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巧用教学设计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巧用教学设计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2

巧用教学设计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

摘要: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学习科学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本文通过对科学教学设计现状的调查分析,就如何在设计中如何体现学生主体,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让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所喜爱,并让其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等方面浅说一二。

关键词:教学设计 科学兴趣 策略 有效性

1 问题的提出

最近听了好几堂相同主题、不同构思和设计的课,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学情分析,分别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课,很多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尝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参与实践中探究新知,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引起我的一些思考。第一,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还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过多地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活动设计也是应活动而活动,没有体现它的价值,更缺少考虑学生的需要。第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有没有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有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一些不同要求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属于自己的跑道上收获“汗水”呢?第三,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就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个人的心理品质发展成熟度不同,注意力的集中的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所有的学生想学、要学,特别是希望能够学得有趣、学得快乐,所以在设计中如何把握这些关键显得重要。第四,是否能够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变得灵活,变得时尚,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收”“放”自如,不再那么单板呢?

于是,我便萌发了“如何巧用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下面联系我的调研和几堂教学实例设计,就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在宽松、平等、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表达,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展示思维活动,富有师生共同传播知识的人性化殿堂,浅谈点滴,以飨同行。

2 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

现代教学设计过程既是系统化的过程,又是充满创造性的过程对于我们科学教师而言,真正理解并掌握现在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技术相当重要。 以下为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教学设计的区别(表1)。

课堂教学设计决不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落实新课程的理念必须从教学设计入手,要使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就应该想方设法提高设计的有效性。

3 初中学生对科学教学现状的评价以及对科学课的心理期盼

我们的学生刚好处于生理和心理都高速发展时期,对事件的主观评价性充分体现,不再任由教师“摆布”,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喜好、兴趣非常注重,刚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阶段,但感性认识还占主体地位。所以他们具有极强的主体意识,不会有兴趣接受别人“灌输”给他的知识。以下是我对不同年级、不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表,并且在我校不同年段,不同班级进行了相关调查。(表2)

科学课学后调查表

我通过对我校科学教师的课堂观察和成绩调研,通过学生座谈会和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学生学情及学生调查表所揭示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存在以下情况:

(1)喜欢科学课的学生比例七年级最高(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八年级比例一下子下降,平均不足45%,九年级比例比八年级稍低;并且喜欢科学课的比例明显存在班级差异和男女差异。喜欢科学课的学生比例较高的班级,往往与教师有关。

(2)多数学生不喜欢科学课的理由都是教师上课没有新意,不吸引人,感觉缺少味道,而这些学生的科学成绩往往不好。

(3)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科学课应该上得有趣点,生动点,学生应该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有多动手、多做实验的机会。

4 提高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4.1教学设计要充分顾及到所有学生

初中科学是在小学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宽的阶段,是寻求与高中阶段教学接轨的重要时期,而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知识往往是初中阶段的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所在,也是最容易使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内容。每个班级往往已经有这样的学生存在,他们又往往被集中在学校的后排,常被称为“后排男生”。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没有一个男生打一开始就真正讨厌科学,他们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成为常常被忽视和冷落的人。所以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努力地去抓住这些学生的心,通过一些由浅至深的问题设计、情景设计作为开启他们学科学的大门,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到自己也是科学的主宰者。

例如,我们在科学活动与探究过程中的提问设计应尽量不去问这些同学“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能说明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等这些需要总结和归纳的问题,而先问他们一些“你看到什么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自己的方法”等多多少少能回答一点的问题,教师再给予充分肯定,这样的话紧接着其他同学回答较难较主观问题的时候,他们也能够被你抓住思绪,从而能够围绕你的设计,完成探究任务。

4.2课堂教学设计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冲动才能更有效

4.2.1巧用情景设计,是抓住学生心理的第一步

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分析、推测,给出了很多各不相同的答案,于是我在课件中打出两个字――“悬案”!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也把思考的主体地位交给了学生,并且引发了学生对探究、揭发“悬案”真相的冲动,从而一开始就被课堂所吸引,接着在我的引导下,分析总结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然后我又引出画面――谁来“破案”?让学生马上感觉到知识的应用价值,在转身成为“小小侦探”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科学的信心。

4.2.2有趣的情景设计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比如在上《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一课时,一般的设计无非是出示一些不同地形的美丽图片,造成学生的视觉冲击,很难勾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心理,而当我把这节课设计成一个情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新开发的旅游胜地――拉萨,我们的路线是在杭州乘火车北上西安,然后转乘火车通过新开通的青藏铁路去拉萨。接着出示地形线路图。本课就始终以乘车线路为主线,通过穿平原→过丘陵→淌河流→爬山地→跨盆地→上高原,最后赏雪山,把知识点包含在其中,使学生学在乐中。

4.2.3科学课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关注学生情趣爱好的趋势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邦格认为,科学文化是当今最先进的文化现象。第一,科学是可以实证的,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检验的。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我们可以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第三,科学的结论是有局限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发展的。所以我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来源与生活的科学知识解决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过程当中出现的新的问题的需要,培养的是一种解决新问题,探究未知问题的能力,最终也就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他必须与生活接轨、与时代接轨,同时也符合学生学以致用的迫切心理。能掌握这一点就更易使我们的学生用心学科学。

例如,在上《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课时,学了知识后,我要求通过讨论、思考来解决以下实际问题:①大风吹过走廊时,开着的门会关上,为什么?②为什么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地区?③思考:几十吨重的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奥秘――飞机的机翼!④有的跑车在车的尾部设计安装了一种“气流偏导器”,它的上表面平直,底部呈弧形凸起。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会非常有兴趣用刚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再如,在上复习课《力》时,我设计了用“飞人博尔特”100M夺冠视频引出,并用五福娃等奥运元素贯穿整堂课,在复习了“力的作用效果”这一知识点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NBA中精彩的空中接球灌篮、欧洲杯传接球攻守配合等视频,要求学生解释,学生一下子被这些令他激动过千百次的场景所吸引,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唯恐轮不到回答。所以懂得学生喜欢什么、学生当下流行什么,对于我们教学设计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目的很重要。

4.3恰当有效的评价设计可以“笼络”所有学生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能力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甚至更低。我们经常发现,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一段时间后出现好坏相关甚大的分化现象,甚至学习能力差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大超过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究其原因,激励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公正、合理的评价是学生无形的学习动力,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人文语言评价和激励他们。教师普遍能够运用的一些正面评价,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但是对学生的一些负面评价一定要注意,如“你没有认真观察,以后观察要认真”、“这次错了,以后要努力,明白没”等,别看你是在教育他,但其实你在评价中否定了他努力的一切,也许他只错在某一步。另外,我们的评价要把握时机,例如,在《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课中,一个中等偏下的男生在回答“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这一问题时,回答有误,于是我和其他同学开始逐步分析,还没有分析到点,他就主动承认刚才回答有误,并正确解释了原因。看时机成熟,我即刻给了他这样的评价:你非常不错,能够在第一次回答有误后,再次积极主动再思考,并且最终给了我们大家一个正确的解释,科学探究需要你这样的精神。我们大家谢谢你,同时祝贺你取得成功!(鼓掌)后来,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信心、一种感动。

4.4课后活动设计是引发学生科学情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科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上课的45分钟,要跟生活接轨、要应用于生活就得深入生活。布置的课后活动是科学教师把科学充入学生生活的良好机会。如今的学生喜欢实实在在的东西,喜欢在活动中探究新知,更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过程,所以我们的课后活动设计,要充分估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其只有付出劳动、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要让其享受过程中的乐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素养的目的。

例如,在上《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一课后,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制作飞机机翼模型。为了降低难度,把一些基本的数据告诉他们。

(2)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解释:①贝克汉姆的定位球(即香蕉球)的奥秘;②乒乓球的上旋。

当然在布置这些活动后,一定要求教师参与活动后的反馈,这是本环节的成功关键。

教学设计是开展有效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教学设计更是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参与科学探究的原始动力,教师要充分认识本环节的重要意义,努力创设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一个和谐的科学教学环境,也为学生构建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张扬个性的学习科学的平台。

[2]雷洪.新课程下的创新教学设计[J].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3]汪永泰.新课程初中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J].2005.12.

[4]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J].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0.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乌龟“食肉王”
盛夏
我的新轮滑鞋
海底历险记
小蝌蚪哪儿去了
停电了
妈妈的热水袋
夜行军
难忘的钢琴考级
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
快乐的我
暑假怎么过
"冷"这个家伙
春游
广东省河源文化广场游乐场!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问题的思考
英文原版影视片辅助高专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利与弊
例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三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近十年国内外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情况及研究述评
基于培养职场交际能力的高职英语课程的改革探析
国内二语写作书面纠正性反馈研究述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联结主义理论的外语教学研究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美国医疗剧在医学生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实证研究
新时期如何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构建大学英语听说课多元化教学模式
艳丽之形与平凡之情
《风娃娃》20分钟教学片段精选
1、秋天的图画
新型玻璃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反思
新型玻璃教学片段赏析三教学反思
小柳树和小枣树
我叫足球
坐井观天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四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二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认识汉字》教学案例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材简析教学反思
两只小狮子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五教学反思
12*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反思
12*假如没有灰尘教案三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