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下)8.催芽管理
翻新时间:2023-01-03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下)8.催芽管理
8.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在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
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喷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在此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两次,持续7~10天,直至耳芽成绿豆大小。
9.耳片生长期管理
10.采收及转潮管理
11.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转化,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字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浇30分钟,这样每袋还可以采干耳10~15克。(全文结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20年后的“新型流星说”
- 非常爸爸
- 叹息的背后
- 遥控机争夺战
- 哎,星期二!
- 友谊万岁
- 我家的“另类宝贝”
- 奥运畅想
- 我到了两千年后的世界
- 生活就像五味瓶
- 妈妈,对不起
- 故事,让他如痴如醉
- 虚惊一场
- 微风脆铃
- 鲁班老人檀木椅
- 结构性视角:区域安全风险的协同治理探讨
- 文献批评与理论构建
- 克虏伯VS克虏伯
- 探讨口述史在法史学研究中的运用
- “指尖政府”:特大城市移动服务微治理研究
- 城市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
- 从法史学的视角了解“潜规则”
- 法史学论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 紫禁城的消防史
- 论潘懋元高等职业教育思想
- 国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研究述评
- 当前我国权力监督的困境:党政权力“吸纳”监督权お
- 法史学抢险救灾法解决途径
- 法史学论文军队抢险救灾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 法史学之农民起义问题的视角
-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 动词谓语的价——古诗文阅读指导
- 胡同文化
- 小橘灯
- 麦琪的礼物
- 《摆渡》教学设计
- 为你打开一扇门
- 解读鲁迅小说的一把钥匙——《呐喊》自序
- 《天上的街市》实录
- 语言运用之句子的衔接连贯教学设计(高二用)
- 《羚羊木雕》案例探微——《羚羊木雕》案例探微
- 《门槛》教学设计
- 《邹忌风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 作文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