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巧设训练层级 助推能力发展

巧设训练层级 助推能力发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4

巧设训练层级 助推能力发展

江苏省教研课题《建立适合初中学生发展的作文层级训练体系》根据学生知识构成和身心发展实际,把初中作文教学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级:初一为基础性训练,初二为体验性训练,初三为感悟性训练。实践证明:作文层级训练体系因切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的要求,遵循了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训练目标明确,训练方法得当,很好地助推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现以初中三个年级的三节写景写作指导课为例,谈谈如何凭借“层级”这个支撑点,有序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指点技巧,奠定发展基础

层级体系研究课题组分析: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有一些写作方面的感性认识和实践,但是由于小学一般只要求学生写清楚一件事,而对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语言等写作方面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所以在初一年级要系统地进行以常识熏陶与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这可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请看初一年级写景指导课的教学简案。

片叶瓣花总关情

――七年级景物描写指导课

【教学设想】能生动、具体而有层次地对景物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写作技巧进行景物描写。

【教学过程】

(一)目标展示

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对景物进行生动、具体而有层次的描写。

(二)温故知新

1.小组合作。回顾总结第四单元所学的《春》《三峡》《济南的冬天》《夏》四篇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分条目列出,准备全班交流。

2.班级交流:请以“从《?菖?菖》中的……句(段),我知道景物描写可以借助……的方法”的句式表达。

(三)总结方法

(1)抓住景物的特征。如《春》抓住春的新、美、力的特点,《三峡》抓住了三峡山高而险、水疾而清的特征,《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夏》则抓住夏的紧张、热烈、急促的特征,进行悉心描摹等。

(2)明确写景的画面要素。如《春》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早人勤;《济南的冬天》中的山、雪、水、树等。

(3)注意写景的顺序和角度。如《春》中写春花时按照树上、花下、地上的顺序写出了春天的色彩缤纷;《济南的冬天》里按照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写出了济南冬天雪的柔情;《三峡》中则基本按照四季顺序写出了三峡不同季节时的特点。

(4)掌握写景的主要手法。如《春》中写春风时动用了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的和煦、芳香、悦耳的特点;《三峡》中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三峡山的险峻。

(5)注意写景语言的锤炼。如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生动。

(四)小试牛刀

仔细观察老师展示的画面,按照要求进行训练:

(1)明确画面要素:露珠 和叶子。

(2)抓住景物特征:晶莹的露珠;碧绿的叶子。

(3)注意写景的顺序:或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

(4)运用一定的写作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多种感觉器官结合、正侧面结合等。

(5)锤炼语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写景。

以上就是以写景散文的习作指导为例,说明如果在初一年级坚持有序进行技巧传授和相关实践为主线的“基础性训练”,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夯实知识基础。当然初一年级的基础性训练不只是对写景散文进行基础性训练,还应该结合文本系统地对写人、叙事、结构谋篇、语言锤炼等方面进行写作技巧的传授。

(一)写人要注意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观察和揣摩,要能够抓住人物的特征进行刻画,能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训练时可结合《安恩与奶牛》《童年的朋友》《一面》等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让初一学生有章可循。

(二)叙事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事情能叙述得详略得当、曲折生动。做此项训练时可结合《社戏》《三颗枸杞豆》《柳叶儿》等文章。

(三)谋篇布局上能做到结构匀称、过渡自然、前后呼应、形式别致,力争做到凤头、猪肚和豹尾。初一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月迹》《我们家的男子汉》都可做典范。

(四)锤炼语言,使文章语句通顺,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采飞扬。无论是《往事依依》《春》《济南的冬天》《夏》还是《七颗钻石》《蔚蓝的王国》《皇帝的新装》,甚至《松鼠》《松鼠金龟子》《国宝――大熊猫》等,都可以给学生做很好的语言示范。

这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均可在初一阅读和写作训练中一一落实到位,这可为今后的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引导观察,促进深入体验

从初二年级开始,学生正式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为自我意识强而不稳,他们不再愿意被动地做一个适应着、服从者、模仿者以及执行者,而是开始力求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与选择者。这一时期,他们兴趣爱好日益广泛,求知欲与好奇心强烈;这一时期,他们观察能力迅速提高,注意力有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一时期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孤独、忧伤、激动、喜悦、愤怒等种种情感巧妙而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作文层级课题组将初二年级的训练重点定位为体验性训练。我们希望能从学生的身心实际出发,有序引领细心观察,认真体验,全面提升写作能力。下面就以一则作文简案为例,展示同为写景,但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训练重点不同的特点。

花有清香月有阴

――八年级写景散文指导课

【教学设想】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展示目标

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注入情感。

(二)厘清概念

散文是一种依靠个人感觉和经验来展现时间和空间,并对夹杂其间的人的状态、命运进行认识、判断、思考和言述的文体。散文首先不关心别人怎么看,而是首先尊重个人的情感和价值。新时期散文界有人指出散文的特征:

(1)自我性。散文一向注重表现作者自我。现代散文最大特征之一是“作者处处不忘我”,“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2)片段性。散文,不管是叙事,还是写人,或者抒情,往往都具有片断性。

(3)意境性。意境源于诗、画,而在散文园地结下了丰硕成果,被认为是散文不可缺少的美学特征。

(4)灵活性。散文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文体。

(三)明确重点

清朝刘熙载说:周、秦间诸子之文,虽纯驳不同,皆有个自家在内。现代作家巴金表示:我自己有一种看法,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面都有我自己。两位大家都强调了散文里都应该有个独特的“我”,都突出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的重要性。本次训练的重点就是写景散文中要有丰富的体验,真诚的自我。

(四)他山之石

以所学写景散文为蓝本,揣摩作者是如何借助细致入微的观察,寻找景物描写中有意味的细节,全身心进行体验,自然生发出真挚情感的。如:

朱自清在对春草、春花、春雨工笔描摹中自然而然地抒发了对春天的独特体验――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她是美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她是充满力量的。

老舍先生紧扣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对济南的山山水水进行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济南温暖的感情。

茅盾先生开篇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然后用饱蘸这种感情的文字对白杨树进行雕琢,让像极了抗日军民的白杨树活力四射的出现在我们眼前,最后直抒胸臆: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郭沫若先生则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石榴的枝干、叶片、花朵、果实等种种“最可爱”,读完之后不由得像郭沫若先生一样心生向往之情,“禁不住唾津潜溢”了。

(五)牛刀小试

仔细观察画面,用优美而流畅的文字对画面进行描写,在描写中注入自己独特的情思。

虽然同为写景,但在初一阶段,我们的训练重点是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合适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细腻描写;而初二阶段则是要求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做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实,不仅写景文章中要求学生能有独特的体验,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同样需要,甚至在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也需要注入自己仔细的观察、独特的体验。以教材为例:朱自清正是因为体味到父亲深沉的爱,才能用饱蘸情感的笔触写出父亲感人至深的背影;邹韬奋先生多年以后依旧记得母亲的点滴是因为体验到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吴敬梓因为充分体验到了儒林中的种种可笑和丑陋才会写成脍炙人口的儒林中的外史;莫怀戚因为体验到了爱与责任才会有春天田野上的散步;而叶圣陶先生也是体验到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的匠心,才非常有把握的向大家介绍说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周国平先生观察列车上不同人的不同举止,体味到人的高贵在于他有灵魂生活。

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观察”、“体验”的系统训练,形成对生活保持关注和对他人保持关切的习惯,并能用心表达。

三、融入理性,形成独特感悟

初三学生智力水平发展较快,他们逐步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此时的他们对周围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对事物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见解。不仅如此,他们还喜欢

标新立异,大多数同学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

遵循他们的身心特点,我们把初三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确定为感悟。我们不仅希望他们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文从字顺、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还希望他们能在记叙文中借助哲理性的升华提高文章的品位,在议论文中借助精当的分析与推理,为学生升入高中的写作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们希望学生通过努力做到刘心武那样,在错过中恍悟“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化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明白“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所得,我们要品味它”;就像季羡林老先生那样在经历成功和失败之后,悟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就像培根在美貌和美德之间一番徘徊后感悟到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请看下面一则写景作文教学简案: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九年级写景散文中要有独特的感悟

【教学设想】能对描写对象进行细心观察,深入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对写作对象有与众不同的感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语

一篇散文总有一个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作者的独特感悟。谢大光先生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表达出对人生的见解: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作家宗璞则在观赏了串串紫藤花后明白: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郭沫若先生把一腔爱意交付给白鹭,明知白鹭不会唱歌,却自认为白鹭就是一首歌、一首诗。他们的文字是优美的,他们对景物的描写是细腻的,更突出的是他们对所写景物都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在观景、写景中也应该有自己的感悟。

(二)头脑风暴

1、学生仔细观察白鹭图,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借白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

2、学生思考后进行课堂交流:

(1)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食芦苇下的紫鳞鱼。这不就像那些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的小人吗?

(2)河边的一双白鹭,看似健壮,却为什么白发苍苍?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应该放下心中的惊疑恐惧,安心生活,不让白发滋生在头顶与心灵。

(3)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浅,水中的鱼儿渐渐失去了踪影,可怜的白鹭忍着饥饿静静伫立在水边,凝神闭气,瞪大双眼,焦虑地等待着鱼儿的出现。人人赞羡白鹭它洁白无瑕,形态可掬,悠闲从容,然而哪里知道它内心的痛苦呢?人啊,不能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

……

(三)高招荟萃

如何才能形成独特的感悟呢?那就必须做到:

1.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走出固定的思维模式,从某些感受的对立角度出发进行思考)

2.使用你的想象力。(运用想象,抓住一点集中描写,表现新感悟)

3.看到画面之外。(用丰富的阅读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完美表达

散文是以感悟为灵魂的,感悟到了什么一定要在文章中写清楚。方法是:

1.借助意象,营造意境。根据意象展开由此及彼的生动联想,营造氛围,创造充满哲理的思想境界,写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如《紫藤萝瀑布》《鼎湖山听泉》。

2.绘形传神,寓理于物(事)。借助对具体物(事)的描写,由物及人(由事及理)表达出独特的生活感悟。如《散步》。

以上三则教学简案分别展示了初中三个年级对同一种写作对象的不同训练重点,即:初一为基础性训练,初二为体验性训练,初三为感悟性训练。这三个年级的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层层推进,有力推动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Rick's one day(Rick的一天)
My good friend(我最好的朋友)
My family(我的家庭)
Water(水)
My Home(我的家庭)
My Friend(我的朋友)
About LinYu(关于淋雨)
My good friend(我最好的朋友)
la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最后一次是再也找不回)
My math teacher(我的数学老师)
My Hobby(我的爱好)
My family photo(我的家庭照片)
My good friend(我最好的朋友)
Fire(火)
My good friend(我的好朋友)
论合同有效与合同生效的区分及其意义
论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社会保障视角下我国弱势群体救助制度研究
新时期中国社会养老问题探究
由社会暴力事件看社会公正问题
幸福视角下高校艺术类学生辅导员德育工作新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维权职能研究
大学生参与日常教学管理探析
我国政府审计监督全覆盖的现状及发展意义
初中英语音标教学之我见
浅析经济法视野下的消费者保护
大学生英汉互译常见错误的数据分析
如何完善社会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
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形成
《将进酒》教学反思
《尧帝凿井》教案之一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学案
《甘地被刺》教案
《咕咚》教案之一
《奥运会》教学设计
《崤之战》说课稿
《蜀相》和《蜀相》教学设计
《尧帝凿井》拓展资料
《尧帝凿井》相关人物介绍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
《炎帝的传说》拓展资料
《小狗包弟》说课稿
《炎帝的传说》教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