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9
换个角度看技术
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也都习惯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这几乎成为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它不易察觉,因为它已经成了你骨子里的东西。就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例,天然的就带有一种“技术思维”,他们以技术为骄傲,甚至视技术为信仰。看问题自然从技术角度出发,其典型特征包括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用技术去解决,坚信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最佳的……
作为以技术为学科背景的人,上述行为不但无可厚非,反而是技术人员的一种优秀品质。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如果我们总是从技术出发看问题,久而久之,难免会让我们忽略一些东西甚至偏离事物的本质。
我们常说“换位思考”,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因为,当我们习惯了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时,会无视甚至排斥其他角度的对立观点。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首先要善于倾听并勇于接纳不同的观点,在这个前提下,才能真正跳出技术去反思技术应用的得与失。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从一个更宽广的视野里,更深刻地理解问题,也更深刻地理解技术。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计算机第一次证明数学定理――四色问题,绝对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里程碑事件。站在技术的角度上,这无疑是一次完美的表现,堪称摘下了智力“皇冠上的明珠”。但站在数学家的角度,又会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一片欢呼?心存感激?不屑一顾?听听数学家的说法,对我们来说正是一次难得的换位思考的机会。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这毫无疑问是计算机挑战人类的重大胜利。但出人意料,四色问题的“解决”却并没有得到数学家们一致的掌声,反而遭到了不少质疑。
从那时到现在,很多数学家依然把四色问题列为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人们依然为之着迷、为之奋斗。“我们希望看到像一首诗一样美妙的数学证明,而不想看到一本电话簿!”――数学界依然在等待着一个简洁的、充满智慧和美感的、纯粹的数学证明。
重温四色问题的这一段争论,是为了能站在技术和数学的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而并非一定要分个对错。正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换个角度看问题,并不是为了否定技术,而是想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最终更全面、更辩证地理解技术。对此,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快乐的事
- 后悔
- 我爱我的家
- “爱心天使”——妹妹
- 擦一次地板
- 树
- 给妈妈一个惊喜
- 好书推荐
- 一件难忘的事
- 开心的一天
- 珍惜时间
- 我爱你,海西
- 为你,我飘荡的灵魂
- 天,下雨了
- 我尊敬的一个人
- 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 段海滨:天道酬勤
- 一棵爱吃栗子的薰衣草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价
- 高职高专《《中药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
- 《延边医学》杂志征稿启事
-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感染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 临床检验教学与实际应用相互脱离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 配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防治新生儿ARDS的临床分析
- 天使,就是低头读书的模样
- 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
-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 胎膜早破引产时限的临床观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 浅谈输血相关性医院感染疾病及预防措施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三
- 《爱之链》教学设计一
-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一
- 此情不可道 唯闻读书声 ——— 《安塞腰鼓》课堂实录与评析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二
- 《姥姥的剪纸》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 阅读: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二
-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之一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二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一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
-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三
-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