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带着数学的眼光感受美

带着数学的眼光感受美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带着数学的眼光感受美

初到巴黎的人大多想领略一下卢浮宫的风采,卢浮官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位于塞纳河有岸、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在1793年8月10日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17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这其中的爱神维纳斯雕像、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被称为“卢浮宫镇馆三宝”,

当我们以轻松平和的心态揣摩画中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时,会觉得平时被数学问题绷紧了的神经松弛了许多,仿佛穿越时空,进入了美的殿堂.无处不在的数学触角真的被挡在艺术大门之外了吗?

或许你不曾想过,眼前这一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也未能摆脱数学的影子.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蒙娜丽莎》能让不同的人都感受到美呢?美的背后有什么规律可寻呢?这样的问题可能我们从未想过,也没有打算去想.美不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

不妨让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一部以黄金分割律为表现手法的代表作.在这幅面中,充分运用了黄金律设计蒙娜丽莎的各部分比例关系,使得油画看起来是那么和谐与完美.在《芬奇论绘画》一书中达・芬奇认为:“美感应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之上,”因此,《蒙娜丽莎》的美不只是大师的妙手偶得,还是借助几何方法精心构思的结果.

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受到美呢?这可能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成的结构有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方面以头骨和腿骨变化最大,躯体外形由于近似符合黄金律而变化最小.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于0. 618….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广之,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

达・芬奇是艺术史上第一位对人体和动物的比例作过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长达40年之久.他熟悉人体的外部比例,而且了解人体的内部结构,因此笔下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十分准确,无懈可击.《维特鲁威人》是达・芬奇认为比例最精准的男性蓝本,这种“完美比例”也即是数学上所谓的“黄金分割”.

1913年,伦敦艾尔沃斯的收藏家休・布莱克购得一幅很特别的《蒙娜丽莎》布画油画,画面中的蒙娜丽莎显得更为年轻,被命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人们都想知道,此画是否也出自达・芬奇之手?

意大利几何学家阿方索・鲁比诺用几何学方法进行鉴定.鲁比诺首先对达・芬奇的作品《维特鲁威人》从几何形状的角度做了扩展研究,他发现《艾尔沃斯・蒙娜丽莎》的几何构图与达・芬奇描绘人形所惯用的比例相匹配.人们再结合年代测定等方法,确认此画应是达・芬奇的真迹,

维纳斯雕像,修短适度、美妙绝伦,为世人所赞叹.她之所以有如此令人倾倒的美,与体型结构符合黄金律分不开.古希腊具有“显示出永久的魅力”的雕塑艺术,反映了当时人们应用数学理念与雕塑艺术上的杰出成就,是形式美中的比例、均衡、和谐等规律的体现,已成为体现美的原理和数学理念和谐统一的典范,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有了数学的眼光,我们可以更为深刻地认识美,创造美.

美不是卢浮宫的专利,它遍布于自然与生活之中,当你欣赏丛中鲜花、拣拾海滩贝壳、观看水中海马,感叹自然的美妙时,有没有注意到它们结构布局上的相似之处?其实它们在结构上都有一种白相似性的特点.黄金分割也是一种几何上的白相似性,部分与部分的比等于部分与整体的比,等于整体与更大整体的比……一种和谐的美感自然浮现.

如上图,这种短边与长边比值是黄金数0. 618…的矩形称为黄金矩形,它是黄金分割自相似性最好的体现,矩形内截去一个正方形,剩下的小矩形仍然为黄金矩形.依次无限截取下去,会获得邻近边长比为黄金数,并且依次呈螺旋形排列的自相似正方形.如果将这些正方形内的

网弧连接起来,会构成一个平滑的自相似螺旋,即黄金螺旋.生物界中螺旋形状大多为近似的黄金螺旋――如前面提及的海螺壳,海马的尾巴,植物叶子,花和果实表面排列等等.用几何方法可以证明,只有采用黄金螺旋这种“依次排列”的白相似布局才能最大限度地占满平面区域.

看到这里不妨伸出你的左手,然后握拳,看一下你的食指围成的螺旋是不是和图黄金螺旋很像?人体众多骨骼因为被各个关节黄金分割,所以能够围成这种螺旋形状.黄金分割的关节都是能够蜷缩的位置,如手指骨节、肘部、膝盖、颈部、腰腹等.许多哺乳动物关节都具有这种特点,这都是生物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能让身体和四肢完全地蜷缩来抓住东西和自我保护.因此生物选择了这种没有缝隙的蜷缩――黄金螺旋.

当你在卢浮宫中欣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时,一定会想起他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带着数学的眼光,相信你在生活中一定会发现更多的美.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熊家去春游
桃花
看荷花
天的眼泪--雨
我和蚊子
晨露
最美丽的风景
日全食观察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我的同学
母爱
雨过天睛
观日食
小猴和西瓜
日偏食的期待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白羊飞到银河边
照片里的关注和爱
汉宣帝与霍光的权力博弈探析
1960年代初江苏省农村家庭副业调整述论
犹太社会与“大屠杀”的国际认知
印度大起义与英国社会的反应
抗战后国民党消弭学运策略论析
“还学于生”,实现数学课堂的智慧转身
“二七”大罢工时期的京汉铁路工人述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运动研究
Love Sports
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女性在工业生产中的贡献
“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变教为学
沙漠里的动物朋友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14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13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10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7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5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2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3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8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11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4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12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之教材分析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9教学练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精品教案06教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