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书法教学临帖之我见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却似乎遗忘了这些传统文化。如何使我们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不断传承并发扬广大,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要传承书法,就必须学会站在古人们的肩上,这就要先学会临帖。临帖是进入书法艺术殿堂最基本的保证,也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量的剧增,人们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即使专业学习书法的人也不可能像古人那样下功夫。所以,如何省时、高效地临帖,是我们书法学习中亟需思考的问题。下面就临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立足现实,定位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本。
书法艺术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在各个时期都产生了很多书法家和优秀作品,如何选择范本便是我们学习书法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首先,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自己审美需求的法帖,这样比较容易入帖。其次,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范本。另外,选帖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的规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范本,以后再逐渐选其他字体和风格的字帖。比如:在给学生推荐范本时,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以及之前所接受的有关书法的教学等,还要考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等。
二、磨刀不误砍柴工,读帖始于临帖前。
学习书法,我们必须向优秀的传统学习借鉴,读懂古人先贤的作品便是我们学习书法不可缺少的基础训练。
读帖不仅要精心揣摩分析字之点画、用笔、结构布局,还要从整体着眼,去观察、玩味帖中的神韵、气势,分析点画、用笔、结构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大小、长短、方圆、粗细、高低、宽窄、俯仰、向背、疏密、轻重等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读帖的任务,在于观察分析这些矛盾。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比较、分析等,从中找出规律性,进而加以掌握。只有看得仔细,才能临得相似。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读帖,对其中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不轻易地放过,怎样藏锋下笔,怎样换锋行笔,怎样回锋收笔,怎样翻转,怎样顺势连接,何处应提,何处应按,何处疾,何处涩,它需要反复多次地揣摩范本的点画、结字、章法、意韵,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实践证明,我的做法达到了学生更好地临帖和脱帖的目的。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临帖不仅要有耐力,更讲究方法。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主要途径,临摹过程如何是学习书法成功与否的关键。
1.篆隶搭配临摹。隶是在篆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过来的,书体的基本笔法在篆隶上已经形成。篆书以圆笔为主,隶书以方笔为主,先临篆,后临隶,然后把篆书和隶书结合起来临,这样就可以发挥书体融通的特点,相互借鉴影响。尤其是隶书结合篆书浑穆之气可添高古气息。
2.楷书与行书同时进行。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的结构、点画近于楷书,而使转、风神又吸收了草书的长处。行书与楷书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在临习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但还是要有所侧重,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如我们看到赵孟的字不能单纯地看作是楷书,但也不能认为是行书一样,如果将这两种书体结合起来临习就能做到二者兼顾,既不失楷书的严谨,又增添了行书的灵动,二者的默契临习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碑帖互补交融。随着印刷水平的不断提高,印刷精美的墨迹不论笔画的粗细、间架结构的清晰度,还是转折换锋、搭接引带,精细微妙之处无不真切地呈现在眼前,使书法学习者从中受益巨大。碑帖结合如今已是众多书人学书路径,其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必须先帖后碑,学书从墨迹入手更好,在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透过刀锋看笔锋”,再涉猎碑体一路;二是在碑帖取法上,碑帖都不宜太怪,应该水到渠成,不能刻意而为。
4分类对比临摹。主要适用于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书体间,通过对比掌握碑帖相互间某种相似而不同的特征,使临摹事半功倍。根据汉碑的书体特征和风格倾向,汉碑可概括分为以下三类:
(1)典雅凝整、法度森严类,代表性汉碑有《礼器》、《史晨》、《乙瑛》、《华山庙碑》等。从风格形态来说,乙瑛碑具有宗庙之美,其风格既不像《石门颂》那样豪肆,也不像《曹全碑》那样秀润,而是介于二者之间;其用笔不像《张迁碑》那样多方笔,也不像《曹全碑》那样多圆笔,而是多切锋方笔入纸,顿笔圆转出锋,刚柔相济。
(2)挺峻流丽、清劲秀逸类,这类碑刻有《孔宙碑》、《尹宙碑》、《曹全碑》。这一类碑刻纵逸飞动、笔势开张,左右分驰,极尽其势。《曹全碑》与《礼器碑》相比,其结构显得更调匀,这是由于《曹全碑》的扁平及其结构中上下左右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的缘故,因此,《曹全碑》比《礼器碑》、《张迁碑》等显得更加素静雅致。
(3)质朴高华、雄浑沉厚类的碑刻。这类汉碑有《张迁碑》、《鲜于璜碑》、《石门颂》、《西狭颂》、《衡方碑》等。这一类碑刻在图式上尚保持着早期汉隶朴拙博大的气象和自然意味,是最能体现汉碑雄强一路的作品,它们没有同期大多汉碑所表现出的精丽典雅、八分披拂的装饰意味,笔法方拙简真,尤见刀意。
四、临帖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需要终身坚持,从一点一滴学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
只有每天坚持临帖,持之以恒,时间久了,才能学有所成。临帖是为了掌握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能力,如果临帖中注意运用,便能促进临帖。通过运用能使我们了解书写的不足和问题,促使我们临帖时对范字进行再认识,增加学习书法的动力和目的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雨
- 游韩文公祠
- 农贸市场
- 观“人类与太空”展
- 我家的小菜园
- 游宋城
- 秋色
- 美丽的北京植物园
- 大连之旅
- 立秋
- 秋天即景
- 夏天的烦恼
- 春风
- 夏日荷花
- 游玩西湖公园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价值观建设的路径经验研究
- 中美日动漫创意及其文化背景比较性研究
- 应发挥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 戴维特自然化的认识论思想研究
-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探析
- 浅析1871―1914年德国的科学发展
- 城邦制度下希腊妇女地位探析
- 雅尔塔体系与冷战的关系
- 晋西游击队产生及特点分析
- 体制左右航向:从轮船招商局看晚清政商关系
- 蒲安臣使团和岩仓使团出访欧美结果和影响之比较
- 浅析古代埃及婚姻关系中的财物往来
- 浅析汉冶萍公司发展过程中洋务官员的积极性
- 清前期满城修建研究
- 施坚雅模式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 《江南》课文
- 《江南》相关知识
- 《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
- 《雨后的森林》教学札记
- 《雨后的森林》教学札记
- 《江南》相关知识
- 《江南》相关知识
- 《江南》片断赏析
- 《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江南》片断赏析
- 《雨后的森林》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江南》教学设计
- 《雨后的森林》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