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老师,放开那鲁迅
导语
中学校园里时下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十分头疼。不过,对某些“神奇”的语文老师而言,分析鲁迅的文童“那都不叫事儿”。下面就是一位网友模仿某些语文老师对鲁迅的文字进行的解读,什么叫“高大上”,请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语文课上。
鲁迅写下:哈哈。
语文老师:好!实在太好了!第一个“哈”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苦笑;第二个“哈”字,笔锋一转,作者力图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给读者,让他们拥有冲破旧制度枷锁的勇气与信心。而句末的句号,则运用得出神入化。句号表示结束,作者用简单的一个句号,便充分而强烈地表达出要结束旧制度的想法。
鲁迅写下:老师,你有问过我是怎么想的吗?
语文老师:棒!真的太棒了!作者用“老师”开头,说明其对文化的敬畏,也符合作者弃医从文的选择。而一句“你有问过我是怎么想的吗”,一语双关。一方面是对社会的拷问,对当时那个吃人的、压迫底层人民的社会表达强烈的愤慨;另一方面,则是对麻木国民的责问,责问人们为何从不敢说这句话,提醒国民要保持思想独立和质疑精神,切勿人云亦云。
鲁迅写下:呵呵。
语文老师:绝!真是太绝了!作者用尖锐冰冷的笔调,精简又准确地表达了对当时那个吃人的社会以及阿Q们的控诉。所谓“谈话止于呵呵”,因此这二字也表明作者认为在必须改变社会现状和人们麻木思想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坚决而果断。
鲁迅写下:……
语文老师:高!相当的高啊!面对当时那个病态的社会,千言万语汇成一串省略号。看似什么都没讲,但又可以看作讲了无数话。并且,作者在表达自己态度的同时,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对社会的看法。这也正是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人人独立思考,才能不麻木,才能救社会于危难……
鲁迅亡。
分析
作为高中生,大家一定做过不少阅读理解题,在做题时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真的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吗?如果有同学曾经这样想过,那么说不定也能写出这样一篇构思巧妙、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来。很多时候,敢于质疑,敢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恰恰是对作文进行创新的“捷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家乡新变化
- 下棋真有趣!
- 咳!我真不该
- 我的爸爸
- 春之声
- 百感交加歌咏会
- 寻找秋天的红枫叶
- 下棋
- 逝去的树林
- 与外公下五子棋
- 我的校园
- 春天来了
- 当个小孩子——不容易
- 诚实,会让你得到更多的东西
- 脏,相当的脏
- 城市园林景物规划设计浅议
- 路基补强中的冲击碾压施工实验探究
- 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市建设服务新发展
- 色彩空间的应用
- 济钢中板板形缺陷分析
- 浅谈高中历史课中的信息化教学
- 基于格网的地形图信息管理方法研究及实现
- 试比较汉法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 秦山第二核电厂发电机氢气纯度控制
- 不同类型内衬纸的结构对比
- 新形势下做好植物检疫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 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常见问题探讨
- Linux 操作系统内核配置与裁剪研究
- 太阳系的形成与演进及宇宙的膨胀
- 民航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初步探讨
- 识字1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 an en in-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 ie、üe、er 第一课时教案
- 苏教版《ang eng ing ong》教案之三
- 识字3教案教学设计之二
- ang eng ing ong-教案教学设计好
- 识字3-真好教案教学设计
- ang eng ing ong-教案第二课时
- 识字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 ie、üe、er 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 an en in-教案真棒教学设计
- 苏教版《ang eng ing ong》教案之二
- 识字1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复习
- 苏教版《un ün》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