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09-14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主要表达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运用语言的训练,进而,又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而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回归。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缺乏学科特点,把语文课上成“品德课”“音乐课”“活动课”,或是徒有形式缺乏内容,过分追求“自主”“探究”“合作”,使课堂热热闹闹,但真正落实到语言文字教学上的却不多,课堂实效性不高。如何改变这种“脱语文化”的教学,更有效地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课堂呢?我有如下几点看法:

一、初读课文,理清语言的脉络

在阅读教学中提炼主线,化繁为简的教学方法,不以分析、讲解全文为主,而是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找到牵动文本主线的一个支点,带动整个文本的学习,使课堂线条简单,条理清楚,仿佛是找到一条串联珍珠的丝线。

1.从题目提炼主线。题目是全文的“旗帜”和“窗口”,抓住题目,常能得其要旨,理出主线,串起全文。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就可以从题眼“珍贵”来探求主线。教师提问:为什么是“珍贵”,而不是“贵重”“宝贵”呢?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很快便找到了相关语句。这样,就形成了围绕“珍贵”这个词语的几个问题情境,为学生研读、交流创造了条件。

2.从关键处提炼主线。有些课文中的某个关键词足以提挚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易于提炼出主问题。教学课文《炮手》时,出示句子:一位脸色( )的士兵应道;士兵的脸色( );炮手的脸色更加( )了。引导填文中的关键词“苍白”“煞白”“惨白”,由此揭示学习目标:着重从炮手的神态变化进行深入学习体会,感受炮手忠于职守、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

二、品词析句,探究语言的精妙

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进行品词析句,教学就会显得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学其法。品析点可以是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写法上的独到之处、句式上的有意变化、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体现作者精妙之处的语言。《荷花》是一篇很有品析价值的课文,文中有很多语句非常优美,如“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品味这些优美的词句,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荷叶与荷花的形态美,还感受到这种传神的词语所带来的语言的美。

三、品读感悟,落实语言的训练

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材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多读,尤其是要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使优美的祖国语言文字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积累起来的语言材料,不仅易于理解它们的意思,还可以熟悉它们的运用方法。学生读熟了课文,积累了词汇、句式,需要时就可以脱口而出、出口成章、落笔成文。我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十分注意通过朗读积累语言,有效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的雨点》这篇课文,我在执教本课时以“情”为线索,以“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对话升华中,抓重点词句,品读重点文段,充分感受老师对学生,以及学生对老师的那种亲人般的深情,感悟和谐之美。再如教学《大禹治水》一课。第一步,教师以“无私奉献”入手,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全文,找找悟悟认为能表现大禹无私奉献的句子。第二步,四人组自由地尝试合作朗读。第三步,师:“通过刚才的自己读、小组读,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感受是什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学生的回答:爱戴、无限敬仰、真伟大……)第四步,以“爱戴、敬仰”之情感因素为切入点,让学生精抓一、两句话作深入的分析、朗读、感悟,读出爱戴敬仰之情。此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由读悟、小组演读等朗读感悟的形式,充分地去知其梗概、悟其出处、感其品行。对其后的言语分析训练真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情感熏陶,凸显语言的魅力

语言文字既是反映客观事物、负载文化的工具,也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诸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编者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熏陶,以发挥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效。而教学中指引学生学习这些语言,训练这些语言就不应是机械的了,而应当是充满感情的训导和练习。因此,进行语言训练得掌握语言的特点,训练时要合理地运用图画、摄影、幻灯、音乐、语言描述等方式,创造与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他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共鸣,从而更好地促使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例如我在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开课时,边播放《小兴安岭》的风光片边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情境美”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中,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相关的美景,并设计了“小导游”形式,让学生边看课文影片边以“导游”语言介绍,让学生在创设的活动中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理解语意,促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五、加强表达,夯实语言的根基

不同文本是作者各自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而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小镇的早晨》中“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这些传神的贴切比喻,《翠鸟》中“只有那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侧面烘托……文本中别出心裁的表达方式往往就是作者别有用心之处,要抓住这些新鲜的、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细细品读,不但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的“弦外音”“言外意”,更能促进学生在言语形式的品悟中获得启发。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须始终关注学生的语言训练,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之途,走进语言深处,亲历语言实践,触摸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探索文本语言表达的具体独到之处,咀嚼文字精髓,掌握表达的方式,积累更多的语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庆六一文艺演出
吹气球
夏天
有趣的老鹰捉小鸡
郊外踏青
我的妹妹
气球的妙用
我心爱的“剑池雷虎”
秋天的童话
月季花开了
春天来了
可爱的小狗
给妈妈的一份生日礼物
美丽的家乡
潮州亮起来了
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环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生态评价让语文课堂彰显独特魅力
基于成长成才的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对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的思考
技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大学生成长的分层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试论学生友好相处能力的培养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新形势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探微
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用时间轴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探讨
体校排球运动人才培养的主体因素分析
桃花心木背景知识练习
桃花心木练习设计(附答案)练习
顶碗少年教案A案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案3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案B案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案教学练习
桃花心木练习设计3练习
桃花心木练习设计2(附答案)练习
顶碗少年练习设计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案2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学练习
桃花心木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教学后记教学练习
顶碗少年之教材分析教学练习
桃花心木教学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