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注预设与生成

关注预设与生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10

关注预设与生成

摘 要: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模式,要鼓励学生互动中的大胆超越和即兴创造。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作动态生成的“课眼”,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教师要在预设中为生成创造条件,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整,追求动态生成,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预设;生成;和谐;生命活力

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把课堂作为自己实施教案的阵地,把自己当作分析、讲解知识内容的容器。教师独占课堂,主宰一切。不能与学生展开平等、民主的对话。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程序在老师心目中是最为重要的,完成这些程序是老师努力追求的。至于学生的学习程度,至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却成了次要的问题。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教育、教学和教师。通过新课程理念导引下对理想课堂的追寻,我们发现课堂原本就具有生成性特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刻板、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柔性设计,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活力!叶澜教授说:“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如何更好地做到因势利导,使“预设”与“生成”成为和谐的统一体,焕发生命活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只有充分的预设,才能激起生成的浪花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但不是不要预设。只不过我们的预设要做到“心中有学生”,要淡化狭隘的模式化备课,强调正确预设观指导下的有效备课,在教学方案设计中有“弹性区间”,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学过程要远比预定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所以,生成的课堂充分重视师生生命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它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品德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如何面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

(一)认真钻研教材,有的放矢

作为教师,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受,一节课的亮点,使人难忘,值得回味的往往是学生生成问题的那一瞬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对生成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现代的课堂,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生成问题不是坏事,而是好事。面对好事,我们当然要高兴,要欢迎。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哪怕是不着边际的想法),不要将教师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影响学生的自由发挥。应该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师生间讨论式的交谈,适时进行引导,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心理也得到满足。学生是应该出错的,出错的学生并没有错,课堂因出错而精彩!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它的生成性来自于教师对教育科学和艺术的把握。

(二)不断学习,提高教育智慧

面对生成的问题,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心态以外,还必须发挥教育机智,我的体会是可以分两步走,先加以判断选择,再考虑如何处理。在教学活动中,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加以选择,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转换成大家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来关注;对于个性的问题则可以个别处理。在一节课中,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对于那些有当堂发挥价值的生成问题要拿出时间,重点处理。对于那些当堂发挥价值不高的生成则可以少花时间,个别处理,淡化处理。

(三)用爱心对待,因势利导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师不回避也不能简单化,教师不要搞包办代替,要引导大家共同思考、解决。对于有些问题思考了、讨论了不一定要当堂解决,要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的意识。

1.学生自发生成主题时的“顺”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往往会三三两两地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自发生成许多不同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最能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需要。在这种由学生自发生成主题的情况下,教师应首先讲求一个“顺”字,即顺应学生的活动,为他们提供有关主题的资料及活动所需的材料、时间、场地等等,使学生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索,并形成主题。

2.师生共同产生主题时的“引”

孩子的活动常常受到无意注意和形象性思维等特点的制约,因此幼儿对事物的探索往往缺乏深度。有的幼儿经常在一个主题即将诞生之时,由于受到干扰或别的原因,就放弃了研究而转向另外的活动,从而失去许多值得研究的主题。所以,在孩子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观察思考,找到恰当的机会,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的生成主题。

3.教师生成主题时的“推”

在生成性活动中,由于学生缺乏经验,对事物的认识有限,因而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同时,又因为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有限,常常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的研究。这就需要教师“推”学生一把,即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点拨,借助当时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题,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推向较高的层次。

4.教师应为学生创造积极学习的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首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有序的过程;其次,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2]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丽江古城导游词
“大足石刻”导游词
我的发现
活泼可爱的小金鱼
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小偷
“都江堰建”导游词
开平碉楼导游词
苏州园林导游词
秋天的家乡
未来的宇宙探测飞船
畅游魔仙堡
游览长城导游词
童话世界九寨沟
我家的淘气猫
我家的猫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月亮的心愿》重点问题探究
《棉鞋里的阳光》趣闻故事 “寿比南山”的由来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梳理
《棉鞋里的阳光》同步练笔
《月亮的心愿》老师语录
《月亮的心愿》教学重点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爷爷和奶奶
《棉鞋里的阳光》写作练习 我的家
《月亮的心愿》重难点分析
《月亮的心愿》整体阅读感知
《月亮的心愿》重点字词的意思
《月亮的心愿》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月亮的心愿》教学难点
《棉鞋里的阳光》考点练兵
《棉鞋里的阳光》美文欣赏 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