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4
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
【内容摘要】我们在生物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用“探究性学习”来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在问题解决中能够对生物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并且与相关知识形成连接,顺利构建知识框架。本文将从探究性的问题解决教学关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和实施活动计划、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问题解决
教育家杜威最早提出在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直接教学和背诵记忆的教育方式,杜威强调在科学性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有思考的态度和探究的方法。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对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提出了挑战。“探究性学习”的问题解决,以其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和兴趣进行探究的自发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新课改倡导在课程的实施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提供新的人际交往环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在初中的第一节生物课上,很多学生对于探究活动还只有小学科学课的启蒙概念。我们需要先让学生明白探究性学习是什么。通过模拟科学产生和发现的过程(可简化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结果分析――作出结论――总结交流),刺激学生参与到科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一名小小科学家。
一、探究性的问题解决教学开始于提出问题
问题的设置和提出,是学生进行探究性问题解决的开端。只有提出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挑选具有科学和探究意义,并且适合学生进行自发学习和探究的题目,使其能够成功从探究性的问题解决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我们还可以在问题提出前为学生做好铺垫,用实际的案例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圈”时,我们设置了以下的一个小故事和几个问题:在德国某生态保护区里,有一个很特殊的参观区,导游和大家说,这里关着世界上最危险的濒危动物。其实屋子里只有一面镜子,照出来了人类本身。此时,学生们自发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说人类是最危险的动物?为何说人类是濒危动物?等等。通过这样一个情景的铺垫和问题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探索相关知识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设置问题时,也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层次,设置有层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也可以采用分为学习小组的方式,利于讨论的开展。
二、探究性的问题解决重点是分析问题
在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由老师给出问题之后,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重点。在学生拿到问题之后,会有一个一个的猜想。这些猜想是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向导。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例如,在学习“植物的体内运输”时,学生会根据题目猜测植物是如何运输的。有的学生猜想像人体一样有血管进行物质运输,有的学生争论植物废物是如何排出,有的学生讲述自己知道植物会排放氧气,等等。此时教师的工作就应该是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讨论和探究。让课堂变成“多言堂”,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自发思考和探索,为学生们创造一个民主讨论、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要注意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一些进行问题分析的方法,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途径。
三、探究性的问题解决需要制定和实施活动计划
学习过程是探究性的问题解决中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尤其是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所获得的经理和感受。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优秀的老师是教给学生如何去要找出真相”。在学生做出了猜想之后,老师应引导他们运用他们现有的知识,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可以列出具体研究的计划、实验材料、步骤、注意事项等。教师可以教授一些探究的具体方法,如查找资料法、实验法、对比实验法等,方法实施的具体条件等。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探究。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发思考,可以借鉴旧的探究经验和案例。例如研究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时,就可以参照之前做过的黄豆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
四、探究性的问题解决最后需要对活动进行总结
在做完相应的探究之后,小组同学可以就自己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和讨论。在总结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体的探究过程进行审视,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那些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得出一个对问题的总结性结论等。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多样的方法进行结论总结,书面的形式除了可以采用报告的形式,还可以做资料整理笔记、小报等,还可以采用其他更灵活的方式,如制作标本、话剧表演等。在学生做过总结之后,可以让班级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比如可以采用召开汇报交流会的形式,每组代表阐述主要探究形式,其他同学展示探究成果,表现手段不受限制,可以以数据、调查表格的形式,也可以用实物照片、音频等多样的手段。通过交流研讨会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养成得出结论、总结反思的好习惯,也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听到不同的声音,有助于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习惯。
【参考文献】
[2]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3] 栗丰金. 做一位让学生喜爱的高中生物教师[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年08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则救火新闻
- 可爱的小乌龟
- 特殊的星期天
- 朋友
- 我那判断力强的妈妈
- 清洁工
- 七色花
- 我爱香蕉
- 快乐的冬天
- 我家的小金鱼
- 大树蜘蛛和风筝蚊子
- 黑色星期五
- 红绿灯
- 我们的校树
- 回老家
- 浅谈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员素质论文
- 浅谈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现状论文
- 浅谈中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 试论电大图书馆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地位
-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论文
- 浅谈高校图书管理创新论文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的策略论文
- 浅谈中国图书消费群体现状论文
- 试论公共图书馆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源动力论文
- 浅谈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 浅谈县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论文
- 高校图书馆为成人教育服务的新尝试论文
- 浅谈现代图书馆馆藏的发展论文
- 高校图书馆期刊管理与服务论文
-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图书馆工作论文
- 卜算子咏梅
- 20、三顾茅庐(第一课时)
- 6荔枝
- 《在仙台》课堂教学实录
- 学会合作
-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 景阳冈
- 《布衣元帅》教案2
- 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
- 匆匆
- 古诗两首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卜算子·咏梅
- 威尼斯的小艇
- 《长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