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的教学渗透
有章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结尾两句蕴涵了作者极为复杂的情感,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周瑜不朽功业的仰慕,对自己壮志难酬的哀痛;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作者超越无奈现实的彻悟,走出心灵困境的旷达。(《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如此总结,应是比较全面地把握了苏轼的情感,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如果不从深层次挖掘词作中的本我,不从苏轼同时期、同题材的其他作品的比较阅读中品味句中深意,或许学生更多只能感受到句中的“消沉与哀痛”,难以真正理解“彻悟与旷达”,从而产生对词作情感把握上的偏差。为此,如何教透这个关键点很重要。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渗透。
一、以“外雄壮”来写“内悲凉”,哀而不伤。
词作开头,作者以广袤瑰丽的语言给读者描绘了一幅阔大壮美的图景:雄伟壮丽、波澜壮阔的“赤壁”故垒,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急流危崖,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儒将周郎。雄奇之语将英雄主义情怀释放至极限,为下文的怀古抒情蓄势铺垫,可谓外境“雄壮”。
然而雄壮的外境并非一绘到底,“人间如梦”四字一点,不仅道出了“雄壮”背后的悲凉,更道出了人世的艰辛与无常。
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若仅有绚丽的外壳,怀古显然不够张力,正是雄壮乐曲中的一声悲叹使得词境的审美观照显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就本词而言,雄壮是主体,但仅是情感的表层;悲凉是点缀,却是精神的内核。苏轼之悲源自怀古的失意,正是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追慕,才使读者真切感受到苏轼人世艰辛中的感伤与崇高,生命才更见张力。以悲笔作结,不仅丰富了词作豪放壮阔的审美意境,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哲学内涵,显得含蓄隽永,哀而不伤。
二、以“江月恒常”来凭吊人生,超然释怀。
“酹江月”的解读是把握本词情感的又一关键点。酹:古人祭奠时把酒洒在地上祭神,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75页注解③)据此可知,“酹”是一种凭吊、寄怀的行为。凭吊之举,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似乎又是与过去的了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在苏轼的生命哲学中,“水月情怀”是无法回避的一个审美观照。无论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还是《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水月的意象在文中随处可见。不得不关注的是,《念奴娇・赤壁怀古》与《前赤壁赋》均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七月,二者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同一背景之作,创作情感十分接近。教学中将它们结合起来比较阅读,对准确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十分必要。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道: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段文字充分阐释了苏轼的“水月情怀”。月圆月缺,江河日新。水月的恒常,使人了悟时空的久远与个体的渺小;水月的邈远,使人意兴遄飞,超越尘俗;水月的流转,使人正视现实,淡化忧伤;水月的清柔,抚慰忧愁,消歇块垒。如此,人世忧劳,生老病死,不足为忧,生命理当从历史和现实的流转中回归,不必纠结于过往沉浮。所以苏轼尽管一生宦海沉浮,依然会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释然旷达之语。
于是,我们便不难理解作者“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喟叹。这般情怀非但不是作者消沉之语,恰是对人生的清醒审视与主动适应。
三、儒、道、释兼济而情与理并生,远离虚无。
苏轼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记》)。这种以儒学为根而浸润释、道的“外儒内道”的思想正是苏轼的生命价值观。
就全词而言,苏轼虽深感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当下,而是将儒家的济世精神与佛道化解人生苦难的超然相互调适,寻求自我解脱,积极面对人生。以“外雄壮”来写“内悲凉”,以“江月恒常”来凭吊人生,充分体现了苏轼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生命毫无虚无之感。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笔势飞腾、辞采壮丽,豪放之风毕现笔端。
综上所论,我们方能深解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所言的“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是何等的苍劲雄浑,意境高远。《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失为苏轼豪放词作的绝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艾伦英语,我的亲密伙伴
- 银杏叶
- 救小鸟
- 堆雪人
- 过年
- “周游世界”
- 春天来了
- 小山羊的歌声
- 看可爱的海豚表演
- 我的发现
- 冬天的雪
- 我的好朋友宁宁
- 过春节
- 有趣的长颈鹿
- “迪士尼”,我来了
-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决方式探析
- 微课在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作用
- 小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语文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地理教学中尝试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的运用
- 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 追求简约而高效的科学课堂
-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 探讨分类教学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情感
- 谈物理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途径
- 让语文课堂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 可操作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研究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毛主席在花山相关知识教学反思
- 16、“闪光的金子”
- 变成什么好
-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七教学反思
- 28*毛主席在花山练习一教学反思
-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一教学反思
-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三教学反思
-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二教学反思
- 28*毛主席在花山教案四教学反思
-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五教学反思
- 日月潭
- 小学二年级活动课教案
- 丑小鸭
- 习作例文 有趣的猜谜活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