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内容浅谈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内容浅谈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内容浅谈

【摘 要】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方法。能敏锐地反映出画面鲜明的整体色彩关系和局部的色彩变化。

【关键词】高中美术;色彩教学内容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认识对象的方法。能敏锐地反映出画面鲜明的整体色彩关系和局部的色彩变化。

这里的整体色彩关系和局部色彩关系,就是画面诸要素之间相互的依存关系。例如:色调关系,色块与色块的关系,形与色的关系,空间关系等。而这些也就是色彩教学的基本内容。

一、首先应该有色调意识

初学色彩的学生在写生中容易忽略色调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色调呢?色调是指画面的总体色彩倾向。可以说没有色调就没有画面的整体感,既画面和谐。色调从色彩的性质分,有冷色调和暖色调;从色相上分,有红色调、黄色调、蓝绿色调等等;从明度上分,有亮色调、暗色调、灰色调等等。那么面对具体物象时,如何把握大色调呢?首先应看何种颜色占主导地位。比如,有这样一组静物,一块淡黄色的衬布作背景,前面的实物为无釉的土黄色陶罐一只,红色的苹果和橙色的桔子一盘。那么很显然这是一组黄橙色调的静物。而如果将背景衬布换成蓝色,前面的实物换成一只灰蓝色的花瓶,一盘绿色的苹果和一玻璃杯牛奶,那么就是一组蓝绿色调的静物了。

一般来讲,在室内写生,色调以物象的固有色为主。但不同的光源和环境对物象固有色有着强烈的影响,同时使色调有了不同的变化。如暖光源照射下的物体偏暖,色调也偏暖。相反,冷光源照射下的物体偏冷,色调也随之偏冷等等。而室外的风景写生则受到阳光、季节、气候等的影响很大。例如山区清晨的冷红色、晚霞的桔红色、中午的灰白色,还有春季的嫩绿,秋季的金黄,冬季的灰色和白色等等。因此,我们在把握大色调时,不能盲目地照抄对象的固有色,而应整体地观察物象和周围环境以及光照条件等等。有意识地组织画面的色调,要学会用客观对象的整体感觉和写生画面的整体感觉相比较,这样才能找到整体效果从而把握好整体色调。

二、处理好色块与色块之间的关系

色彩的整体性还体现在色块之间的色彩关系的和谐上。正确的观察比较方法是准确把握色彩关系的保障。

世界上任何物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存在的。色彩也是如此。任何一个视觉正常的人,面对一件单色物体都能认定其色彩面貌。比如看葡萄会说是紫色或是绿色,看到橙子会说是桔色的等等。如果物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里时,其色彩必然与周围相邻的物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即色彩关系。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个红颜色的苹果,放在一块蓝色衬布上和放在一块黄色衬布上,其色彩的冷暖倾向是不同的。因为苹果受到衬布的反光影响,所以前者偏冷而后者偏暖。如果不去和周围的环境及条件作比较,孤立、被动的抄写对象,就不能准确地表现物象丰富的色彩关系。这就是整体观察和比较的结果。因为色彩关系是整体比较后才存在的。没有整体的比较就无法找到某一局部颜色的准确性。在一年级的新生中,由于观察方法掌握不当,有不少同学在色彩写生时没有全局观念,看到哪画到哪,只求物体自身的完整性,从而忽略了画面中所有的内容是否统一在一种条件下。比如一张八课时的色彩写生作业,时间己过半,仍有个别学生留有较大面积的空白没有铺颜色。这种不注意整体的局部色彩往往是孤立和不准确的。只有将画面铺满颜色,我们才能发现某块颜色是否准确,是否破坏整体关系而需要调整。色彩关系是有其变化规律的。概括地讲就是光源色、物体的固有色和条件(环境)色的对立统一。这就要求学生在作画时,要认真分析物体周围有哪些条件对其有影响,同时对色彩进行观察和比较。这样就容易抓住色彩倾向从而更准确地表现丰富的色阶变化。例如:一块红色衬布衬托下的物体,他们要受到衬布的反光影响而使物体色彩中带有红的成分。反之,物体对衬布同样也有影响,他们之间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联系的色彩关系。

另外,在作画时,不仅要能看出反差大的色彩倾向,还要学会鉴别较为近似色块的细微差别。在观察色彩时,将几种色相、明度上接近的物体一起来作比较,亮的和亮的比,暗的和暗的比,红色和红色比,绿色和绿色比。这样一比较,即使很近似的颜色也能从其明度,冷暖和纯度等方面看出微小差别,进而表现出丰富的色阶层次。

三、应该重视形与色的结合

形与色实际上就是素描和色彩的关系。在不同的绘画作品中素描和色彩的因素是有所侧重的。例如古典派的绘画比较侧重素描的严谨,而印象派绘画则更侧重于色彩的表现。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训练,素描和色彩同样重要而且是紧密相联的。不能因为要准确地描绘形而放弃了色彩,但也不能因强调画面色彩而完全放弃画面中物体的形,这也背离了我们基础课教学素描和色彩相结合的原则。

绘画艺术中的形,从立体观念来理解是指整个物象的形体,即画面可视部分的轮廓、形体起伏及暗示出的物象背面。素描用明暗来表现形体和空间,而色彩要通过色相、明度、纯度来塑造形体。色彩是依附于形的。因此,对形体的塑造应同时兼顾素描关系和色彩关系并从形体结构及明暗关系出发处理好明暗调子和色彩的冷暖关系。

我们知道,物体受光后出现“三面五调”的明暗变化规律。这是塑造形体的原则。在明暗调子变化的同时还出现了色彩变化规律,包括冷暖和纯度的变化规律。物体受光后呈现出的冷暖明暗变化,取决于光照条件。暖光源照射物体时,受光部暖,背光部偏冷。而冷光源照射物体时则受光部偏冷,背光部偏暖。当光源接近白光时,受光物体主要呈现明暗对比,而冷暖对比却很微弱。在正常情况下,半受光面接近固有色,反光部是暗部色彩的反倾向,如果暗部色彩偏冷,反光部略偏暖。高光如果在受光部暖色的包围中,它将是略偏冷的强亮色。纯度的变化规律,掌握起来要稍难些。

四、空间层次的把握

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具有三维视觉效果的画面。自然,画面的空间层次处理就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在风景写生中,由于近景、中景和远景的层次很分明,因而空间层次也较容易把握。但在静物写生中,对象的景深不够。空间层次较难表现。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只盯住一件物品,不去和周围作比较,那么空间层次就会被忽略。一般近处物体的形体感强,明暗反差大,而远处物色的形体感弱,明暗反差小,近实远虚,最远的景物趋于平面,再加上色彩的冷暖和纯度对比,空间层次在把握起来就会容易得多。

在整个色彩写生过程中,我们是以感受整体,加深第一印象开始的。通过局部间的观察和比较,努力把握色调,处理色彩关系、形与色的关系和空间关系。但难免会有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再回到第一印象来,对画面进行调整,纠正不准的色块,减弱画得过头的地方,加强画得不够的地方,强化色彩倾向,增加色调感,对于影响整体处理效果的东西要大胆割舍,使画面中的各种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增强画面的整体感,使作品更加完美。

综上所述,在色彩学习中,学生只有明确了解色彩基本内容,才能知道怎样观察色彩,理解、掌握色彩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画面,使画面既丰富又整体,进而提高色彩表现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给妈妈的一封信
一次成功的计谋
游戏给我的启示
学校
呵,初春
又见艳阳天
我的小侄子
喜悦上学日
我爱日照
年华这样匆匆
今年八月十五的“残月”
希望
我的老师
湿湿的雪
满天的星
基于结构水下冲击响应识别结构模态参数
关于借助互联网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
浅谈数控技术对于机械制造的现实意义
分布式电驱动汽车AFS与电液复合制动集成控制
GIS技术在煤矿瓦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运用
科学开展城建规划设计的简要思考
新型多输入升压变换器的交错控制研究
多平台产品快速设计方法及应用技术研究
微电流条件下的开关电流镜失配补偿及其在CAB中的应用
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宽带盲频谱感知方法
电动车辆组合式离合器换挡过程优化控制
中文短文本语法语义相似度算法
LNG发动机低速工况下瞬态燃烧过程试验研究
一种基于IFDR改进的测试激励数据压缩方法
3岁儿童C4―C5颈椎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
抒真情:作文成高格_语文论文
“而”字词语辨析_语文论文
秋心如海复如潮_语文论文
“思乡诗”例说_语文论文
把准对象 体情察意_语文论文
“成分赘余”语病例谈_语文论文
“偶合”例说_语文论文
咏桃诗例说_语文论文
剥体诗例说_语文论文
说“弄”_语文论文
《祝福》中的“雪”_语文论文
文章结尾“五法”_语文论文
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例说_语文论文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_语文论文
“敬辞”一族例说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