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让教师在区域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

让教师在区域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让教师在区域整体推进课题研究中幸福成长

经历过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第一个十年以后,基础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我们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决策,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究竟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如何把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摆在广大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同的阶段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区别。现阶段,由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必然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深入研究探索新时期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是摆在区域教研培训机构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2011年底,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下简称“我区”)主动承担了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县工作,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区成为湘潭市教育局申报的省级资助重点课题“两型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实验研究基地。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课堂教学改革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区以整体推进两型课堂研究工作为契机,共同破解课改难题,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一、科学树立课题研究的目标,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厘清思路

通过“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 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把形成我区课堂教学特色,打造雨湖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实现教学“轻负、优质、高效”的目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以点带面,引领我区学校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为项目实施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区学校标准化、规范化、特色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教育强区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充发发挥课题研究的优势,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搭桥铺路

紧紧依靠湘潭市教科院总课题组的专家团队,他们不仅可以具体引领和和深入现场指导,而且还可以联系到更优秀的权威专家对我们进行指导,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和学习的好机会。同时我区也拥有较典型的课改经验。我区通过新课程改革前十年强基础,练内功,我区学科教研员坚持研究,指导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非常多的成功典范,形成了一系列培养优秀教师和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策略。近三年来,我区各学科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赛课,有4人次获国家级一等奖,16人次获省级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对于进一步深化两型课堂研究与区域整体推进提供了基础条件。

当然我区也具备较好的推进基础。我区多年来选拔和培养了一支优秀的专家型校长队伍,他们有浓厚的教育科研意识,非常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教育科研实力雄厚的龙头学校,这些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代表,他们都有承担和主持科研课题的经验。规模较小的郊区学校或农村学校,通过规划布局调整以及合格学校的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几年我区新进教师大部分到了这些学校,虽教师人数少,但教师队伍年轻、有活力,而且也还有一部分成熟型教师,已初步具有课题研究的能力。同时我区所属中学规模也得到了壮大,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压力,迫使中学必须走教育科研发展之路。

因此,通过区域整体推进课题研究,能使这些学校与学校、校际间教师与教师的横向联系更加紧密,达到学校抱团发展,教师共同成长的目的。

三、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的实施,为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保驾护航

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综合改革需要“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切入口”,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路径”。在总课题组的有效指导下,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全面统筹,合理安排,积极行动,群策群力,为让各子课题组走进课堂,研究课堂,反思课堂,凝练两型课堂教学模式,加速教师专业成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是确定研究主题。通过反复调研,参考和学习国内外课改经验,结合我区教育实际情况,把“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作为我区研究的主题,并将一线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

二是制定研究方案。我们制定了《雨湖区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区域推进方案》,广泛动员全区各学校、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三是组建研究团队。我们构建了一支由市级专家指导,区级学科教研员牵头、区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参与的研究专家团队,形成了研究人才网络,将研究智力支持延伸到学校和学科教师队伍中。

四是培训研究成员。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由学科专家团队、课题负责人和课题主持人参加的集中培训学习,专家团队深入各子课题学校全面督促指导,推荐研究学习资料。通过专家的专题现场指导,以及研究成员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帮助各课题组及时解决研究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帮助一线教师突破一个个研究难点,使他们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紧抓研究进程。在总课题的指导下,研究与推进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总结。学科研讨成常态,全面督促有反馈,阶段评估有落实,中期研讨重认识,成果展示促提升,课题研究与区域推进进展顺利,形成了学校重视、全员参与、有效激励的新格局。

四、全面关注课题研究的实效,为创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累积经验

如果把课改比作一座高山,那么,参与研究的教师们正是在从山的各个侧面向上攀登。通过研究与实践,留下了坚实的脚印,也收获了一路美景和丰硕的果实。

(1)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区域推进课题研究,全区各学校科研意识大大加强,掀起了两型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策略研究的工作热潮。通过全体研究成员的学习与研讨、实践与反思,专家的点拨与指导,更多一线教师正确掌握了教科研方法,进一步激发了教研热情,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也由此培养和培训了一批新生研究力量。事实上,我们更看重这样一个过程,研究意识、学术氛围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到培植,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实效。

(2)构建了成熟稳定的教学模式。全区小学有5个学科,中学有4个学科参与研究,带动了一大批教师投身教育科研,形成了30多个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改进,这些模式得到了初步检验,较为成熟、稳定,有较高的“科研含金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这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成功范例。

(3)打造了轻负高效的两型课堂。这些模式的成功推出,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成果,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老师们初步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成就了教师的职业幸福。

(4)培育了和谐发展的研训生态。参与研究的教师怀揣同样的理想,奔向相同的目的地。全区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在两型课堂研究与区域推进工作中,随着教研频率的加大,教研氛围的浓厚,联系与沟通更加密切,校际合作大大加强,形成了城乡联动、生态圈学校(我区已将全区各学校按“大校+小学+农村校”组成了多个教育生态圈)互动的浓厚研训氛围,有力地推进了雨湖区基础教育全面、和谐、均衡发展。

依托区域整体推进的课题研究方式,没有离开教育教学情境,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行为,更是“在学校中”的行为,而且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有教育科研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协调和引领,教师们在行动中不孤单、不盲然,而且能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困惑,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了“走上做教育研究这条道路是幸福的”。这种不受时空限制、潜移默化的教师专业提升过程,有效地解决了培训出现的“听起来激动、想起来冲动,回到学校一动不动”现象,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教师专业提升过程的工学矛盾,不愧为最受学校和学科教师欢迎的经济实惠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爬山
学会生存
家乡的正月十五
难忘的第一次
《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
雷雨前后
植树
读匆匆有感
放眼改革
难忘的小学生活
我的书法生涯
都是“近视”惹的祸!
雪痕
冬爷爷淘气的孙子
我的自画像
关于高职院校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浅析
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高校招生多元化改革刍议
高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加强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浅谈实用美术教学中素描基础课的意义
高职学生压力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高校班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制度的创新及改进
关于大学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基于ERP课程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分级教学研究
基于“五特”策略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对话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质及实施策略
关于数字电子技术项目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激活自我实现需要,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美猴王》课文
《长城赞》教学设计
《长城赞》教学札记
《美猴王》教学札记
《长城赞》教学札记
《美猴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札记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美猴王》教学设计
《索桥的故事》课文
《索桥的故事》教材理解
《长城赞》课文
《索桥的故事》练习设计
《索桥的故事》相关知识
《长城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