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21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审视 来源自教育网

1接受美学理论 2接受美学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出发,文学翻译活动应该是一个三元关系,它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因素。在这一活动中,译者必然会受到两次接受过程的影响。首先是译者对原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其次是译者必须考虑的译文读者对译文的接受过程。这两个接受过程都会对译者的翻译活动产生影响。

2.1译者对原作的接受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译者首先对原作进行阅读,他的翻译是建立在这个阅读理解接受基础上的,在这个过程中原作的意义被译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同时原作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其中存在的许多“不定性”和“空白”,在译者对原作的理解接受过程中得以连接和填补。译者带着自己的“偏见”和“期待视域”与作品交流,使原作的意义得以具体化。这些“偏见”和“期待视域”因译者所处的时代不同而不同,也可能因受到译者之前阅读的其他译作或相关评论的影响而各异,加之译者各不相同的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被译者具体化的原作的意义不再是原原本本的原作者的意义,当然也不会是译者主观创造的意义,而是两种视域对话、融合后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译者深入感悟原作人物的思想、情感,经历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件,并把其作为翻译表现的内容,尽力忠实并再现原作。另一方面,译者在理解时又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偏见”和“期待视域”,造成译作与原作不可能“等值”。

2.2译文读者对译作的接受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译作读者接受和理解,只有当一个译本被译作读者普遍接受,这个翻译才算是有效的,它使得原作在异域文化中得到了重生。而读者的接受和理解必须建立在他们的“期待视域”与译作文本相融合的基础之上。同时,读者的“期待视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因此译者应对所处时代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审美倾向等进行了解,考虑他们的“期待视域”,考虑作品能否吸引读者,被他们理解和接受。由于这些考虑,一方面,译者在使原作的“未定性”和“空白”具体化的过程中,在忠实于原作的大原则下,尽可能使译作接近译语读者的“期待视域”,便于他们接受;另一方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不造成译语读者理解障碍的前提下,会有意保留原作的部分不确定因素,使得译作本身也成为一种“召唤结构”,激励读者积极参与,重构文本意义。

2.3译作与读者审美的距离接受美学理论还强调,“审美距离”是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从格林在《接受美学概论》中提出的审美距离与审美经验制导作用的关系图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审美距离很小时,尽管不存在接受问题,但由于作品与读者的期待视域几乎一致,作品缺乏创新,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如果审美距离过大,作品的意识过于超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极大障碍,从而读者与作品很难实现“视域融合”;只有当审美距离适中时,读者对文本的接受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熊敏、范祥涛,2009,

3)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还要把握恰当的审美距离,这样才能既使译文容易被读者接受,又让读者不断产生新的期待视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审美享受。

3结语

接受美学反对孤立、片面地研究文学作品,重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赋予作品的意义。而作为既是原作品读者,又是译文作者的译者,既要通过对话对原作品进行接受,又要考虑译文读者对译作的期待和接受,还要把握恰当的审美距离。这样创作出来的译文,才能在忠实于原作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再现原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美感,满足译文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需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三)
笑对挫折
我的家乡
倾听小溪的心声
老师的……
我不再马虎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二)
在钟表面前的思考(五)
难忘的校园
我们的副班主任
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有感
难忘的友谊
挨饿记
我有双隐形的翅膀
师生之间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传统音乐尽展文化之美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真实与客观真实刑法论文(1)
论现代娱乐传播的传统文化语境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影响
传统文化的价值
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刑法论文(1)
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教师文化的病理现象及现代教师文化构建
传统文化的精魂
中国传统文化漫谈
践行传统文化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社会影响的几点思索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松鼠找花生》对教材的开发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0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1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快乐练习:综合练习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7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杂谈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6
《小松鼠找花生》课堂实录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词语造句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建议
《小松鼠找花生》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11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
《小松鼠找花生》识字写字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