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史学,一门吃灰尘的学问

史学,一门吃灰尘的学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史学,一门吃灰尘的学问

何谓史学?从学理上讲,自古迄今,由于各人认知的不同或视角的差异,答案众说纷纭,见解歧出,莫衷一是。按我的朴素理解,所谓的史学,不过是一门吃灰尘的学问而已。

学问之事,或广或狭,或深或浅,其中的甘苦自然是冷暖自知,非他人所能知,亦非足为他人道。学科分类不同,治学抑或稍异:研治文学,温柔敦厚,虽说以“思无邪”“文以载道”为终极归趋,但有时不免会激发出一些浪漫的情怀;探究哲学,玄思冥想,虽说以“修齐治平”“内圣外王”为宗旨,但在与古人或自然的对话中,自会产生一种“逝者如斯夫”的观感;唯有考索历史,为了臻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目标,以钻进故纸堆为始,以通古鉴今为终,上下求索,左右考辨,难免会沾染一身尘土,吃下许多灰尘。

何出此言?这可以从下面三点观之:

其一,人们一说到历史,多喜用“尘封已久”加以形容。既然久已尘封,当研究者前去揭示史事真相时,就难免遭受吃灰尘之苦。事实确实如此。历史上留存下来的浩如烟海且形形色色的史料,无论是官方记录、私家记载,还是那些一直被正统目录学家视为“烂纸头”的民间文书;无论资料是庋藏于皇家的金匮石室、地方学校的藏书阁,还是私家的藏书楼,或因年代久远,或因无人整饬,无不厚积灰尘。历史学者踏进藏书楼阁,虽有目不暇接之感,徜徉书海之乐,但一等从架子上取下一函古籍,稍加抖落,空气中随即飞尘弥漫,让人呼吸不畅;随后小心翼翼地打开书籍函套,揭开书页,又会满手沾染灰尘。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无不有此亲身经历。

其二,历史研究的资料显然并不仅仅限于传世文献,尚需拓展史料L集的范围,将视野落实到出土文献。历史学家傅孟真先生有句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就目下科技条件而言,“上穷碧落”去找资料,尚未能付诸实施;然随着考古发掘的展开,“下黄泉”去找印证历史的资料,则久已成为史学界的共识。身负历史研究之责的考古工作者,整年吃住在发掘工地上,脸庞黝黑,一如老农,满身泥浆可谓家常便饭,实在称得上是吃灰尘的典型例证。而目下社会史研究热潮的兴起,更使田野调查之法方兴未艾。学者们或在田间地头、荒山野岭抄录碑碣,或走街入户征集家传的族谱、家谱乃至各类地方文书,整日风尘仆仆,显然已不再满足于“读万卷书”,而是在实践“行万里路”的史家良风。

其三,即使历史研究者足不出户,利用家藏典籍治史,也同样难免吃灰尘之苦。宽敞的书斋,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书架上多插庋大套精装的丛书,明眼人一看,很快就能断定,这是暴富者附庸风雅的书房。其实他们并不看书,不过是装点门面而已。对于真正的历史研究者来说,如此舒适的书斋,仅仅存在于理想世界中。实际的境遇则是,历史学家大多坐拥书城,然因条件所限,书室陋隘,书籍只能“叠床架屋”地放置,甚或薄积灰尘。这当然是治史者的现实窘况,却并不因此而影响他们探究史学奥秘的热忱。

古人有云:“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其言外之意,无非是为了道出“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一层意思。在此不妨效法其言,将其改为:吃得三斗灰尘,方做得治史学问。窃以为立志研究历史者,必须有此肚量,有此襟怀,甚至有此心理准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冬冬比童年
平凡与伟大——观《2005年感动中国》有感
观《灿烂星空》有感
三十六计读后感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电影《蜘蛛侠Ⅱ》观后感
做好一枚螺丝钉
读《匆匆》有感
《飘》读后感
另一种寂寞
一次难忘的比赛
乘上革命传统列车,进军新的时代
《简爱》读后感
最需要滋润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浅析网络社会中的“路西法效应”
自闭症儿童的实务认识和社会行为治疗的研究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语言方式研究及启示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究
中学生“被立意”写作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媒体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研究
学前音乐教育模拟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农村孤寡老人养老机制构建
论翻译实践与技巧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和助跑距离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法研究
加强以问题为导向的机关工作作风建设
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以“双拥工作”促进高校国防教育的探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
《鸟的天堂》片断赏析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教材理解
《鸟的天堂》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