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6
有效组织数学活动有力提升课堂教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数学活动的有效组织,能恰当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浅谈几点教学活动的组织经验,以期抛砖引玉。
一、巧设“问题”,围绕“问题”争论,达到应用意识
恰当的问题设置是开展数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能激起孩子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我首先出示课件:一个大三角形正不屑一顾地对小三角形说:“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此时,小三角形在困惑,“是这样吗?”他在自言自语。顺势,我抛出问题给学生,“大的三角形内角和就一定大于小三角形内角和吗?”学生瞬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于是,我组织学生分小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带着“问题”,学生兴趣盎然地展开活动。完成以下记录表:
接着,我提问: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测的是锐角三角形,发现三个内角和是180°。
生2:我测的是直角三角形,发现三个内角和是180°。
生3:我测的是钝角三角形,发现三个内角和是180°。
于是,学生很轻松地得出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创造宽松、明主的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适当的语言、表格式符号来叙述,分析问题,催生思维经验。
二、活动的组织需有的放矢,达到师生共同发展
安排数学活动时,教师不仅要扮演好参与者角色,更要扮演好组织者角色。即围绕主题,展开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时(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组织学生练习活动:
↓8÷2=4
80÷20=(4)
800÷200=(4)
8000÷2000=(4)↑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上往下看,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
生1:从上往下看,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再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下往上看,被除数、除数、商有什么变化?
生2:从下往上看,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不变。
继而,推出商不变的规律。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活动中,学会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可见,反思的重要性。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为使学生掌握“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我安排学生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再汇报交流。
生2:我用15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余3根小棒,列成算式:15÷4=3(个)……3(根)。
生3:我用20根小棒,可以搭5个正方形,列成算式:20÷4=5(个)。
师:观察上述算式,比较一下余数,2,3与4(搭一个正方形所需小棒的根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思活动过程,对照除法算式,领悟,而后轻松得出结论。
生(异口同声):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我想,这个经验的获得,比老师的说教要有益得多。从经历到反思,再获取经验,学生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经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数学活动的开展正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认识自我,体验成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文具盒
- 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
- 有趣的春游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我起水痘了
- 梦
- 地震来时
- 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 爱的奉献
- 我为妈妈洗衣服
- 哥哥的新家
- 我的同桌
- 地震
- 我给外公扎辫子
- 无题
- 探寻语文的真善美
- 分享活动中的内心独白
- 我可以坐这里吗
- 《渔父》之“真乐远韵”
- “黑车”侵袭该如何防范
- 开展与多民族文化相关联的学习活动
- 沉醉书香,情归写作
- 让『离别』开出芬芳的花
-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中的气象知识
- 头像变大不简单
- 武陵山片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途径探讨
- 真知灼见 真情实感 真心诚意
- 融入民族文化的综合教育课程创新与实践
-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技能竞赛辅导的实践探索
- 小周记,大文章
-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9(附点评)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8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3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5(附反思)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4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6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0(第二课时)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2(第二课时)
-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四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7
- 半截蜡烛预习指南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11(第二课时)
- 12 半截蜡烛之教材分析
- 半截蜡烛精品教案9(第二课时)
- 12半截蜡烛教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