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方面

郑丹(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部副主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基本理念的总述部分,以“三个基本”和“一个适度融入”简明扼要概述了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三个基本:“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一个适度融入”:“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把握三个基本要求,我们重点要理清写字教学和书法教育的一脉相承与区别。“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的总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写字”,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它和“书法教育”的审美追求并不相悖。“写字教学”与“书法教育”,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小学阶段主要是写好汉字,这是小学的教学实际决定的。

“写字教学”主要是培养小学生书写的基本技能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基本书写法则,要写得规范、正确、流利、美观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写字教学”不强调书写汉字书法艺术的追求。“书法教育”涵盖了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书法教育”与“写字教学”一脉坚持的是写字的规范、端正、流利、美观,只是增加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书写训练的同时,要“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要关注书法的文化艺术教育价值。

孔祥丽(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部教研员):中小学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不在于要培养多少个书法家,而是通过书法教育传承书法所承载的文化价值,体会书法“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深刻含义。正如京剧进课堂,并非要培养出类拔萃的京剧艺术家,而是据此了解璀璨的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传承。书法教育将在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能力和身心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书法教师培训、书法家进校园”方面

胡志平(浙江大学书法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副秘书长、《书法赏评》主编):从目前书法教学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来看,中小学校远没有提供必要的师资培养措施。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挖掘师资资源: 聘请校外有一定书法教学经验的书法家、书法工作者担任中小学书法教师。书法家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可以胜任教学的书法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懂教育规律,尤其是懂得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书法家担任书法课教师。

学校一定要重视培养自己的师资队伍,要使校内业余的书法爱好者、语文教师、美术教师成为校内书法师资的骨干。在中小学里书法课所占比例不大,如果能够通过培训,建立起自己的书法教师队伍,是完全可以胜任本校的书法教学任务的。

刁俊峰(哈尔滨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进校园、书法家进课堂”是书法家传承书法艺术最好、最直接的途径。书法家进校园可以做以下工作:一是帮助学校设计、制定书法教学规划;二是对教师和部分班级学生进行面对面教学;三是将书法艺术带进校园,包括作品展示和现场书写,让师生亲身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情。尤其对于偏远落后地区,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繁体字与简体字,硬笔与软笔”方面

李君明(黑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二处处长):作为书法艺术,教孩子写繁体字没有关系,但是有个前提,就是在字源学、字形学上给孩子解释清楚。这个字当时的发展是怎么样,是怎么演变的,字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简化成这个样子。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要分开看。写字教学要求的是规范,掌握规范的汉字。书法教育是可以用繁体字的。 “书法教育”对书法教育的基本定位我觉得分三个类型,一是普及型,二是专业型书法教育,三是专业的师徒型书法艺术的教育。我们中小学基本上是普及型书法教育,是在写字教学的基础上的。小学3年级以前更多的是写字教学的教育,3年级以前孩子执笔能力非常弱,国家没有把书法教育纳入指导纲要。3年级以前书法教育怎么定位?要给孩子传承一些传统文化,进行一些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培养一种爱国的情怀。书法教育承载的是一种历史。

艾立辉(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教师):语言文字是约定俗成的,需要大众认可,否则没有生命力。简化字在使用上看似方便,但在传统的书法艺术传承中,繁体字仍保持着它的纯洁与活力。古帖中汉字的造型之险绝,独具匠心的美感,是简化字无法相比的。如:w和归;和实; 和书;R和齐等。

“云”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不可错用。“云”专表“说”之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专指彩,如:“白深有人家”。“后”专指皇后,“後”才是前後的後之意。如“玖球天後”此类字纯属错用,并非通假字。有专家统计此类错用情况近百字之多。而且简化字还存在许多爱(郏┪扌摹⑶祝ㄓH)无见、进(M)入井等不合理之处。

孔祥丽:为了激发中小学师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很多地方和学校举办了书法作品展示活动,在这中间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在一些地方和学校,把必须用繁体字书写作为入围的基本条件,用简化汉字创作的书法作品一概拒之门外。就这个问题曾经请教过教育部负责书法教材审核的专家。专家明确指出,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优劣,应该从作品的笔法、章法、墨法和风格等几方面去考量,而不应该以是否用繁体字书写为标准。在教育部即将发行使用的11套书法教材中,所用碑帖例字首选那些没有繁简之分的例字,必须用到繁体字时,也尽量用笔画简单的繁体字做例字。

刁俊峰:我认为繁简字可以分开对待。在写字课堂上以写好简化、规范字为主;在书法课堂上不但要学会书写,更要注重书法艺术的表达,需要认识、学会书写繁体字。

写好规范字是普及的需要,但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是艺术的需要,两者之间虽然性质不同,但却有紧密的联系。硬笔教学能为毛笔书法教学起到阶梯和铺垫的作用,能发现很多书法苗子,可以源源不断地为毛笔书法教学输送人才,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切不可重视毛笔教学而忽略硬笔教学。

硬笔教学对学生书法入门和发展尤为重要,一个称职的硬笔书法教师不应只看眼前,设置课程要硬笔与毛笔教学结合,这样在教学中才能达到实用与艺术结合,使学生少走弯路,快速成才。

刚才大家谈到硬笔简化字能否进入一些书法比赛,我想对这件事应该再补充几句。虽然简化字削弱了结构美,但我们对简化字也不排斥,由省书协主办的全省第二、第三、第四届全省硬笔书法展中,每次都有简化字获奖作品。尤其学生获奖作品,几乎都是简化字。这也是为了维护简化字实用性和普及性的需要。还有连续举办的哈尔滨市中小学师生书写中华经典书法展,每次评选之前都要事先确定评选范围和评审原则,虽然毛笔作品是按照书法艺术规律,不允许乱用简化字,但却将硬笔简化字列入评选范围。

安红岩(黑龙江省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员):我只是一名普通的语言文字工作者,有一个道理我很明白,那就是:任何继承都是为了发展,而要发展必要有所创新。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的中国书法,应该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

我不赞同一些人言中国书法必尊繁唯繁的态度,也不敢苟同“繁体字笔画多、好看”的说法。简化字书法就不是艺术?赫然书于城楼之上的“天下第一关”,人皆称道,但“一”字只有一笔, 却为何没人说不好看、不够书法艺术。

我想借用北大王宁教授在谈到汉字简化问题时说的一句话,“汉字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普及问题,而是涉及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中国传统书法是否也面临现代化问题?如果有,那就借大力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之机去探索、去创新、去发展吧。

邢振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一定让学生知道,中国的汉字有简化字,有繁体字。教师有个人喜好,写什么东西给什么人看,这个是分情况的。你给专家看,这个作品就一定是要严谨的。你给学生看,那一定是简化字。对于个别繁体字,学生问到,老师给解释清楚就可以了。不能让5岁小孩都去背古书。也不能告诉学生古书上的字都是“死亡文字”,你不用管。把这些情况分开处理就可以了。我们这不是台湾不是香港,我们要尊重大形势。当然也不能一点都不渗透给学生,不然学生在书法上想更进一步的时候会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语委有语委的责任,老师有老师的责任,家长有家长的责任。

“书法传统”方面

王柏松(哈尔滨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将原来的“写字”课程提升到了“书法”课程层面,是具有深刻含义的。它将当今教学中的硬笔书写和毛笔书法一并纳入到传统的继承中来,要求学生学习写字之初即遵循几千年以来积淀而成的中华书法文化传统。需要强调的是,在很多教师眼中的写字教育和书法教育是截然分开的。而事实上两者却是一体的,不论我们使用的是铅笔、钢笔还是毛笔,我们所要遵循的内在的书写道理是一致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书写文化,甚至是中华的人文精神。因此,小学入学教育开始的写字教学,就要纳入到书法传统中来,执行符合书写(书法)传统的硬笔书写教育。 书法传统是什么?中国书法历时久远、世代相传、共守一定的准则规范,取得了一定共识的形式及其风尚,构成了书法传统。既包含书法形式本体美的要素,更蕴含丰富的精神美品格。两者综合反映出书写者的笔墨技巧、个性气质和人文情怀。做书犹做人,敬正知耻,向善知止,在简单的一笔一画书写中,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怎样继承传统?深入学习古人经典碑帖是必经之路。在学习中需处理好几个问题:自然地书写;选取雅正的范本;先墨迹后拓本;从毛笔到硬笔;重规律轻技巧;注重个性保护和培养。

栾继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旅游文化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和实用不矛盾。规范和艺术不矛盾。秦统一文字的时候,也是在简化,也是在做规范,“罢其不与秦文合者”。但是规范之后留下的这些作品,成了我们今天书法的典范,经典。这就是一个例子,证明实用和艺术性不冲突。

书法家和书法教师不冲突,不能分离。书法家和书法教师应该是一个结合体。虽然不能人人如此,但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一个追求的目标。这才能使书法本身更有高度。

硬笔和软笔不冲突。自古以来,硬笔和毛笔几乎也是共生的。在甲骨文时代,多数是刻的,从一定意义来讲,刻刀就是一种硬笔。在甲骨片上也能看到书写的。从那个时代硬笔和软笔也是共存的。在毛笔非常流行的时代里,敦煌的卷子也有用硬笔书写的,而且那时的硬笔也有流传下来,非常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蘸水笔尖。所以硬笔和软笔也是通识的。就实践性而言,我们今天学书法,软笔写好了,自然居高临下,把硬笔带起来了。学硬笔书法也可以拿毛笔的字帖做为范本,远胜今天所谓的那些钢笔字帖。

碑和帖之间不矛盾。碑和帖只是存在的形式和载体上有差异。因为形式和载体的差异形成了表面上的不同特征。碑有斑驳,纸有残损。其实这是表面的一个现象。它本质上是一致的。没刻的碑,其实就是帖,刻完的帖它便成了碑。基于这样一个认识,书写就应该是一个自然态。

繁简之间也是共生的不矛盾的。它有侧重。我们承认它的差异,但是不冲突不对立。自古以来就是繁简字同时存在的。它是一个交叉的混杂在一起的状态。一个前提就是绝对不能错。

有了这些理解,我们的操作方法上可能就有一些具体的安排了。

对于教书法和学书法的路径,用游寿先生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多看好帖。好字帖就是我们说的取法乎上。古代这些优秀的无论是碑还是帖里面,它都有相当数量跟我们今天规范字完全一致的,完全可以把这些东西拿来给学生去学习。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学习之后,他的书法感知就会被带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上。这些感知会发挥很大的作用。

“书法教育心得”方面

闫为佳(哈尔滨市延兴小学校长):开展书法教学要立足学生实际,如我们学校,80%的学生来自农村,90%的学生字写得不好,甚至有5%的学生入学之初不会写字。这样的一组数字,才逐渐使我们的目光集中到“写字”上来。要立足教师实际,引入专业培训,学校采取“双协作体”的模式培养、提升全体教师的书法艺术底蕴。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与哈尔滨市硬笔书协的培训活动、采风活动、书法联展活动,培养延兴小学的硬笔书法骨干。要立足课堂,我们探究得出写字课“导趣、导学、导写、导评”教师引导环节及“读帖、议帖、临帖、对帖”学生学习环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及初步的审美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配以故事激趣、直观演示、联系生活等揭示书法的艺术美,实施分层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立足制度管理,学校提出硬笔书法建设的四个“特色化”管理:特色常态化,特色科学化,特色趣味化,特色专业化,确保学校书法教育的持续发展。

赵家财(哈尔滨市桥南小学教师):怎样让枯燥的汉字书写变得有情有趣、有章有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能力呢?在二十几年的写字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套通俗易懂、简便易学、朗朗上口的“结字十八决”,有:端正平稳,格中找位,借笔定位,主笔突出,相互谦让,笔画串门,疏密匀称,笔画对称,同中求变等写字口诀。这些妙趣横生的口诀,既便于学生记忆学习使用,又方便教师的教,在书法教学中发挥了有效的辅助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我编写了写字姿势口诀:头正身直脚放平,两臂张开略挺胸,左手按住右手写,精神专注肩放松。我还编写了执笔方法的口诀:一二指尖捏笔杆,三指垫在笔下面,四指五指自然弯,笔杆搭在虎口边。《书法教育纲要》要求“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教师“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如果每位书法老师,无论是板书课题、范写例字,还是展示自己的书法创作,都能令学生啧啧称赞,也为学生树立了练写的榜样。在这样一位优秀的书法教师的引领和熏陶感染下,学生定会亲师信道,不断提升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让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多从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思考和改进,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中国的书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一门艺术,从而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提笔练字。

李艳丽(哈尔滨市大同小学教导处主任):我校运用菱形十字格的教学,制作写字教学视频,从笔画到偏旁再到范字,有讲解,有示范书写,既是对教师写字专业化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字的指导。我校还请写字团队的首席教师在菱形十字格中将汉字的重点笔画打好字头,一年级到二年级学生从练习笔画开始,为进一步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校从三年级开始设有软笔书法课,每周一节,外聘书法协会会员任教师,克服书法教师不足和专业水平不高的困难。我校还尝试将书法教学与菱形十字格有效地结合,运用菱形十字格练习软笔书法,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我们认为软笔教学在小学阶段以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为主,以培养学生“静心习字、修身养性”的习惯为主。而硬笔教学则是语文教学内容之一,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统一的要求,所以重视硬笔教学,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而通过菱形十字格将软、硬笔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两笔相互促进,对学生写字起到了功半事倍的效果。

胡志平: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必须划分写字与书法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小学一至三年级,要以写好字、打基础为教学目标,建立实事求是的写字教学检验标准,以学生们的笔记、作业、日记、考试卷等日常书写为课程目标检验标准。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些书法教师可能更愿意以学生能写出一件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为荣,他们甚至满足于许多表现在成人作品中的常见的那种艺术样式。然而,切记这恰恰可能影响了孩子们兴趣的培养。要知道,兴趣是书法教学成功的驱动力。也许一页笔记、一页日记、一篇作文、一张试卷……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表现出他们的“书法”情趣,要比简单完成一件书法作品更有意义得多。在这里,我依然坚持数年前我所强调的:对于一至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一次成功的笔记展览,其意义远远大于一次所谓的书法艺术展览。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有感
节日里的妈妈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爱已溢满心间
记一次风波
漫游未来的家乡
神奇的感应器
美丽的大自然
我和书书和我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与书为友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快乐的“百步沙”之旅
永恒的回忆
试论数字化时代地方教育出版社转型问题
浅谈如何在殡葬行业发挥思想政治工作
创新之于期刊编辑的不可替代性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加强基层党组织信息化建设的探索
“四个融入两个强化”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装修中的不规范行为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张家港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
积累“五大”经验确保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维护民权
如何构建完善的公司价值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研究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浅谈电视综艺晚会中镜头切换的重要性
浅析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廉政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包身工》教案
炉中煤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登泰山记(第三课时)
我的叔叔于勒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柳先生传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石壕吏》简案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智取生辰纲
登泰山记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黄鹂》课件脚本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