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9

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诵读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方式,讲求口传心授,也是我国古代各种学科广泛采用的教育方法和学以致用的根本性方法。自从五四以来读经教育的废除,诵读这种方法就逐渐淡出了教育者的视野,理解性的识记成为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重要支点。近些年,伴随着国学热的出现,经典诵读又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个热门词汇和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推广国学的一面旗帜。其实经典诵读是经久弥新的,是一种高能量信息有效传递的途径和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智慧的显现。经典诵读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宽广的价值。将经典诵读渗透应用于当下的语文教学,也是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探索。

《吕氏春秋・博志》记载:“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黄帝内经・灵枢》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讽,即背诵、朗读、传诵。以孔子、墨子的智慧,都不分白天黑夜,坚持开口诵读经典;雷公请求黄帝传给他医道,他愿意运用讽诵的方法加以学习、运用和解析。相传“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子反复研读,连串竹简的皮绳也弄断了三次,可见他诵读之精深。语言文字是能量信息的载体,对那些经过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经典,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就会逐渐形成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激发自我的创造活力和生命内发力,即彗性的自我觉醒。现代的语文教学,在侧重于理解性认知的基础上,应该将经典诵读渗透其中,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和高尚人格的形成。学习一篇文章,并非识字造句、分析理解就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是应站在生命和智慧的高度去认知学习。识词造句只是基于技能层面的知识传递,而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文学的熏陶、浸润,滋养人性的精神内核,使人富于理想和活力而不乏理性精神,使人精神饱满而不乏现实生存之技能,对生命和大地充满敬畏,让人成其为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一直在提倡经典诵读,可是我们所推崇的经典存在一个弊端和误区。大凡认为唐诗宋词、文学名著都是经典,殊不知古代所说的经典并非现在所谓的唐诗宋词,经典是囊括了人类高度的智慧文化、在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得以传承、迸发出熠熠生辉的精神之光的典册。“经”,在说文解字中,其本意解释为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后来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经书,便是蕴含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具有普遍性的伦理价值。这些书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公认的经书,比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伊斯兰信徒的古兰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文化生生不息的命脉所在。经典诵读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和意义呢,又有何智慧可言呢?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就其本身的性质而言,是开启人的智慧,感发人的智慧灵性,激发人的创造活力,培养人的德性,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有生命能量的。台湾中天师范大学教授王财贵先生在其所推广的“读经教育”中这样说:“在人的有限生命中,熟读一些承载高智慧、高能量、高价值的书,可以直探人性本源,汲取人生的智慧,开启自己的彗性,生发自己的灵性。而后对属于应用性专业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孔子在其《论语》中也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故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很有必要开展经典诵读,让经典诵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活力,启发学生的理性,开拓视野,陶冶性情;让经典伴随我们生命的终身,超越普遍性的世俗价值,为人的生命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底基。

经典诵读是启智开慧的教育,其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合乎人性、关于成人的教育,重在育人培德。“为什么要办教育,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的‘原点’。摧残人的教育还不如不办。教育如何回归‘原点’?很简单,就是把中国古代成功的教育经验拿来用。过去的教育的核心是教做人,教孝悌谨信、礼义廉耻,教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常科学。没有这些,哪有教育。”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吴鸿清这样说道。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融合经典诵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安排学生自由诵读相应的文化典籍,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朗诵能力,也可以提升写作与阅读能力,进而达到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高尚人格的形成。我们熟知的人才都是用古代经典启蒙的。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但他们在启蒙阶段学的都是中国古代经典。杨振宁说他五岁就能背《龙文鞭影》。中国古代有很成功的教育,民国时期也有很成功的教育,这有无数事实可证明,故经典诵读具有启蒙性、启发性。在现阶段的基础上,学生也许一时无法理解经文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深意,可是通过此种熏陶,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随着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自己所熟记的经典就会发挥无穷的功效,如同千年陈酿,会散发恒久的清香。

要将经典诵读渗透于我们的语文教学,把经典诵读作为一项文化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灵性的翅膀,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趣味,开启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发明,如此妙趣横生
《野菊花》读后感
相信自己是最棒的!___观"超级女声"有感
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读《一夜的工作》有感
读《爱的教育》有感
观电影《董存瑞》有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诚实可贵
读《一步改变一生》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读《八女投江》有感
读后感
穷人
读《美丽的清贫》
读《网络安全与道德读本》后感
民办院校公共体育俱乐部教学实践探索
对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探析
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优化策略探讨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航海类职业院校开展准军事化管理必要性和措施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技工学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高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析
篮球教学中身体对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对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国外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几点启示
论高校“求真知”学风建设
高校班主任关于学业管理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分析和思考大学语文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对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知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问题探讨
《卖火柴的小女孩》练习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问题探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知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问题探讨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