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7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精品源自中考备战
1 文化转向背景下农业科技日语译介活动叙说 受欧美翻译思想风潮的影响,日本语言学界也将目光转向了文化研究领域。氏家洋子在其着作《言语文化学の视点――「言わない」社会と言叶の力》(19
9
6)指出语言与说话者、听话者,以及以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社会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南雅彦在其着作《言语と文化》(200
9)中提出了文化的导入问题,指出统合文化研究在语言研究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翻译学界,大桥良介在《文化翻译的可能性》(19
9
3)中提出“异领域间”、“异次元间”概念,河源清志主张界定翻译射程,探讨翻译领域和境界划分问题,认为将翻译看作社会事项,进行文化现象分析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问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浓厚兴趣,孙艺文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200
3),许钧提出对翻译的社会文化属性加以系统研究(200
3),王洪涛在《翻译学的学科建构和文化转向》(200
7)中提出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及最终归宿问题。这股思潮在英语学界不断推进,不过在日语学界却略显滞后。②目前此类研究并不多见,而结合农业科技翻译方面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仅有林全庄、林松、付伟伶的《科技日语翻译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中国科技翻译》19
9
1)等十余篇论文,且研究内容基本定格在语言现象、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上。
对于农业科技日语译介 2 文化转向背景下农业科技日语教学法简评
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程度及规模的扩展与加深,科技日语翻译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在农业院校开设的日语专业翻译课程,也注意将农业科技翻译列为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模式一般表现为:
(1)语体介绍法。翻译文章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读者对象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语体。科技文章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是阐述、探讨、解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的。其语体特点在于揭示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阐明应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2)特殊词汇、语法构成讲授法。科技文章有它本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即表现在词汇、语法结构及修辞等语义、语用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
(3)基本科技素养培养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能在把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好翻译工作。不过,工作的重心仍围绕着传统的培养模式展开,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日语能力,具体包括:
(1)语言能力,掌握所学语言的规则,如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2)语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规则构建语篇的能力。
(3)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外语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针对适当的人得体地交际。
(4)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运用外语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来了
- 夏天
- 看游泳比赛
- 美丽的公园
- 我家的老龟
- 《大象的裤子》续编
- 日月潭
- 第一次玩火
- 我喜欢的一种游戏
- 小狗“花花”
- 赖床的坏习惯
- 生活离不开想象力
- 我爱故乡
- 我心目中的英雄
- 奶奶家屋后的大山
- 商品广告的概念
- 书报征订广告的写作
- 招商广告的实例三
- 商品广告的实例
- 展销、订货会广告的写作
- 发、发、发找华达技术转让(转让广告)
- 转让广告的概念
- 产权转让广告
- 商品广告的实例二
- 招生广告的写法
- 图书交易广告的实例
- 书报征订广告的实例
- 展销、订货会广告的概念
- 书报征订广告的概念
- 转让广告的写作
- 作家性别与戏曲创作(1)
- 我国高铁工程投资控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皇家戏剧的舞台艺术(1)
- 浅谈高铁工程项目管理的五项因素控制
-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创新意识和方法(1)
- 交通工程试验检测现状与解决对策
- 残酷戏剧让剧院成为教堂 ——李春喜对话查明哲(1)
- 对于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探析(1)
-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分析(1)
- 木兰故事·中国形象·他者言说(1)
- 亟待抢救保护的羌族戏剧文化遗产(1)
- 一次失败的跨学科研究——也评苏力的《窦娥的悲剧》(1)
- 张伯苓的“教育戏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1)
- 听不清的切分音(1)
- “大柴”、“金钟”我之观
-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案3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设计
- 《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3
- 《欢庆》教学设计2
- 《阿德的梦》教学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1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2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 《称赞》二
-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 《小柳树和小枣树》教案2
-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我选我》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