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09-14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合作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本文首先介绍了合作学习的概念。然后,提出了合作学习中划分小组的五大原则。最后,提出了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六个步骤,具体是教师要学习课本内的教学内容;制定学习目标;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课堂评价;进行课后反馈。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划分小组;教学模式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当前,合作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何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何界定,对于该问题,当前的学术界对其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给出了各自对其的定义。经过对文献的梳理与总结,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分为三种,具体如下:
第一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方法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把合作学习看作是是一种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这些教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会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这种观点比较倾向于教师的“教”。
第二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学习的效果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往往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这种观点比较倾向于学生的“学”。
第三种是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并重的教学体系论。持这种观点的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教师所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笔者把合作学习的概念定义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小组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根据一定的合作要求和合作的目标要求,使得学生在相互间的合作中促进共同的学习和进步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和情感的能力水平。
二、合作学习中划分小组的原则
要进行合作学习,首先需要把班级中的学生划分成小组。而如何划分,能够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实践,得出以下具体原则,能够保证小组划分的有效进行。
原则一:小组人数以4-5人为宜。小组的人数不要过多,也不宜过少,把人数控制在4-5人最为适宜。教师要为每一个小组设立一个组长,组长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安排与协调,小组成员要服从组长,共同完成教师规定的任务目标。
原则二:性别比例要均衡。划分成的小组,小组成员不能都是女生,也不能都是男生,要注意性别比例。一般而言,男生的动手能力比女生要强,但是容易粗心大意;而女生则更加仔细,因此,要注意小组中男女之间的协调。
原则三:各小组的总体能力要平衡。各个小组中的成员,要有学习好的,要有学生中等的,也要有学习差的,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原则四:适量尊重某些学生的个人选择。在分组的时候,也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对于某些学生的个人选择,教师不可以强制学生服从,可以在满足前三条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
原则五:便于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小组的划分,要使得各组的水平差不多,便于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
三、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步骤
在建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强调的是,合作学习方式是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它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主体意识。同时,合作学习方式也注重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包括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知识系统,以实现教学的要求。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六个步骤。
首先,要学习课本内的教学内容。教师与学生都要对课本内的教学内容阅览一遍,阅览了课本的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的学习。
其次,教师再以学习资源制定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目标。例如,教师根据创设的教学情景提出问题或者教材中提出的交流、讨论的问题等等,教师以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目标为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
第三,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学生以更具体的、更加细化的学习要求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教师此时则要为小组内各成员确定好各自的分工,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的末尾,尽量促成组内成员达成共识,形成统一的认识、结论。
第四,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则再组织引导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各个小组要与其他小组形成互动,互相交流讨论,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听取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互相取长补短,尽量相互之间达成统一的认识、结论。
第五,当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小组间的交流讨论结束之后,进行课堂评价。如果小组内、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进行的较好,则此时学生便会建立起知识网,并转化为自身的知识。
第六,课后反馈。此时,教师要在各个小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引导其他小组听取其汇报的学习成果,在听的同时,批判性的吸收其学习成果中正确的部分。若是小组间有不同的结论,则要组织小组间提供相应的正确的依据支持,小组间互相补充,建立共同的知识结构。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表现较好、有正确结论的小组予以表扬与赞赏,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挖掘潜力更上一层楼。对于表现较差、结论中存在不足的小组,教师要恰当的指出他们结论中不足的部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鼓励他们改正,不断的自我提高。
【参考文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那朵郁金香
- 读《扛船赶路》有感
- 读《谈礼貌》有感
- 《触摸春天》读后感
- 生命的赞歌
- 滑草
- 读《雨衣》有感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 冬日无雪
- 到月球过中秋节
- 画猫防鼠
- 坐冰滑梯
- 给费俊龙、聂海胜两位叔叔的一封信
- 读《懂你》有感
- 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有感
- 紧扣情绪体验,拨动学生心弦
- 让艺术课堂活起来
- 重视数学学习过程 完善知识构建
- 学生计算正确率降低的原因及对策
- 建筑行业“营改增”政策分析及应对策略
- 养成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
- 精心设“导” 引人“入”胜
- 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效阅读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 由一道习作题引发的思考
- 细节,成就课堂的精彩
- 重新发明二维码
- 快乐学数学,情智共相长
- 巧用错误资源,构建有效课堂
- 让智慧点亮课堂 用异构实现同构目标
- 绿色蝈蝈
- 山市
- 月亮上的足迹
- 看云识天气
-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 风筝
- 句式仿写
- 诗两首
- 七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 七年级 上册 四单元 单元分析与提示
- аГяРд╬╣Я
- 化石吟
- 散步
- 世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