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小说课堂就应该玩味语言

小说课堂就应该玩味语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01

小说课堂就应该玩味语言

匆忙参加全市优秀课评比,内容为《短篇小说选读(选修)》中汪曾祺的《鉴赏家》一文,上课时长是15分钟。说实话,看到这样的要求,习惯了45分钟课堂的自己,头脑是懵了。于是乎埋头苦读文本。

汪曾祺六十多岁时创作的抒情小说,其抒情意味最浓,写得很美。《鉴赏家》中的叶三确是汪曾祺小说中最具抒情味又最常见的小人物。作品环绕季民的画作获赏果贩叶三而终生珍藏、至死不售的佳话,穿插当地风俗轶事、人情物理的诸多章节,以诗意写清愁,以繁华写寂寞,以平静写伤悼,一切如同亲历,娓娓道来。

试上一课,发现问题很多。整个课堂最后以总结叶三人物形象为结局,课堂较为平淡,层次很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最为重要的就是缺少语文的味道。同事在评课中说:你这个课想要让学生得到什么?是信息的归纳概括能力?如何去概括人物形象?这些对于高中课堂来说是不是太单薄了?是不是除了这篇文章其他的文章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15分钟是不是应该找到文本的突破点?是不是应该上出一点语文味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仔细的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哪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好好玩味的?

听到这一连串的问题,自己是很吃惊的。反思自己以往的课堂,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教学环境里,自己的课堂是不是太过于自由发挥而忽略了语文课堂的本质――玩味语言?

《鉴赏家》开篇第一段讲:“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为什么叶三是“第一个鉴赏家”?“鉴赏家”在文中体现在“紫藤生风”“灯台上的小老鼠”“红花莲子白花藕”以及23小节所讲“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民的得意之笔”。可是汪曾祺这样的大家为什么又在此加上“第一个”呢?显然有其深刻的含义。

仔细玩味“第一个”三个字,我们会发现许多东西:季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可是叶三却“不须通报”,说明叶三往往是第一个能够鉴赏季民画的人。其次,文中也提到其他的鉴赏者。但他们对季民的画作的鉴赏,往往是“卖弄自己高雅博学”,对于这样的卖弄,季民最为讨厌。而叶三是“真懂”,“从不瞎评论”,“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假充内行,也不是谄媚”。是“从心里喜欢画”,对于季民的画作毫无功利性的。可见叶三确是是第一个真正的季民的“鉴赏家”。再有文章前文的叶三卖水果的精挑细选,他卖水果从不讲价,买果子的人家也总不会亏待他,这不像交易更像一种人情往来;儿子孝顺“家境殷实”大可在家安心养老的他差不多是为季民一个人卖果子,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挣钱,给季民送是为爱他的画……这些都反映出其人格底层里的质朴、实在,和其对生活细节美的追求。而卖水果的走南闯北所积累的广博的见识也是其成为鉴赏家的必要条件。叶三更是不一样的鉴赏家。他是现实中的有心人,富于智慧,有偎近艺术的强烈愿望,更善于从实际经验出发得出关于画作的真知灼见,终于从一个单纯的欣赏者变成季民创作的参与者、评判者。

由此,我将课堂设计为以下的流程:叶三是“鉴赏家”,文中具体表现在哪儿?运用这个问题,锻炼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继而追问:为什么说叶三是“第一个”鉴赏家呢?带领学生深入研讨文章,叶三不仅仅对季民画作是鉴赏家,对于生活他也是鉴赏家。这样就让学生在“情感价值”上得到大的提升。显然这样的设计是有梯度的,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推进的,是紧扣文本的。而这样的语文课显然有着充足的“语文味”。

我们常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说的教学更是要将这两者完美予以统一,不能够将小说简单地肢解为“环境、人物、情节”三个部分加以解读。我们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更多地是要去认真的品读文章,牢牢抓住文本的核心语段(语句),围绕核心语段(语句)加以必要的追问和剖析。这样的课堂才是语文课堂,才是语文的根本。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好朋友
青岛之旅
我发明的机器人
我外婆家的狗
这就是我
我学会了潜水
我的卧室
放假第一天
我的妹妹
竹牛
我家的贝贝
我的妈妈
日全食
铅笔盒里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水果
高职物流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构建
校企协同构建轨道专业创新服务型实训基地的研究
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和党员服务群众机制探究
软件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就业视角的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高专幼儿园英语活动组织与设计课程的说课
基于跨界思维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术方向)建设
理工类研究生人文素养教育探析
“工作坊”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咨询技能的价值探析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探索
在公安院校开设车辆特种驾驶技术培训课程的探讨
濒危民族影视研究基地与中国梦的共建
高校贫困生能力资助模式的构建探索
艺术院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
基于项目导向的网络数据库课程改革研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方案
失街亭(自读与鉴赏)
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五单元习作教案设计
三用拟人手法教《太阳》
生物进化的诗意高唱——《化石吟》的教学实践构想
总体把握 细心品评——《倔强的小红军》教学片断与评析
惊弓之鸟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
画·演·写·议——《登山》教学设计
《抉择》教学设计
《寻隐者不遇》课堂写真
感悟中华文化
教案设计8、海底世界(第一教时)
《落花生》教学片断及评析