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初中古典诗歌“美”教法》

《初中古典诗歌“美”教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初中古典诗歌“美”教法》

【摘 要】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改革旧有的传统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以新的,贴近学生学习能力、爱好、兴趣的教学方法、方式提高古典诗歌教学的效果,是作为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古典诗歌; 读诗;画诗;味诗;悟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记载着民族悠久的历史,承载着民族深厚的情感,传载着民族不屈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为了使学生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欣赏诗美、领略诗情,我对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地改进。

读诗―品读诗歌语言美

古典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讲究押韵、平仄。诗人创作时情感带动着语音和语义自然流淌而出,流传千古的诗歌作品一定是恰当地体现了音和义的完美和谐。而这也正是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代诗词所具有的生生不息的灵性风韵,所以非吟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诗歌预习阶段,我就反复指导学生口诵心惟,反复咀嚼体悟,润养身心。在吟诵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陶情冶性的快乐,同时收获了阅读的快乐和二次创作的满足,更深深地被诗词博大精深的语言魅力所倾倒。如王绩在《野望》一诗中,描绘了薄暮中所见之景。诗人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设色点染,再用简约文笔粗笔勾勒,描绘了傍晚举目回望,到处一片秋色,在太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和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态美。而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反复低朗读、吟诵读中,深深地被这幅山家秋晚图所陶醉,而图中的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的巧妙配合并非借有色之笔而是借极具表现力的诗歌语言。所以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诵读和吟唱是学诗的关键一步,更是提高学生对诗歌感知力的基础。

画诗―勾画诗歌图画美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诗画相通,一首首精妙的诗歌,就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我在诗歌教学中,用极尽可能地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个人的声音和语言的艺术将诗歌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画面,这对于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欣赏诗美大有益处,如:我在教授孟浩然《过故人庄》一课时,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菊花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远接青山,幽静而闲适,主客饮酒交谈,临别之时主人相邀重阳赏菊,客人笑而应之。一幅散发着泥土和稻花清香的农家田园风光如现眼前,这极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急于诵读的兴趣。

味诗―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意象是诗人抒情和表意的基础载体,学生只有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诗歌意味和内涵,才能体味到诗人在意象中所富存的思想和情感。因此,我在教授曹操名诗《观沧海》之时,为了能学生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怀和抱负,我着力引导学生寻找和理解诗中意象及内涵。曹操在诗中描写浩渺无边,气势雄伟的大海时写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前文所描绘的廓落无垠的宇宙大背景之下,纵意岩开大笔,以大海的雄伟的气势、阔大的气象作为诗歌的意象,把大海的威严和力量托现于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身所积累的成长经历以及对文字的感知力,能够深深的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大海与天相接,空鞫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及至银河的运行似乎都是大海的自由吐纳,大海此时已非实景中的大海,实已与诗人心中所孕之情合而为一,也即诗歌中的中心意象。此时,学生自然地理解到吞吐宇宙,气象宏伟的大海就是诗人心中伟大的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对前途充满自信的乐观气度。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学生在诗中独有的情感体味与他们旧有的生活经历及感悟结合起来,着意使学生在丰富而饱满的诗歌意象所创设的美好艺术境界中,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品味的鉴赏力。

悟诗―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表现的思想感情合 二为一形成的艺术境界,是眼前“境”与心中“意”的统一。在懂得寻找和把握诗歌意象作为突破口来理解诗歌主旨这一方法后,我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诗中是借助眼前的某景、某情、某人这一“触景”的机会来“抒怀”,来表现自己主观而强烈的情感。因此,要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就必须深入地理解并把握诗人如何借助抒情的客体表现心中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多样的情感,与此同时,我则十分“精心”而“刻意”地引导学生领略诗中“意”与“境”如何浑然一体,“景”与“情”如何水乳交融。我在与学生研讨《湖心亭看雪》课后对比阅读题《江雪》的赏析时,我与学生通过“千山”、“万径”、“绝”、“灭”等词真切地感受到天地白茫茫、寒气彻骨而逼人,江面冰花弥漫,奇寒异常的“境”;后文则以“孤”和“独”分别起句,表现天地阔大,人的渺小而极微反衬出渔翁,即作者内心的孤独,失落之“意”的情感,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眼前之“境”与心中之“意”巧妙地结合,使人感受到整首诗扑面而来的沉闷和压抑之感,这也正是作者所表现的诗歌意境。这灿若星辰、斑斓多姿的诗歌意境的体味、把玩对培养初中生优良的禀赋和温柔敦厚的人文情怀是不可多得的饕餮大餐。

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和灵活多变的,为了使学生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掌握诗歌内容,我们还须教给学生“联系背景法”、“词句深入分析法”等方法。只有在诗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做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会到古人的思想境界,继承民族优秀的文化,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平香.《意境美―古典诗歌教学不可急缺的元素》

[2]李小华.《古典诗歌教学意境营造法探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设计美丽的公园
奇怪的事情
小蝌蚪的一家
好孩子
风景秀丽的庐山
小鸡和小鸭
参观灵泉寺
狐狸的谎言
观猴
秋天到了
快乐的日子
狐狸的谎言
团结起来力量大
小帮手
吹泡泡
语文对话教学“满堂问”现象分析及问题设计对策
对阅读教学中“热”现象的“冷”思考
阅读教学要“导”在“点”上
善于捕捉学习信息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限时讲授”
初中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现状分析及提高策略
引发合理想象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启发学生通过计算推导数学规律题的策略
计算与解决问题整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激励策略
品读自然之乐 感悟现实之忧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实现德育有效渗透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浅谈化学课堂的“读议验写”教学策略
思想品德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11回顾·拓展六教案二教学反思
荷叶伞
第九册口语交际 习作六第三课时习作讲评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六教案三教学反思
云房子
回顾·拓展六“日积月累”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211回顾·拓展六教案一教学反思
第九册口语交际 习作六第二课时不错教案B
林海
回顾与拓展六-精品教案
《称赞》教学设计
荷叶伞
第九册口语交际- 作文(六)精品教案A
五上回顾·拓展六教材分析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建议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