蝠和雷达说课设计教学反思教学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
12*大自然的启示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教学
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二教学反思教学
12*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A案教学反思教学
12* 大自然的启示之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学
11蝙蝠和雷达优秀教案A案教学反思教学
12*大自然的启示精品教案B案教学反思教学
11蝙蝠和雷达一课一练(附答案)教学反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