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与误区

小学科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与误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04

小学科学教学使用多媒体的优势与误区

小学科学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探究自然事物的特征、变化、联系和自然现象的成因等。因此自然界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学生直接认识的对象,对不便观察的事物和现象,教师需要用视频、图片及PPT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和补充。

●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展现不易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

对于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便于表现的特点,再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为揭示自然的奥秘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日食和月食》一课时,笔者利用视频展示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事实,如所缺的部分总是从东边开始,被遮住部分的边缘总是弧形的,有时太阳会全部被遮住等。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日食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和推究日食的成因,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揭示科学原理,突破难点

在小学科学的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难以被学生理解的。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生动的画面,揭示科学原理,突破难点,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有趣的磁铁》一节时,电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易被学生直观了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电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步展示出来,学生看得清楚,自然学得就认真,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但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正确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揭示真相,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利用多媒体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例如,电磁铁的规范制作过程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出来,帮助学生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以便之后能自主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在科学课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亲历探究过程。探究首先要学会和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地获得信息。发现问题、获取信息都要讲究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科学探究要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而由于部分教师对小学科学课的性质和特征认识不足,导致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使用多媒体的误区。

误区一

不是启发学生从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出发,引发探究的兴趣,而是用多媒体展现一个虚拟的情境,以此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或展现的教学目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水是生命之源》一课时,为了展示水的重要性,用动画播放了人格化的水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对话,然后用人格化的水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学生被幻想世界吸引,忽略了学习目标及要求,以致只是被动地接受科学探究任务。

误区二

不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真实现象的观察,或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进行观察,而是用动画演示代替真实事物或现象,让学生对虚拟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灯泡亮了》一课时,为了展示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灯泡亮了的过程,用动画演示了一位学生连接电路的实验过程。这样做没有引导学生对真实事物进行观察,而是把教师编制的结论用虚拟的形象灌输给学生,将“人灌”变为“机灌”。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同虚设,学生的亲历探究过程成了一句空话。

误区三

为了突出多媒体的新奇和生动,追求视觉效果,把本可以不要的素材和背景都放在课件上,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一节校内的小学新课程科学研讨课,执教教师用了将近40张幻灯片,为了操作多媒体,教师在台上台下忙得不亦乐乎,音乐、课件轮番登场,整节课学生和听课教师都感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学生思维没有连续性,顾不上做实验,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屏幕”上。看上去很热闹,其结果却很不理想。再如,一位教师在教授《降落伞》一课时,用课件展示学生实验操作的步骤,但在课件播放到一半时,却在画面上出现了降落伞在空中下降的景象。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降落伞所吸引,忽视了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实验也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误区四

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上课必须使用的工具,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一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些教师将板书的内容、问题从黑板上挪到PPT课件中,上课时播放出来,这和教师当堂板书、提问有什么不同呢?

其实,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标准流畅的表达、巧妙艺术的板书、切实的实验操作、实实在在的探究活动,能让小学科学课堂余味无穷。因此,笔者认为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才是使小学科学课堂活力四射的最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因课而异,选择适宜、实用的教学手段,最终达到提高科学课堂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进行课件制作时也一定要删繁就简,对于从网上搜索到的大量资料、信息和图片要学会取舍。在小学科学课上使用多媒体应做到适合、适时、适量。适合,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课型特点和教学需求,决定用与不用的问题;适时,就是教师要把握应用时机,要不早也不晚,讲求应用的艺术性;适量,就是在应用多媒体时要数量合适,不太多也不太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手段,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正确使用多媒体,真正发挥多媒体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要走入多媒体运用的误区。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们身边的达利
我的妈妈
女生最狠的三招
我心目中的漂亮妈妈
爱“吃醋”的妈妈
超级呼噜老爸
我的爸爸
难忘的爱
张奶奶,我真感激你
俩个文明的小朋友
热爱祖国的叔叔
我和马小跳
敬爱的老师
我的同学——张剑杰
孪生姐妹
我国工伤认定浅析及工伤保险制度发展初探
探讨文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探究电子网络商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园区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研究
略论我国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据适用问题
网络媒介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刍议
论征地性农转非居民再社会化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政策的法理分析
解析影响服装表演造型艺术美的原因
信访法治化的困境与出路探讨
大数据时代下国内财经新闻的可视化
浅谈汉族民间舞蹈中的典型姿态“三道弯”及其应用
探寻娱乐节目中真人秀节目的魅力
网络诈骗刑事立法面临的法律问题及立法完善
国际化:大学发展的战略选择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说课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长城和运河》片断赏析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课文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说课设计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片断赏析
《莫高窟》教学设计
《莫高窟》教学设计
《长城和运河》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