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樊增祥词简论

樊增祥词简论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樊增祥词简论

在清末民初的诗坛和词坛上,只要提到湖北的樊增祥,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樊增祥(1846―1931年),字嘉父,号云门、樊山,又号天琴,别署天琴老人,湖北恩施人。出身武官之家。幼聪慧颖悟,勤奋好学。少时即有文名。后游京师,出张之洞、李慈铭门下,得恩师指点门径,文名更盛。光绪三年(1877年)进士,累官至陕西、江宁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后,避居沪上,不久寓居北京,曾任参议院参政。樊氏博学强识,擅诗、词、文;犹工诗,有诗作三万余首,其中次韵、叠韵之作颇多,以对仗用事为能,在诗坛享有盛名①。著述勤奋,著作达数十种,皆收入《樊山全集》②。

樊增祥不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也是这个时期颇有影响的词人。其师李慈铭就认为:“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③这一评价自然有师弟自我标榜之嫌;事实上,在近代众多的词人中,他们师弟虽也是名家,但并不是那么杰出,是很难负其自誉的。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樊增祥收在《樊樊山诗集》(上、中、下)中的词,计有《东溪草堂词》二卷、《双红豆馆词赓》一卷、《弄珠词》一卷(见《樊山续集卷二十八・二家词赓(下)》)、《五十麝斋词赓》三卷、《樊山集外卷六(诗余)》一卷,共约780多首词。对一般的诗人或词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而对樊山来说,与其诗相比,则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也正因如此,樊山的词名一直为其诗名所掩。事实上,樊山词的成就也无法与其诗的成就相比。其师张之洞就说过:樊山的文学创作,“诗第一,文次之,词又次之”④。

樊樊山为词“始学苏(轼)、辛(弃疾)、龙洲(刘过),继乃专意南唐二主(李Z、李煜)及清真(周邦彦)、白石(姜夔)”;“五十以后,不名一家,多师为师,取屈曲尽意而止”。其词主要创作于中、晚年。尤其是晚年,樊樊山才名富有,又以清遗老寓居京师,为“楚中三老”之一,与友朋文酒唱和极盛,且又“髻盐蘖模端忧多暇”⑤,遂填了不少词。其词多绮语,引来非议颇多,有损其格。但就其词的整体创作来说,尤其是他早、中期创作的词,由于个人的为官、为学、交友以及生活经历等原因,不少赠答题咏之作,却写得清娓动人,饶有情致。请看其《满庭芳》:

明刊《薛涛集》,为乙庵题。

万里桥边,枇杷花底,闭门销尽炉香。孤鸾一世,无福学鸳鸯。十一西川节度,谁能舍、女校书郎。门前井,碧桐一树,七十五年霜。

琳琅,词半卷,元明枣本,佳语如簧。自微之吟玩,持付东阳。恨不红笺小字,桃花色,自写斜行。碑铭事,昌黎不用,还用段文昌。

己卯春初,寄子珍都门。

雕轮试碾瀛洲路,萋萋又生芳草。锦树垂灯,冰河试艇,约略春回琼岛。花砖步早,看袖拂宫黄,御烟微袅。苑柳依依,认君犹是旧时貌。

离人江上望极,倩青禽寄与,芳绪多少。解玉烟皋,传梅水驿,别是新来怀抱。风情渐老,自小别吴江,便疏歌笑。回首瑶京,碧天云缥缈。

子珍即陶方琦(1845―1884年)。方琦字子缜,一作子珍,号湘湄,一号兰当,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督学湖北、湖南,号称得士。喜书画,工诗古文词。樊、陶二人都是李慈铭的高足。光绪二年是光绪登极恩科,樊、陶二人都参加了此科会试。结果,子珍鱼跃龙门,入翰林院学习;樊山则名落孙山。他们都住在李慈铭的官邸,朝夕相处,切磋唱和,成为挚友。第二年会试,樊山终于如愿以尝,高中进士,亦入翰林院学习。于是二人关系更为密切。散馆后,两人分开,虽天各一方,却常有信函往还。此词作于光绪五年(1879年)。词中述写两人之间的深厚交谊和分开后浓烈的思念之情,委婉曲折,自然真切,不愧词场老手。又如其《金缕曲》:

为爱伯师题《秋江菱榜晚霞图》

照影情波里,映秋汀、菱花一翦,晚霞明丽。镜里春人红裳薄,刚似芙蓉并蒂。有无限、夕阳诗思。蘸取明珠多少泪,染情天、一抹鲛绡紫。浑未隔,绛河水。

潇湘旧爱牵芳芷,甚新来、凉苹罢采,玉双系。侧帽花间填词客,只办香吟粉醉。早料理、双鬟钗费。一舸霞川寻梦去,唤杨枝、作姊桃根妹。谁会得,五湖意。

《秋江菱榜晚霞图》乃晚清学者、文学家李慈铭所绘制。李慈铭(1830―1894年),初名模,字式侯;后改名慈铭,字爱伯,号莼客,别号孟学斋、花隐生、霞川花隐,晚号越缦老人,室名越缦堂、湖林馆、白华绛跗阁等。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仕途不顺,入赀为户部郎中。生平学识渊博,通经史百家,尤长于史学、小学,工诗词、骈文,又善书画,名满朝野,被大学士周祖培、兵部尚书潘祖荫奉为上客。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目睹朝政日非,不避权要,大胆抨击时政,表现出忧国忧时之心。樊山应乃师之请,为《秋江菱榜晚霞图》题写了这首词。词中摹写越缦老人徜徉山水湖林之间的意趣与生活,细腻真切,文词清丽动人,甚得乃师欢心。

其《长亭怨慢》也是为人称赞的此类词作:

题张樵野廉使《琴台秋禊图》,即送之山左。 听江笛、烟中⒂铮唤起汀洲,断鸿无数。渺渺晴川,暮帆摇曳、向前浦。月痕娟楚,刚照入、牙台去。除却酒樽时,只载得、焦琴玉麈。

凝伫。把山公高致,写入淡烟轻素。黄骢去也,又相送、晚枫江路。蕙带结、满握愁红,柳枝怨、明湖秋雨。算剩有琴边,一叶残云无主。

张樵野即张荫桓(1837―1900年),字皓峦,号樵野,广东南海(今佛山市)人。出身世宦之家,纳资为知县,累为朝中重臣荐举至道员,并累官至户部左侍郎。光绪十一年(1885年)后,曾两次走出国门,担任多国的出使大臣。戊戌变法期间,受命管理京师矿务、铁路总局,支持康有为变法。政变后,被慈禧太后革职,遣戍新疆,后被杀。他既是晚清有名的外交家,又是颇负文誉的文学家。工诗文,善绘画,喜收藏,同樊增祥交谊甚密。这首词就是在张荫桓即将启程赴山东就任、樊增祥前往为之送行并见其所绘《琴台秋禊图》感兴而作。词的上阕写《琴台秋禊图》,重在表达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下阕写送行,重在表达离愁别绪。整首词写得委婉含蓄,情真意切;词中多处用典,却自然妥贴,了无痕迹。

樊山早年所写的一些吟咏农村景色和个人感受的词,亦颇有特色。如其《虞美人》:

余昔旅食潜江,往来于三湖四湖间者凡五六年,率常以夏令过此,则荷叶如云,朱华绮望,舟行其间,左右皆花枝萦带也。比以九月再至,风香露粉,零落俱尽,但见疏柳成行,湖水Q绿而已。抚舷怅然,遂有斯制。湖滨儿女有能歌者,固将受之云。

年年来去明湖路,打浆依花步。女郎家住水香村,一路低荷软柳似青墩。

今年重泛明湖曲,秋水莹寒玉。荷花浑不似当年,只有断桥垂柳尚依然。

樊山早年曾在潜江、江陵等地书院教书多年。这一带都是富饶的鱼米之乡。每当夏天往来其间,只见堤岸上杨柳依依,草绿花红;湖中则荷叶一望无际,清香弥漫,鸥鹭飞翔;不少渔船穿行湖中撒网捕鱼,不时传来阵阵歌声。舟行其间,颇为惬意。但多年后的深秋再来此地,岸上只有疏柳在寒风中摇曳,湖中则是一望无边的绿波,荷叶花粉早已零落。前、后相较,不禁让人感慨无端。又如其《倦寻芳》:

积雨初晴,春暄极美,独步至绿萝溪上,归赋此词。

紫桐细乳,黄鸟轻飞,春丽如画。约略溪桥,总有倩红相亚。细柳腰身轻似燕,小桃颜色娇如马。更东来,问经过多少,曲台花榭。 已负了、南园佳约,西竺香期,芳事都罢。甚处惊鸿,也似浣纱娴雅。照影羞临春水曲,避人遥在垂杨下。谢东风,那边来,暗飘衣麝。

阳春三月,积雨初晴,阳光普照,分外温暖。迎着明媚的春光,独自来到郊外溪流堤畔,放眼四望,只见流水潺潺,杨柳轻飘,桃李争妍,百花竞放,姹紫嫣红。置身其中,好不心旷神怡!然而,面对如此美景,却不能与亲人友朋共赏,又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淡淡的伤感。全词写得清丽澹远。再如其《双调望江南》:

甲申秋九月过灞桥尝赋此调,比以暮春再至,红亭碧柳,依依有情,用前调写之。

关中柳,殊有故人情。二月青丝堪络马,一春金缕不离莺。流水带红亭。

三年别,车骑此重经。好是南山与君眼,春来不改旧时青。认得弃]生。

光绪十年(1884年),樊山被朝廷任命为宜川县令。在赴任途中,樊山于九月七日到达西安近郊的灞桥。站立桥头,只见“秋柳数株,摇落可念,枨触既久”,颇有些感伤,便写了一首《双调望江南》的词。几年后的一个秋天,词人又一次来到灞桥,并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灞桥旅店题壁》(亦题作《八月六日过灞桥口占》)。此次来灞桥正值暮春,满眼的“红亭碧柳”,草木葱茏,花艳叶绿,鸟飞蝉鸣,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心情分外舒畅,不禁想起甲申年过此所填的《双调望江南》词。于是,仍用前调写了这首词。全词写得颇为清丽别致,与其《灞桥旅店题壁》可说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樊山早、中期所写的一些怀人之作,亦颇有特色。如其《凤凰台上忆吹箫》:

六月既望,为亡妇忌日。自丁卯及今,逾十三寒暑矣。是月方移居横街圆通道院,窗外修柏一树,月明风细,如闻秋声。永夕彷徨,写以商调。

粉镜全抛,衣香尽灭,更无梦到楼西。为道潘郎文采,渐减当时。惟有年年今夜,多情月、长照虚帷。尘封处,犹余锦瑟,长与人齐。

天涯又逢肠断,正晚花庭榭,萤点罗衣。香篆里、初温玉茗,小]红栀。惆怅十三年事,无人觉、鬓已成丝。绳河转,移灯别谱秋词。

由词前的小序可知,此词大约作于光绪六年(1880年)的六月间。十三年前(即1867年)的六月既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樊山的妻子离他而去――这对经济上本来就极其困难的樊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些年来,樊山虽然为了个人的功名、仕途和全家人的生计四处奔波,但一直都没有忘记亡妻。每到其忌日,无论自己人在何地,不是写诗追念,就是填词缅怀;不管是诗,还是词,都写得情真意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妻子去世后,樊山坚守17年不续弦,时人都感到不可理解;这件事对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亦实在难得。樊增祥的同僚涂少卿就曾对樊氏弟子田某称赞道:“子之师,奇男子也。自弱冠至四十,不御内者十七年,此岂易到耶?”⑥

再看其《莺啼序》:

十余年来,爱师、子珍寄余诗札多至盈尺。暇日展视,春明旧事恍在目前。于是子珍怛化忽已三载,爱师浮沉郎署,音讯亦疏。余薄宦秦中,了无佳兴。以畴昔亲爱之人,一旦有死生离别之感,徒持其生平手迹,慨想前尘,亦可悲矣。爰制此阕寄爱师都门,并告子珍之灵,使知故人之心不隔幽显也。光绪十三年五月八日。

春明梦痕渐远,怅流光电逝。写心素、多在瑶笺,忍教花叶轻弃。探怀袖、芳香未灭,书中历历开元事。怕珍珠,密字经年,化为红泪。

十载京华,夜雨翦韭,度东风廿四。听新曲、传唱旗亭,旧纱犹护萧寺。数风流、香山洛下,论清望、欧公颍尾。更相逢,学士煎茶,赋情浓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在公共汽车上
我的小伙伴
打篮球
我的好朋友
酷酷小厨师
书迷爸爸
“三八线”没了
“活宝”李伟
友情无价
瞧,我们这个班级……
我的同学,你的行为规范吗?
弟弟,我想对你说
小小的我
他真幽默
基于学生能力导向的国际贸易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分析我国旅游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建设国际旅游胜地背景下的桂林会展品牌战略构建
议一种创新型旅游方式
当代大学校园个性文化标识系统设计研究
旅游地居民生态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调查
校企合作基地实习生管理问题研究
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导游业务》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微博在消费类展会传播中的应用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关于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满意度研究
“教产一体化”校企合作基地实习生管理探析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旅游会展教学初探
技能大赛背景下中餐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语文教材使用策略例谈
《阿Q正传》及鲁迅的创作艺术
荆轲刺秦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两岸三地语文教科书改革调查(3)
语文高考小说模块解读
《雨霖铃》教学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课设计
庄子的薪火之喻与“悬解”
诗词解读与学生空间智能的培养
教研员称新课本删去牛郎织女可能担心催生早恋
《故都的秋》:悲凉美、雅趣和俗趣
《藤野先生》说课稿
新课程下初中作文教学的优化与实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案例
金庸作品VS鲁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