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9
晚睡晚起更聪明?
“起床啦,该上学啦!怎么又起不来床了?一定是昨晚熬夜了吧?”这样的唠叨都快把我的耳朵磨出茧子了。虽然从小家长、老师就告诉我们要早睡早起,可我怎么就是做不到呢?嗯,一定是因为我太聪明啦!
有人早起早睡,被称为“百灵鸟”;也有人晚起晚睡,被称为“夜猫子”。那么,这两种人谁更聪明呢?这一直都是科学家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
2007年,意大利的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在创造思维方面,“夜猫子”的得分都要高于“百灵鸟”型的人。他们一共测试了一千二百多名18~30岁的大学生,发现他们中的“夜猫子”更喜欢使用右脑思考,强调直觉和综合,而“百灵鸟”们更喜欢使用左脑思考,讲究逻辑和分析。通常来讲,创造性跟右脑有更密切的关系。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和人的智力起源有关。原来,所有人类的祖先都来自非洲东部的大草原。他们非常适应这里的环境,知道到哪里能找到食物,如何捕猎,还适应了草原上的气候变化。
然而,随着人类开始离开非洲草原,迁移到世界各地,他们在草原上生活时所积累的经验就不好使啦。特别是迁移到北方地区的人们,这里的阳光照射时间短,气候寒冷。生活在这里的动物种类也和非洲大不一样。他们就必须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发明新的工具,来应对这里的生活环境。这就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
考古学家们已经通过化石资料发现,古人类的脑容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而在高纬度地区,阳光照射时间短,黑夜比白天长,这就可能使这里的人想办法把晚上的时间也利用起来。因为如果只在白天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话,那每天睡觉的时间可就太多了。所以,夜晚的活动也是一种有利于智力进化的条件。
哇,照这么说,大家以后是不是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熬夜和睡懒觉了?想得不要太美啦!2011年,一位土耳其科学家和一位德国科学家分别对本国的高中生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早起早睡的孩子成绩更好,他们无论是在平均成绩,还是在数学或者语言学科方面,得分都要明显高于晚起晚睡的孩子。
A.虽然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很勤奋,但现在的学校毕竟还是白天上课。熬夜、睡懒觉的话,你白天听课时就会晕晕乎乎,无法集中注意力,当然成绩也会受影响。
B.有些人因为养成了晚上工作的习惯,白天不但会疲劳,而且还容易变得懒散。总觉得可以把事情留到晚上做,结果,白天的时间反而被白白浪费了。这样还不如抓紧白天的时间,干脆利落地把事情做完。
C.虽然生活习惯对人类的智力进化是有影响的,但要知道,这个影响是需要经过几万年的时间来积累,才能出现一点点变化的。在一个人短短的几十年生命里,靠作息习惯的变化来提高智商,这显然不可能。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生物钟有一定的先天因素。如果你天生就是“百灵鸟”,那么没有必要为了“变聪明”就特地去熬夜,否则只会把自己困得迷迷糊糊。而如果你是“夜猫子”的话,那也没什么可高兴的:想不去上学是不可能的,还是尽量起得早些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鸡蛋也会“游泳”了
- 春游给我带来了欢乐
- 大黄蜂
- 观焰花
- 游民俗乐园
- 妈妈,请您拯救地球
- 夜游漓江
- 游泳
- 爷爷的手机不见了
- 秋游
- 学游泳
- 中彩那天读后感
- 我的好朋友;书
- 游西湖
- 世界经典探案故事
- 均势型地方中心城市与县域经济的战略协整
- 当下中国政务诚信缺失原因的政治学分析
- 话语标记研究综述
- 地方政府区域治理边界与合作协调机制
- 作为宪法实施机制的协商民主:中国语境下的展开
- 论新形势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 资源配置中的政府作用
- 核心是有效保护产权
- 原型理论在认知词汇语义学中的意义及运用
- 分税制与地方财政赤字
- 税收立法权回归的路径选择与发展前瞻
- 从原型范畴角度论证“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理据
- 中国对外战略中的专业性国际组织:三重维度的角色分析
-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是一种补充
- 论新中国反腐倡廉的逻辑起点与基本思路
- 《匆匆》其它杂项
- 《匆匆》说课设计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说课设计
- 《匆匆》其它杂项
- 《匆匆》问题探讨
- 《匆匆》其它杂项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课文
- 《匆匆》说课设计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教学札记
- 《匆匆》其它杂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